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用例的概念
1.随机测试存在的问题:
不知道是否较全面的测试了所有功能
测试覆盖率无法衡量
对新版本的重复测试很难实施
无法对测试质量进行有效评估
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积累(供他人参考,供自己积累)
2,测试用例的概念:
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指导,是软件测试的必须遵守的准则,更是软件测试质量稳定的根本保障
测试用例是指为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系统提供的输入数据,操作或者各种环境设置以及期望结果的一个特定集合
其实简单来说,测试用例就是解决要测什么,怎么测和如何衡量的问题
二、属性和特征
1.测试用例的属性:
用例ID
用例名称(测试目的)
测试级别
参考信息
测试环境(多个)
前提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编写人员
2.测试用例的特征
最有可能抓住错误的
不是重复的、多余的
既不是太简单
也不是太复杂
三、用例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
1.1测试用例对需求覆盖的完整性
做到对需求的完全理解,从全局上把握需求,对需求进行归类,包括对正常流、异常流等,做到需求的100%覆盖。
1.2测试用例的有效性
测试用例应该包含清晰的输入数据以及预期输出,如果环境或者业务发生变更后,测试数据必须进行更新维护,用例基于数据驱动。
1.3测试用例的可理解性
测试用例步骤必须描述清晰,不能出现模棱两可,以及重复的话语。 测试用例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写,这样执行的时候效率比较高。
1.4测试用例的清晰性
测试用例的验证点必须明确清晰重点突出。
•一个用例进行一个功能点的验证,一个萝卜一个坑。
•对于流程性的用例建议按照流程顺序进行用例安排,从第一个验证点到最后一个验证点,组成流程的开始到结束,方便测试执行。
•测试用例包含前置条件的必须将前置条件描述清楚,包括入口等。
1.5测试用例的可维护性
测试用例因为业务需求发生变更的时候,需要及时更新维护测试用例,做到测试用例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测试用例需要细化和不断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测试实践检验测试用例并添加、删除、修改测试用例。
2.优先级的划分
2.1用于冒烟测试的用例为最高优先级
2.2把基本路径以及各模块主功能的测试标注为高优先级别
2.3把你所有错误和边界值或确认测试标注为中优先级别
2.4把可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标注为低优先级别
2.5将功能测试用例分为严重和不严重两类,对于不严重的功能测试用例降级为低优先级用例。
四、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
1.1等价类定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1.2划分等价类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⑤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⑥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1.3等价类方法小结:
1.4思路和方法
分析需求,挖掘隐式条件,确认边界值,划分等价类
将划分出的等价类填入表格,进行编号
对有效等价类,用一条用例尽量多的覆盖
对于无效等价类,一对一的覆盖,最终得到测试用例
2.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也是一种黑盒测试方法,是一种和等价类相关的技术,它具有很强的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如果软件的能力达到极限时能够运行,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说明“错误隐藏在角落,问题聚焦在边界上”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者输出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的范围内.因此,针对各种边界值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查出更多的错误。
2.1定义: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2.1原则:
①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得范围,则应取刚刚到达这个范围的边界值,以及刚刚超过这个范围的值作为输入数据。
②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1,比最大个数多1的数作为测试数据。
③根据规格说明书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1原则。
④根据规格说明书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2原则。
⑤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书给出了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集合的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⑥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该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2.3找点原则:
2.4边界值分析法小结:
等价类边界值方法是进行黑盒测试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任何一个测试院所应该掌握的方法。但是当输入的组合比较复杂,等价类的划分比较困难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能完全胜任了,况且等价类的取值也存在着过于随意的缺陷,因此,还要与其他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结合使用。
3.判定表法:
3.1定义
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
3.2判定表组成:
条件桩:列出了问题的所有条件
动作桩: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
条件项:列出针对它所列条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规则: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
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
3.3判定表建立:
第一步: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2的n次方种规则
第二步: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第三步:填入条件项
第四步:填入动作项。制定初始判定表
第五步: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或者相同动作
3.4使用判定表法条件:
规格说明以判定表的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
