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GooglePageRank排名新算法(三)

    http://www.8gcs.com  
    第三部分: 如何在Google新算法中拔得头筹
    如何应对Google的新算法?大家可以根据下面所列的一些要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3-1. 关键词的研究:扩大覆盖面
    搜索引擎策略的中心思想是确定恰当的关键词来锁定目标群体。但有很多网站管理员却在这一步上掉以轻心,只在屈指可数的几个平平常常的关键词身上铆足了劲,却不知这种策略失之偏颇。关键词研究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确定目标群体所有可能使用的关键词,其中包括了品牌名称、地理位置及修饰语等“修饰成分”。
    尽管对网站的每个页面只能围绕两到三个关键词进行关键词优化,但通过关键词和修饰成分的有机结合,亦可大幅提高网站对搜索结果的覆盖率。对于Google在去年11月15号所做的更新,有很多实施了有效关键词策略的网站管理员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原因很简单:他们锁定的是所有可能相关的关键词,覆盖面极广,所以虽然个别一般性的关键词的排名下降了,但网站的整体访问量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若只针对少数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都有很好的排名,这种策略看起来似乎也蛮不错。可是一旦搜索引擎改变了排名算法,就象Google这次一样,这种缺乏灵活性的策略可就撞上南墙了--正确的做法是锁定所有可能相关的关键词,扩大对搜索结果的涵盖面,给自己的搜索引擎策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2. 网站结构的有效性
    为保证“广泛的关键词”策略的有效性,网站需要进行组织,让搜索引擎可以顺利地遍历或检索网站内的所有网页。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点,让我们先来看看搜索引擎的Spiders是如何遍历网站的。
    在对网站的第一次造访中,Spider首先会取得一个叫做Robots.txt的文件来决定是否允许它检索。
    当Spiders从另外一个站点发现你网站的链接时,若Robots.txt文件里并未声明不允许它访问该页面,则Spiders会把这个页面保存下来。它不一定就是主页,也可能是你网站的其它页面。
    Spider在对这一页进行检索时,它会从中摘录一些关于内容方面的信息和页面上的所有链接,并将其放入搜索引擎的数据库里面。如果它所认为你的网站十分重要,它稍后会检索这些链接页面。
    如果你在网站的每个页面上都放了一组指向网站主要部分的链接(网站全局导航链接),那么接下来这些链接页极有可能得到Spider的检索。假设网站上的每个页面上都依次放有指向网站主要内容的链接,那么搜索引擎要想遍历整个网站真是易如反掌。
    因而,最有效的网站结构当属自顶而下(Top-Down)或金字塔型设计结构。规模较大的网站(至少十几页)应设立一个网站地图页,用以列出网站的所有内部链接页。SUN微电子公司的网上大师级人物杰可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认为:一个网站设计的精良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是否有网站地图。
    许多人对文本链接方式的网站导航持排斥态度(可能因为它不那么漂亮吧),而是热衷于Flash或动态网页(DHTML)形式的菜单。使用这种导航方式的人要当心了,因为搜索引擎目前尚无法很好地支持这种导航系统。不过别担心,只需将文本导航链接放到网页的最下方,这样既保持了你喜欢的网站风格,又向搜索引擎提供了更对它们口味的东西,可谓皆大欢喜。
    内容清楚的文字性链接不但可使你的网站很容易得到Spiders的检索,而且对我们这些真实的访问者来说亦一目了然。做文字链接时需注意一个问题:尽量让网站的内容只需最多两三次点击就可以打开,可创建一个网站地图把这些链接放到一起。
    3-3. 创建大量优化网站内容
    网站的结构就象一个框架。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构建一个友好的网站结构,接下来该向结构中填加内容了。
    先记住完成步骤一(3-1)后找到的所有相关关键词以及相应的修饰语,现在我们可以在每一页的内容上,在下面几个地方放上相关的主要关键词,并予以恰当的修饰:
    1. 网页的<TITLE>中
    2. HTML源码中的关键词和描述元标识(META Keywords & Meta Description)
    3. 页面上的主标题文字<heading>和各部分的标题文字<headings (H1– H6)>
    4. 网页正文中的段落(<P></P>)和列表(<List></List>)之中
    不必太担心象“关键词密度”这样“深奥”的东西。只需自然地使用关键词,利用不同的单词变化形式,并辅以恰当的修饰语。而且只需在页面上可以看见的文本内容中出现若干次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放在页面上较为突出的位置上就OK了。没必要再向其它毫不相干的地方“填塞”关键词。
