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能够让网站对用户的各种操作及时做出“反馈”,响应用户交互行为,而这些就是:DOM,事件以及事件处理
-
DOM就是操作的元素,这个看《再谈BOM和DOM(1):BOM与DOM概述》
-
事件就是用户或浏览器自身执行的某种动作。比如click,mouseup,keydown,mouseover等都是事件的名字。
-
事件监听器就是响应某个事件的函数就叫事件处理程序(),事件处理程序以on开头,因此click的事件处理程序就是onclick 或addEventListener
一个完整的事件系统,通常存在以下三个角色:
-
事件对象,用于储存事件的状态。
-
事件源对象,当前事件在操作的对象,如元素节点,文档对象,window对象,XMLHttpRequest对象等。
-
事件监听器,当一个事件源生成一个事件对象时,它会调用相应的回调函数进行操作。在IE中,事件对象恒为全局属性window.event的分身。
DOM0级 事件监听
DOM 0级事件监听:把一个函数赋值给一个事件的处理程序属性
在w3c没有把其DOM 模型引入网页时,netscape与微软已经逼不及待到快他们熟悉的语言中把相关的DOM模型搞进来了。这其实也怪javascript之父忙于把抄袭其他语言,忽略了自身事件系统的建设。从此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了。
双方都设计两种绑定事件的方法,无侵入式与侵入式。你可以说内联式与非内联式的区别。
侵入式:
<input name="ruby" onclick="alert(this.nam)" />
“HTML 的 on- 属性”,违反了 HTML 与 JavaScript 代码相分离的原则,将两者写在一起,不利于代码分工,因此不推荐使用(回顾下下:三层分离——做表现行为结构相分离)。
无侵入式
var btn2=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2');//获得btn2按钮对象
btn2.onclick=function(){}//给btn2添加onclick属性,属性又触发了一个事件处理程序
这种是它们都完成了各自的DOM模型,实现对元素节点的索引机制之后的事了。这方面更详细的历程,可参看《javascript事件系统的发展史》
为什么没有DOM 史话演绎
Document Object Model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90年代后期微软与Netscape的“浏览器大战”,双方为了在JavaScript与JScript一决生死,于是大规模的赋予浏览器强大的功能。微软在网页技术上加入了不少专属事物,既有VBScript、ActiveX、以及微软自家的DHTML格式等,使不少网页使用非微软平台及浏览器无法正常显示。DOM即是当时蕴酿出来的杰作。
Javascriptd的早期版本向程序员提供了查询和操控Web文档某些实际内容(主要是图像和表单)的手段。因为Javascript预先定义了“images”和“forms”等术语。
在的人们通常把这种试验性质的初级DOM称为“第0级DOM”(DOM Level 0)。在还未形成统一标准的初级阶段,“第0级DOM”的常见用途是翻转图片和验证表单数据。
Netscape和微软公司各自推出第四代浏览器产品以后,(Netscape Navigator 4发布于1997年6月,IE 4发布于1997年10月) ,DOM开始遇到麻烦,陷入困境。NN4和IE4浏览器使用的是两种不兼容的DOM。换句话说,虽然浏览器制造商的目标一样,但他们解决DOM问题时采用的办法却完全不同。
就在浏览器制造商以DOM为武器展开营销大战的同时,W3C不事声张的结合大家的优点推出了一个标准化的DOM。令人欣慰的是,Netscape、微软和其他一些浏览器制造商们还能抛开彼此的敌意而与W3C携手制定新的标准,并与1998年10月完成了“第一级DOM”(DOM Level1)。
为什么没有DOM0及DOM1 事件
我们的确定标准了是没有DOM0级的。所谓DOM0级只是DOM历史坐标中的一个参照点而已。
具体说来,DOM0级指的是Internet Explorer 4.0和Netscape Navigator 4.0最初支持的DHTML。
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可能会读到DOM0级(DOM Level0)的字眼。实际上,DOM0级标准是不存在的,所谓的DOM0级是DOM历史坐标中的一个参照点而已,具体说呢,DOM0级指的是IE4和Netscape 4.0这些浏览器最初支持的DHTML..大概2000年的时候争论过DOM0的问题,最后结论大概是,没有官方形成此标准.。
