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hadoop namenode的工作机制

    hadoop 集群中有两种节点,一种是namenode,还有一种是datanode。

    其中datanode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namenode主要负责三个功能,分别是(1)管理元数据  (2)维护目录树 (3)响应客户请求

    首先介绍下,元数据格式

    hdfs在外界看来就是普通的文件系统,可以通过路径进行数据的访问等操作,但在实际过程存储中,却是分布在各个节点上。如上图所示,是一条元数据,/test/a.log 是在hdfs文件系统中的路径,3是这个文件的副本数(副本数可以通过在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来修改的)。在hdfs中,文件是进行分块存储的,如果文件过大,就要分成多块存储,每个块在文件系统中存储3个副本,以上图为例,就是分成blk_1和blk_2两个块,每个块在实际的节点中有3个副本,比如blk_1的3个副本分别存储在h0,h1,h3中。

    现在由此引出一个问题,namenode中的元数据是存储在哪里的?首先,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存储在namenode节点的磁盘中,因为经常需要进行随机访问,还有响应客户请求,必然是效率过低。因此,元数据需要存放在内存中。但如果只存在内存中,一旦断点,元数据丢失,整个集群就无法工作了!!!因此必须在磁盘中有备份,在磁盘中的备份就是fsImage,存放在namenode节点对应的磁盘中。这样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当在内存中的元数据更新时,如果同时更新fsImage,就会导致效率过低,但如果不更新,就会发生一致性问题,一旦namenode节点断点,就会产生数据丢失。因此,引入edits.log文件(只进行追加操作,效率很高)。每当元数据有更新或者添加元数据时,修改内存中的元数据并追加到edits.log中。这样,一旦namenode节点断电,可以通过fsImage和edits.log的合并,合成元数据。但是,如果长时间添加数据到edit.log中,会导致该文件数据过大,效率降低,而且一旦断电,恢复元数据需要的时间过长。因此,需要定期进行fsImage和edits.log的合并,如果这个操作有namenode节点完成,又会效率过低。因此,引入一个新的节点secondaryNamenode,专门用于fsImage和edits.log的合并。

    检查点处理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namenode节点每隔一定时间请求secondaryNamenode合并操作

    2)secondaryNamenode请求namenode进行edits.log的滚动,这样新的编辑操作就能够进入新的文件中

    3)secondaryNamenode从namenode中下载fsImage和edits.log

    4)secondaryNamenode进行fsImage和edits.log的合并,成为fsImage.checkpoint文件

    5)namenode下载合并后的fsImage.checkpoin文件

    6)将fsImage.checkpoint和edits.new命名为原来的文件名(这样之后fsImage和内存中的元数据只差edits.new)

    具体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

    namenode的fsimage与editlog详解

    Namenode主要维护两个文件,一个是fsimage,一个是editlog。

    fsimage保存了最新的元数据检查点,包含了整个HDFS文件系统的所有目录和文件的信息。对于文件来说包括了数据块描述信息、修改时间、访问时间等;对于目录来说包括修改时间、访问权限控制信息(目录所属用户,所在组)等。

    editlog主要是在NameNode已经启动情况下对HDFS进行的各种更新操作进行记录,HDFS客户端执行所有的写操作都会被记录到editlog中。

    简单来想,NameNode维护了文件与数据块的映射表以及数据块与数据节点的映射表,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文件,它切分成了几个数据块,以及这些数据块分别存储在哪些datanode上,namenode一清二楚。Fsimage就是在某一时刻,整个hdfs 的快照,就是这个时刻hdfs上所有的文件块和目录,分别的状态,位于哪些个datanode,各自的权限,各自的副本个数。然后客户端对hdfs所有的更新操作,比如说移动数据,或者删除数据,都会记录在editlog中。

    为了避免editlog不断增大,secondary namenode会周期性合并fsimage和edits成新的fsimage,新的操作记录会写入新的editlog中,这个周期可以自己设置(editlog到达一定大小或者定时)。
     

    可以很清晰看出,第一步:将hdfs更新记录写入一个新的文件——edits.new。

    第二步:将fsimage和editlog通过http协议发送至secondary namenode。

    第三步:将fsimage与editlog合并,生成一个新的文件——fsimage.ckpt。这步之所以要在secondary namenode中进行,是因为比较耗时,如果在namenode中进行,或导致整个系统卡顿。

    第四步:将生成的fsimage.ckpt通过http协议发送至namenode。

    第五步:重命名fsimage.ckpt为fsimage,edits.new为edits。

    这样的话,fsimage与editlog合并的过程就完成了。所以如果namenode宕机,其实secondary namenode还保存这一份不久前的fsimage,还能挽回一些损失吧。

    另外上篇中说,一旦有datanode挂掉了(宕机或者是网络阻塞),namenode能很快感知到,并且将宕机的节点上的数据块转移至其余空闲节点。这点是因为hdfs中心跳机制(heartbeat)。

    心跳机制默认3s中一次,datanode会向namenode发送一次一跳,告知namenode当前节点上存放的数据文件是什么。如果namenode中记录的是该datanode存放了文件A的两个数据块和文件B的一个数据块,但是心跳中只有文件A的一个数据块信息,namenode就会知道该datanode数据块损坏了,会把损坏的数据块在别的datanode上补充。

