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深度学习笔记之关于特征(二)

      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前期博客

    深度学习笔记之概述、背景和人脑视觉机理(一)

    四、关于特征

            特征是机器学习系统的原材料,对最终模型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数据被很好的表达成了特征,通常线性模型就能达到满意的精度。那对于特征,我们需要考虑什么呢?

      4.1、特征表示的粒度

            学习算法在一个什么粒度上的特征表示,才有能发挥作用?就一个图片来说,像素级的特征根本没有价值。例如下面的摩托车,从像素级别,根本得不到任何信息,其无法进行摩托车和非摩托车的区分。而如果特征是一个具有结构性(或者说有含义)的时候,比如是否具有车把手(handle),是否具有车轮(wheel),就很容易把摩托车和非摩托车区分,学习算法才能发挥作用。

              

             

      4.2、初级(浅层)特征表示

            既然像素级的特征表示方法没有作用,那怎样的表示才有用呢?

            1995 年前后,Bruno Olshausen和 David Field 两位学者任职 Cornell University,他们试图同时用生理学和计算机的手段,双管齐下,研究视觉问题。

            他们收集了很多黑白风景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提取出400个小碎片,每个照片碎片的尺寸均为 16x16 像素,不妨把这400个碎片标记为 S[i], i = 0,.. 399。接下来,再从这些黑白风景照片中,随机提取另一个碎片,尺寸也是 16x16 像素,不妨把这个碎片标记为 T。

            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如何从这400个碎片中,选取一组碎片,S[k], 通过叠加的办法,合成出一个新的碎片,而这个新的碎片,应当与随机选择的目标碎片 T,尽可能相似,同时,S[k] 的数量尽可能少。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

            Sum_k (a[k] * S[k]) --> T,     其中 a[k] 是在叠加碎片 S[k] 时的权重系数。

            为解决这个问题,Bruno Olshausen和 David Field 发明了一个算法,稀疏编码(Sparse Coding)。

            稀疏编码是一个重复迭代的过程,每次迭代分两步:

    1)选择一组 S[k],然后调整 a[k],使得Sum_k (a[k] * S[k]) 最接近 T。

    2)固定住 a[k],在 400 个碎片中,选择其它更合适的碎片S’[k],替代原先的 S[k],使得Sum_k (a[k] * S’[k]) 最接近 T。

            经过几次迭代后,最佳的 S[k] 组合,被遴选出来了。令人惊奇的是,被选中的 S[k],基本上都是照片上不同物体的边缘线,这些线段形状相似,区别在于方向。

            Bruno Olshausen和 David Field 的算法结果,与 David Hubel 和Torsten Wiesel 的生理发现,不谋而合!

            也就是说,复杂图形,往往由一些基本结构组成。比如下图:一个图可以通过用64种正交的edges(可以理解成正交的基本结构)来线性表示。比如样例的x可以用1-64个edges中的三个按照0.8,0.3,0.5的权重调和而成。而其他基本edge没有贡献,因此均为0 。

              

            另外,大牛们还发现,不仅图像存在这个规律,声音也存在。他们从未标注的声音中发现了20种基本的声音结构,其余的声音可以由这20种基本结构合成。

          

             

      4.3、结构性特征表示

            小块的图形可以由基本edge构成,更结构化,更复杂的,具有概念性的图形如何表示呢?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特征表示,比如V2,V4。因此V1看像素级是像素级。V2看V1是像素级,这个是层次递进的,高层表达由底层表达的组合而成。专业点说就是基basis。V1取提出的basis是边缘,然后V2层是V1层这些basis的组合,这时候V2区得到的又是高一层的basis。即上一层的basis组合的结果,上上层又是上一层的组合basis……(所以有大牛说Deep learning就是“搞基”,因为难听,所以美其名曰Deep learning或者Unsupervised Feature Learning)

            

            直观上说,就是找到make sense的小patch再将其进行combine,就得到了上一层的feature,递归地向上learning feature。

            在不同object上做training是,所得的edge basis 是非常相似的,但object parts和models 就会completely different了(那咱们分辨car或者face是不是容易多了):

            

            从文本来说,一个doc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描述一件事情,用什么来表示比较合适?用一个一个字嘛,我看不是,字就是像素级别了,起码应该是term,换句话说每个doc都由term构成,但这样表示概念的能力就够了嘛,可能也不够,需要再上一步,达到topic级,有了topic,再到doc就合理。但每个层次的数量差距很大,比如doc表示的概念->topic(千-万量级)->term(10万量级)->word(百万量级)。

            一个人在看一个doc的时候,眼睛看到的是word,由这些word在大脑里自动切词形成term,在按照概念组织的方式,先验的学习,得到topic,然后再进行高层次的learning。

      4.4、需要有多少个特征?

           我们知道需要层次的特征构建,由浅入深,但每一层该有多少个特征呢?

    任何一种方法,特征越多,给出的参考信息就越多,准确性会得到提升。但特征多意味着计算复杂,探索的空间大,可以用来训练的数据在每个特征上就会稀疏,都会带来各种问题,并不一定特征越多越好。

               

          

           好了,到了这一步,终于可以聊到Deep learning了。上面我们聊到为什么会有Deep learning(让机器自动学习良好的特征,而免去人工选取过程。还有参考人的分层视觉处理系统),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就是Deep learning需要多层来获得更抽象的特征表达。那么多少层才合适呢?用什么架构来建模呢?怎么进行非监督训练呢?

    参考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8775488(感谢,我此博客转载于他,为了方便自己查阅)

  • 相关阅读:
    洛谷P5661 公交换乘(二分)
    洛谷P4047 [JSOI2010]部落划分(最小生成树)
    洛谷P2872 [USACO07DEC]Building Roads S(最小生成树)
    卸载重装VirtualBox回滚报错
    POJ1151 Atlantis(扫描线+线段树+离散化)
    QT入门-信号槽拓展
    Vue模板语法与常用指令总结
    Vue 生命周期
    querySelector和getElementById方法的区别
    ES6 Class(类)的继承与常用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lslch/p/696556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