DOM级别1于1998年10月1日成为W3C推荐标准。1级DOM标准中并没有定义事件相关的内容,所以没有所谓的1级DOM事件模型。在2级DOM中除了定义了一些DOM相关的操作之外还定义了一个事件模型 ,这个标准下的事件模型就是我们所说的2级DOM事件模型
这里顺手安利一下《ECMAScript进化史(1):话说Web脚本语言王者JavaScript的加冕历史》、《浏览器史话中chrome霸主地位的奠定与国产浏览器的割据混战》
DOM2级 事件处理程序
DOM2开始推崇三层分离:
-
DOM视图(DOM Views):定义了跟踪不同文档(例如,应用CSS之前和之后的文档)视图的接口;
-
DOM事件(DOM Events):定义了事件和事件处理的接口;
-
DOM样式(DOM Style):定义了基于CSS为元素应用样式的接口;
事件与样式 基于 DOM遍历和范围(DOM Traversal and Range):定义了遍历和操作文档树的接口。
DOM3级则进一步扩展了DOM,引入了以统一方式加载和保存文档的方法–在DOM加载和保存(DOM Load and Save)模块中定义;新增了验证文档的方法–在DOM验证(DOM Validation)模块中定义。DOM3级也对DOM核心进行了扩展,开始支持XML 1.0规范,涉及XML Infoset、XPath和XML Base。
DOM 2级事件定义了两个方法,用于指定和删除事件处理程序的操作。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EventListener()
对于绑定事件,ie低版本的浏览器是用attachEvent,而高版本ie和标准浏览器用的是addEventListener。
attachEvent不能指定绑定事件发生在捕获阶段还是冒泡阶段,它只能将事件绑定到冒泡阶段,但是并不意味这低版本的ie没有事件捕获,它也是先发生事件捕获,再发生事件冒泡,只不过这个过程无法通过程序控制。
实事件的兼容性问题特别的多,比如获取事件对象的方式、绑定和解除绑定事件的方式、目标元素的获取方式等等,由于古老的浏览器现在基本被淘汰,所以也没有必要讲了。
事件流
什么是事件流:大白话的说就比如我在页面上点击鼠标右键,这个右键如何反应到页面上,这就是一个事件流的过程
在浏览器相对标准化之前,各个浏览器厂商都是自己实现的事件模型,有的用了冒泡,有的用了捕获,W3C为了兼顾之前的标准,将事件发生定义成如下三个阶段:
-
捕获阶段 --- 从window元素开始发生,一直到目标元素
-
目标阶段 --- 事件触发
-
冒泡阶段 --- 从目前元素开始发生,一直到window元素
事件模型
-
IE中采用的事件流是事件冒泡,先从具体的接收元素,然后逐步向上传播到不具体的元素。
-
Netscapte采用事件捕获,先由不具体的元素接收事件,最具体的节点最后才接收到事件。
-
在dom时代,兼容了二者
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EventListener()
在DOM中,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EventListener()用来分配和移除事件处理函数,与IE不同的是,这些方法需要三个参数:
-
事件名称(如click)
-
要分配的函数(第一个参数Event 对象代表事件的状态)
-
处理函数是用于冒泡阶段(false)还是捕获阶段(true),默认为冒泡阶段false
[object].addEventListener("name_of_event",fnhander,bcapture)
[object].removeEventListener("name_of_event",fnhander,bcapture)
oDiv.addEventListener("onclick", fnClick, false); //添加事件处理函数
oDiv.addEventListener("onclick", fnClickAnother, false); // 与IE一样,可以添加多个事件处理函数
oDiv.removeEventListener("onclick", fnClick, false); //移除事件处理函数
如果使用addEventListener()将事件处理函数加入到捕获阶段,则必须在removeEventListener()中指明是捕获阶段,才能正确地将这个事件处理函数删除
oDiv.onclick = fnClick;
oDiv.onclick = fnClickAnother; //使用直接赋值,后续的事件处理函数会覆盖前面的处理函数 oDiv.onclick = fnClick;
oDiv.addEventListener("onclick", fnClickAnother, false); //会按顺序进行调用,不会覆盖
指定事件执行阶段
elem.addEventListener("eventType", fn , boolean);
参数说明:
-
事件类型
-
函数
-
如果为true,表示在捕获阶段执行,false为在冒泡阶段执行(默认为false).