    转载自:namenode的fsimage与editlog详解

    ==========================================

    接下来详细介绍HDFS读写数据的流程,以及一致性模型相关的一些概念。

    7.1 读文件

    大致读文件的流程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1)客户端传递一个文件Path给FileSystem的open方法

    2)DFS采用RPC远程获取文件最开始的几个block的datanode地址。Namenode会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决定返回哪些节点(前提是节点有block副本),如果客户端本身是Datanode并且节点上刚好有block副本,直接从本地读取。

    3)客户端使用open方法返回的FSDataInputStream对象读取数据(调用read方法)

    4)DFSInputStream(FSDataInputStream实现了改类)连接持有第一个block的、最近的节点,反复调用read方法读取数据

    5)第一个block读取完毕之后,寻找下一个block的最佳datanode,读取数据。如果有必要,DFSInputStream会联系Namenode获取下一批Block 的节点信息(存放于内存,不持久化),这些寻址过程对客户端都是不可见的。

    6)数据读取完毕,客户端调用close方法关闭流对象

    在读数据过程中,如果与Datanode的通信发生错误,DFSInputStream对象会尝试从下一个最佳节点读取数据,并且记住该失败节点, 后续Block的读取不会再连接该节点 
    读取一个Block之后,DFSInputStram会进行检验和验证,如果Block损坏,尝试从其他节点读取数据,并且将损坏的block汇报给Namenode。 
    客户端连接哪个datanode获取数据,是由namenode来指导的,这样可以支持大量并发的客户端请求,namenode尽可能将流量均匀分布到整个集群。 
    Block的位置信息是存储在namenode的内存中,因此相应位置请求非常高效,不会成为瓶颈。

    7.2 写文件

    这里写图片描述

    步骤分解 
    1)客户端调用DistributedFileSystem的create方法

    2)DistributedFileSystem远程RPC调用Namenode在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中创建一个新文件,此时该文件没有关联到任何block。 这个过程中,Namenode会做很多校验工作,例如是否已经存在同名文件,是否有权限,如果验证通过,返回一个FSDataOutputStream对象。 如果验证不通过,抛出异常到客户端。

    3)客户端写入数据的时候,DFSOutputStream分解为packets,并写入到一个数据队列中,该队列由DataStreamer消费。

    4)DateStreamer负责请求Namenode分配新的block存放的数据节点。这些节点存放同一个Block的副本,构成一个管道。 DataStreamer将packer写入到管道的第一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存放好packer之后,转发给下一个节点,下一个节点存放 之后继续往下传递。

    5)DFSOutputStream同时维护一个ack queue队列,等待来自datanode确认消息。当管道上的所有datanode都确认之后,packer从ack队列中移除。

    6)数据写入完毕,客户端close输出流。将所有的packet刷新到管道中,然后安心等待来自datanode的确认消息。全部得到确认之后告知Namenode文件是完整的。 Namenode此时已经知道文件的所有Block信息(因为DataStreamer是请求Namenode分配block的),只需等待达到最小副本数要求,然后返回成功信息给客户端。

    Namenode如何决定副本存在哪个Datanode?

    HDFS的副本的存放策略是可靠性、写带宽、读带宽之间的权衡。默认策略如下:

    • 第一个副本放在客户端相同的机器上,如果机器在集群之外,随机选择一个(但是会尽可能选择容量不是太慢或者当前操作太繁忙的)
    • 第二个副本随机放在不同于第一个副本的机架上。
    • 第三个副本放在跟第二个副本同一机架上,但是不同的节点上,满足条件的节点中随机选择。
    • 更多的副本在整个集群上随机选择,虽然会尽量便面太多副本在同一机架上。 
      副本的位置确定之后,在建立写入管道的时候,会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下面是可能的一个存放策略: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样选择很好滴平衡了可靠性、读写性能

    • 可靠性:Block分布在两个机架上
    • 写带宽:写入管道的过程只需要跨越一个交换机
    • 读带宽:可以从两个机架中任选一个读取

     ========================================

    HDFS写流程中,如果某个DataNode挂掉了,会怎么处理?

    在写入的时候不会重新重新分配datanode。 如果写入时,一个datanode挂掉,会将已经写入的数据放置到queue的顶部,并将挂掉的datanode移出pipline,讲数据写入到剩余的datanode.在写入结束后, namenode会收集datanode的信息,发现此文件的replication没有达到配置的要求(default=3),然后寻找一个datanode保存副本。

  • 相关阅读:
    Codeforces Round #595 (Div. 3) A,B,C,D
    计算几何板子题【2019牛客国庆集训派对day7——三角形和矩形】【多边形相交的面积】
    [POJ]POJ1753(dfs)
    [POJ]POJ2965(dfs)
    洛谷 P1772 [ZJOI2006]物流运输 题解
    简单概率与期望
    洛谷 P3802 小魔女帕琪 题解
    用树状数组实现的平衡树
    【模板】扩展中国剩余定理(EXCRT)
    新博客开通通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ourui4271/p/122281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