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遍历
具体过程:
- 先访问根节点
- 再序遍历左子树
- 最后序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
具体过程:
- 先中序遍历左子树
- 再访问根节点
- 最后中序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
递归方式实现后序遍历
- 先后序遍历左子树
- 再后序遍历右子树
- 最后访问根节点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436863/202109/1436863-20210927171211403-679613970.png)
二叉树先序遍历的实现思想是:
- 访问根节点;
- 访问当前节点的左子树;
- 若当前节点无左子树,则访问当前节点的右子树;
![](http://c.biancheng.net/uploads/allimg/190427/094T644B-0.png)
图 1 二叉树
以图 1 为例,采用先序遍历的思想遍历该二叉树的过程为:
- 访问该二叉树的根节点,找到 1;
- 访问节点 1 的左子树,找到节点 2;
- 访问节点 2 的左子树,找到节点 4;
- 由于访问节点 4 左子树失败,且也没有右子树,因此以节点 4 为根节点的子树遍历完成。但节点 2 还没有遍历其右子树,因此现在开始遍历,即访问节点 5;
- 由于节点 5 无左右子树,因此节点 5 遍历完成,并且由此以节点 2 为根节点的子树也遍历完成。现在回到节点 1 ,并开始遍历该节点的右子树,即访问节点 3;
- 访问节点 3 左子树,找到节点 6;
- 由于节点 6 无左右子树,因此节点 6 遍历完成,回到节点 3 并遍历其右子树,找到节点 7;
- 节点 7 无左右子树,因此以节点 3 为根节点的子树遍历完成,同时回归节点 1。由于节点 1 的左右子树全部遍历完成,因此整个二叉树遍历完成;
因此,图 1 中二叉树采用先序遍历得到的序列为:
1 2 4 5 3 6 7
二叉树中序遍历的实现思想是:
- 访问当前节点的左子树;
- 访问根节点;
- 访问当前节点的右子树;
![](http://c.biancheng.net/uploads/allimg/190427/09493A423-0.png)
图 1 二叉树
以图 1 为例,采用中序遍历的思想遍历该二叉树的过程为:
- 访问该二叉树的根节点,找到 1;
- 遍历节点 1 的左子树,找到节点 2;
- 遍历节点 2 的左子树,找到节点 4;
- 由于节点 4 无左孩子,因此找到节点 4,并遍历节点 4 的右子树;
- 由于节点 4 无右子树,因此节点 2 的左子树遍历完成,访问节点 2;
- 遍历节点 2 的右子树,找到节点 5;
- 由于节点 5 无左子树,因此访问节点 5 ,又因为节点 5 没有右子树,因此节点 1 的左子树遍历完成,访问节点 1 ,并遍历节点 1 的右子树,找到节点 3;
- 遍历节点 3 的左子树,找到节点 6;
- 由于节点 6 无左子树,因此访问节点 6,又因为该节点无右子树,因此节点 3 的左子树遍历完成,开始访问节点 3 ,并遍历节点 3 的右子树,找到节点 7;
- 由于节点 7 无左子树,因此访问节点 7,又因为该节点无右子树,因此节点 1 的右子树遍历完成,即整棵树遍历完成;
因此,图 1 中二叉树采用中序遍历得到的序列为:
4 2 5 1 6 3 7
二叉树后序遍历的实现思想是:从根节点出发,依次遍历各节点的左右子树,直到当前节点左右子树遍历完成后,才访问该节点元素。
![](http://c.biancheng.net/uploads/allimg/190427/09501WI4-0.png)
图 1 二叉树
如图 1 中,对此二叉树进行后序遍历的操作过程为:
- 从根节点 1 开始,遍历该节点的左子树(以节点 2 为根节点);
- 遍历节点 2 的左子树(以节点 4 为根节点);
- 由于节点 4 既没有左子树,也没有右子树,此时访问该节点中的元素 4,并回退到节点 2 ,遍历节点 2 的右子树(以 5 为根节点);
- 由于节点 5 无左右子树,因此可以访问节点 5 ,并且此时节点 2 的左右子树也遍历完成,因此也可以访问节点 2;
- 此时回退到节点 1 ,开始遍历节点 1 的右子树(以节点 3 为根节点);
- 遍历节点 3 的左子树(以节点 6 为根节点);
- 由于节点 6 无左右子树,因此访问节点 6,并回退到节点 3,开始遍历节点 3 的右子树(以节点 7 为根节点);
- 由于节点 7 无左右子树,因此访问节点 7,并且节点 3 的左右子树也遍历完成,可以访问节点 3;节点 1 的左右子树也遍历完成,可以访问节点 1;
- 到此,整棵树的遍历结束。
由此,对图 1 中二叉树进行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4 5 2 6 7 3 1
满二叉树:二叉树中每个内部结点都有存在左子树和右子树(或者说满二叉树所有的叶结点都有同样的深度)
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436863/202109/1436863-20210927164701388-2056992972.png)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436863/202109/1436863-20210927164644850-1827091317.png)
结点的度和层次
对于一个结点,拥有的子树数(结点有多少分支)称为结点的度(Degree)。例如,图 1(A)中,根结点 A 下分出了 3 个子树,所以,结点 A 的度为 3。
结点的层次:从一棵树的树根开始,树根所在层为第一层,根的孩子结点所在的层为第二层,依次类推。对于图 1(A)来说,A 结点在第一层,B、C、D 为第二层,E、F、G、H、I、J 在第三层,K、L、M 在第四层。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436863/202109/1436863-20210928102407549-517269332.png)
树的表示方法
除了图 1(A)表示树的方法外,还有其他表示方法:
![](http://c.biancheng.net/uploads/allimg/190427/0944303N4-1.png)
(A) (B)
图 2(A)是以嵌套的集合的形式表示的(集合之间绝不能相交,即图中任意两个圈不能相交)。
图 2(B)使用的是凹入表示法(了解即可),表示方式是:最长条为根结点,相同长度的表示在同一层次。例如 B、C、D 长度相同,都为 A 的子结点,E 和 F 长度相同,为 B 的子结点,K 和 L 长度相同,为 E 的子结点,依此类推。
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使用广义表的方式。图 1(A)用广义表表示为:
二叉树的性质
- 二叉树中,第 i 层最多有 2i-1 个结点。
- 如果二叉树的深度为 K,那么此二叉树最多有 2K-1 个结点。
- 二叉树中,终端结点数(叶子结点数)为 n0,度为 2 的结点数为 n2,则 n0=n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