阻止事件传播
阻止事件传播,既可以是在冒泡阶段,也可以是在捕获阶段。
有以下方法:
-
e.cancelBubble=true;
-
e.stopPropagation();
-
return false;
e.stopPropagation()阻止事件传播,既可以是在冒泡阶段,也可以是在捕获阶段。
e.stopPropagation()很少用到在捕获阶段去阻止事件的传播,大家就以为e.stopPropagation()只能阻止事件在冒泡阶段传播。
阻止默认行为
e.preventDefault()可以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发生,默认行为是指:点击a标签就转跳到其他页面、拖拽一个图片到浏览器会自动打开、点击表单的提交按钮会提交表单等等,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发生这些事情,所以需要阻止默认行为。
DOM3 事件监听
DOM3级事件模块在DOM2级事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这些事件也添加了一些新事件。
DOM中的事件模拟自定义事件
DOM3级还定义了自定义事件自定义事件不是由DOM原生触发的它的目的是让开发人员创建自己的事件。
要创建的自定义事件可以由createEvent("CustomEvent");
JavaScript事件队列
javascript除了主线程,还有一个任务队列的东西,主线程执行完毕了,就去队列找任务,当然我们不点击的话,任务队列就是空的,当我们点击了,addEventLister就会把他的第二个参数的函数放到队列里,然后javaScript主线程突然发现队列里有东西了,就赶紧出栈 出来执行
"任务队列"是一个事件的队列(也可以理解成消息的队列),IO设备完成一项任务,就在"任务队列"中添加一个事件,表示相关的异步任务可以进入"执行栈"了。主线程读取"任务队列",就是读取里面有哪些事件。
"任务队列"中的事件,除了IO设备的事件以外,还包括一些用户产生的事件(比如鼠标点击、页面滚动等等)。只要指定过回调函数,这些事件发生时就会进入"任务队列",等待主线程读取。
所谓"回调函数"(callback),就是那些会被主线程挂起来的代码。异步任务必须指定回调函数,当主线程开始执行异步任务,就是执行对应的回调函数。
只要主线程空了,就会去读取"任务队列",这就是JavaScript的运行机制。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
JavaScript事件处理,就是UI有了操作,就吧相应事件丢到JavaScript执行栈里面。UI交互与JavaScript执行不在同一个线程里面。
比如我们修改DOM,修改dom的操作是JavaScript代码是同步执行的,但是浏览器重排和重绘是异步进行的。
更多此方面的请参看:《同步与异步:并发/并行/进程/线程/多cpu/多核/超线程/管程》、《浏览器层面优化前端性能(2):Reader引擎线程与模块分析优化点》、《弄懂javascript的执行机制:事件轮询|微任务和宏任务|定时器》
参考文章:
JavaScript 运行机制详解:再谈Event Loop www.ruanyifeng.com/blog/2014/10/event-loop.html
JS-------DOM0级事件处理和DOM2级事件处理-------简单记法 https://www.cnblogs.com/holyson/p/3914406.html
ECMAScript、BOM、DOM(核心、浏览器对象模型与文档对象模型)https://www.cnblogs.com/best/p/8028168.html
JavaScript学习总结(三)BOM和DOM详解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0654274
浏览器事件模型中捕获阶段、目标阶段、冒泡阶段实例详解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3482372
关于DOM级别的一些问题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036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