条件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规则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如果某一规则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无关紧要
3.5判定表法总结
优点: 充分考虑了输入条件间的组合,对组合情况覆盖充分。 最终每个用例覆盖多种输入情况,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设计过程中,对输入条件间的约束关系做了考虑,避免了无效用例,用例的有效性高。 能同时得出每个测试项目的预期输出。 缺点: 当被测试特性输入较多时,判定表的规模将会非常庞大 输入之间的约束条件不能有效区分输入是否确实需要进行组合测试,会造成不需要组合测试的输入做了组合,从而产生用例冗余。
4.因果图法:
4.1.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4.2.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目将是天文数字,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4.3.因果图法—因果关系
4.3.1因果关系 :4种符号分别表示规格说明中4种因果关系
说明: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1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1表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1和e1均可取值0或1,0表示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4.3.2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1) 输入约束
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2) 输出约束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4.3.4.步骤
5.正交试验法
5.1.概念:正交测试用例设计又称组合实验法,利用因果图来设计测试用例时,作为输入条件的原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很难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得到,往往因果关系 非常庞大,以至于据此因果图而得到的测试用数目多的惊人,经软件测试带来学生的负担,为了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与费用,可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是依据伽罗瓦(Galois, 1811 – 1832,法国数学家)理论,从大量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测试用例),从而合理地安排测试的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
5.2.步骤和选择
5.2.1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 有哪些因素(条件)
(2) 每个因素有哪几个水平(变量的取值)
(3) 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4) 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
(5) 把每一行的各因素水平的组合做为一个测试用例
(6) 加上你认为可疑且没有在表中出现的组合
5.2.2如何选择正交表
考虑因素(变量)的个数
考虑因素水平(变量的取值)的个数
考虑正交表的行数
取行数最少的一个
正交试验法小结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比使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方法有以下优点:节省测试工作工时;可控制生成的测试用例数量;测试用例具有一定的覆盖率。
6.状态迁移
6.1定义:
状态转移测试是一种基于产品规格分析的黑盒测试技术,对系统的每个状态及与状态相关的函数进行测试,通过不同的状态验证程序的逻辑流程。
•对象:状态转换测试中,测试对象可以是一个具有不同系统状态的完整系统,也可以是一个在面向对象系统中具有不同状态的类
•适应场景:如淘宝订单处理、缺陷处理流程等。
6.2测试强度
覆盖所有状态、调用所有的函数、覆盖所有的路径
6.3状态迁移方法步骤:
步骤一:根据需求提取全部状态;
步骤二:绘制状态迁移图;
步骤三:根据状态迁移图推导测试路径(状态迁移树);
步骤四:选取测试数据,构造测试用例。
6.4总结
状态迁移法实际测试了被测系统各种状态的转换,这些状态转换的测试在实际工作中是容易遗漏的,只要能够将这些状态的转换测试到,是否采用状态迁移法并不重要,因为状态迁移法只是提供了一种将多个状态的转换串联起来进行测试的思路(思维模式)。
实际工作中,在业务流程中都涉及到了复杂的业务场景(即业务状态的迁移)。而这些业务场景在需求规格中往往不能够完全阐述清楚,容易出现遗漏。所以当被测系统的业务场景复杂时,在工程中应用这种针对状态迁移测试的思路完成对复杂业务场景的测试有时是很有必要的。
7.场景法
7.1定义:
在实际测试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像安装程序向导,它是由多个界面组成的,并且他们之间彼此有联系,而且他们之间是有流程顺序的,在面对这种测试时,我们就可以使用今天介绍的场景法了。照例还是先看一下基本概念,基本流就是按照正确的事件流来实现的流程。备选流就是出现故障或缺陷的过程。场景就是若干事件流首尾拼接构成一个测试场景。
7.2方法简介
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这种在软件设计方面的思想也可以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可以比较生动地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测试设计者设计测试用例,同时使测试用例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基本流和备选流:如下图所示,图中经过用例的每条路径都用基本流和备选流来表示,直黑线表示基本流,是经过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备选流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如备选流1和3);也可能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如备选流2),或者终止用例而不再重新加入到某个流(如备选流2和4)。
7.3场景设计
场景 1: 基本流
场景 2: 基本流 备选流 1
场景 3:基本流 备选流 1 备选流 2
场景 4: 基本流 备选流 3
场景 5: 基本流 备选流 3 备选流 1
场景 6: 基本流 备选流 3 备选流 1 备选流 2
场景 7: 基本流 备选流 4
场景 8: 基本流 备选流 3 备选流 4
7.4设计步骤
7.4.1. 根据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
7.4.2. 根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
7.4.3. 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7.4.4. 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试用例确定测试数据值
8.其他测试方法
8.1.其他方法
8.2.总结
大总结:
1.基于业务操作流程分析,首先采用场景法设计相关用例(状态迁移、因果图、判定表)
2.根据输入过程中每一个输入项,采用边界值、等价类设计用例
3.涉及到查询条件找功能,条件之间组合关系的检查,采用正交表进行用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