    假设你已经为要建设的网站拟定了大量内容––建设一个内容相当多的网站着实是一项有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任务。实际上也确有一些人望而却步,转而使用诸如机器自动生成的“门页”等这样一些廉价的伎俩,大家千万别相信这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它们只会增加你遭到搜索引擎处罚的可能性而不是你想要的排名。况且,网站内容的开发工作并没有那么难。
    如果你是自己做这项工作,你完全可以把工作分做几步来开展,这样就轻松多了。例如,若将工作分做10个步骤,且每个步骤中需创建10个页面,你就可以每天只完成一两页内容,等一个步骤完成后再继续下一个步骤。
    花上两三个月来构建一个既实用又兼具丰富内容的站点是值得的。别忘了要经常给网站补充新鲜的内容––即使一个星期只补充一点内容,时间长了之后,用户总会看到内容上的质的飞跃。而且网站的内容越多,搜索引擎用户发现它的机会也就越大。
    3-4. 链接策略
    现在你的网站不但漂亮而且实用,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关键词完美涵盖了所有用户可能用到的查询条件。每个页面都是一个优化的典范,且被极佳地相互链接起来... 现在可以松口气了吗?别急,革命尚未成功。若现在你就停滞不前了,那你一定会得失望。搜索引擎不会对一个没有任何外部链接的网站青睐有加。因为外部链接往往意味着业内其它网站对你的认知程度。要想得到理想的排名,你还需要花时间来进行网站推广和逐步建立网站的导入链接。
    如果想在“新”Google中取得成效,就需要锁定那些来自相关站点的相关链接。数量当然是多多益善了。问题是:怎么去找这样的链接呢?
    首先,向所有能找到的相关目录提交你的网站。象DMOZ这种大型目录当然是首选目标了,不过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分类目录也是理想的提交对象,如GoGuides,Skaffe,Gimpsy,WebSavvy,等等。
    其次,可从相关站点群体获得相关链接。以所有主要目标关键词为查询条件,从Google上查找那些排名位居榜首的网页。排名前20到30名的网页一般来说相关度最高,因而都可能是理想的目标。再依次访问其中的每个网站-–若这些网站提供有链接页,或链接到相关站点,可以向他们请求交换链接。然后再看看有哪些网站链向它们,再设法同这些网站交换链接。
    尽量控制链接的放置位置。即使是一个罗列了大量链接的“资源”页的相关链接也是不错的。若链接位于访问量较好的页面,可使你赚进显著的访问量。找一找这样的网页,和他们进行互惠链接。
    一般情况下,链接页上都会放置自己的首页作为到自己网站的链接。但也不尽然。在建立链接时,也可以为网站的“内部”页面寻找链接的机会。
    3-5. 不要“见好就收”!
    大多数人很容易步入的一个误区是:一旦他们的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效果显著上升,并由此而使访问量得到可观的增加后,他们就开始忙于应付新访问者了,而不再为网站的内容、链接花心思了,甚至没有心思再去看他的网站排名了。
    不久之后,倘若Google或任何一家搜索引擎把他们的排名给刷下来了,他们就开始牢骚满腹,说什么搜索结果不公正,搜索引擎在迫害他们...等等等等。
    对此,我的建议很简单-–不要因为排名上去了就停止努力,继续寻找新的相关关键词,继续创建链接,继续为网站添加新鲜“血液”,保持网站的最新状态。记住:无论是排在你后面还是前面的竞争对手,没有人会停止和你竞争的。
    你的努力往往需要过上几个月才会在搜索结果中体现出来。可是有些人在几个星期之后就因为没有看到直接的效果而放弃了。如果在网站的搜索引擎排名上掉以轻心,等发觉问题时,你已经落后至少好几个月了。
    假如你已经为网站开展了搜索引擎策略,并已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时候一定要记住:贵在坚持。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见好就收”。
  • 相关阅读:
    1.4.2.3. SETUP(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1.4.2.2. PATHS(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1.4.2.1. FILES(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1.4.2. 实现 Core Data Helper 类(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1.4.1. Core Data Helper 简介(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1.4. 为现有的应用程序添加 Core Data 支持(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1.3.2. App Icon 和 Launch Image(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1.3.1. 新建Xcode项目并设置故事板(Core Data 应用程序实践指南)
    php验证邮箱是否合法
    如何使js函数异步执行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iji6/p/164923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