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从编程拦截器到大脑信息拦截处理架构

    原创/朱季谦

    写代码久了,慢慢发现,其实人的大脑也可以像编程一样,做一些思维上的开发,搭建一套类似互联网式的技术架构。

    当信息如同流量一样输入,并不是直接让它存储到数据库当中。

    最简单的,例如,web系统的登录功能背后,都有一道拦截,可以拦截一些恶意的攻击或者无效的登录账户。

    image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当大脑接收到各种各样信息时,我们同样需要一道拦截器。这道拦截器的作用,便是筛选出有效的信息,而不是人云亦云地道好,更不是全盘皆收式地被算法支配,最后被关在算法的世界里,还以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这道拦截器的开发,最开始先有一个简单的意识,例如,如当看到一条信息时,先在拦截器处,停顿一下,稍微做一些思考,判断信息真实与否、有用与否,等等,久而久之,这道拦截器就会成为你思考的第一道门,可以提前过滤一些无用信息。

    拦截器之后,在编程开发当中有一个步骤,叫做数据校验与补数。

    若是针对大脑的开发,我觉得这应该算是对输入的反思,即对已经输入的信息,做一个复盘,校验哪些是真正值得存储到大脑数据库的,也就是抽取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即信息背后的本质,然后类似补数一样,去举一反三。可能有些人对补数概念比较模糊,最为简单的是,当我的数据当中含有一条身份证号码,我是可以从身份证号码解析出该用户的户籍、出生年月日以及男是女这一系列信息,这些便是数据的补充,简称,补数。

    那么,数据校验与补充之后呢?

    后续其实还有很多环节,可以套用到大脑的思维模式开发当中,然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步,是对整个流程的监控,或者说,是对整个思考过程的思考,换言之,当你在思考过程当中,这时有意识地切换到另一个“你”,去看待此时正在思考的你,思考你正在思考的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的地方。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思考概念,是以前在B站的西宁书院杨宁老师的《文学理论课程全集》上接触到的,当时他只是以反思的反思来说明,而后来看了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才知道这种思考模式,应该叫做元认知。

    思维的开发模式,就像技术架构一样,需要不断迭代,慢慢地开发出最适合自己的那套,然后,套用到各种场景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过程。

    欢迎关注公众号————
    image

    作者:朱季谦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在文章页面给出原文链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相关阅读:
    学习Mybatis与mysql数据库的示例笔记
    SpringAOP学习笔记
    idea开发ssh(Spring+struts+Hibernate)实现对MySQL数据库的增删改查
    springmvc加vue实现前后端数据的跨域访问
    idea开发工具springmvc加vue.js实现MySQL数据库的查询操作
    利用idea开发工具实现ssh(spring+struts+hibernate)加vue.js前后台对数据库的查询
    appweb 7.0.2版本编译
    Unable to register the DLL/OCX: RegSvr32 failed with exit code 0x3 我的解决方法
    无法定位程序输入点 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Ex 于动态链接库 Kernel32.dll 上 问题解决方法
    海思3516D + IMX291图像闪烁问题定位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ujiqian/p/1555923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