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程序员,你的粮草何在?

      很多人走上程序员这条路都是迫不得已,是,我们得承认,有很多人是的确喜欢编程,然而我相信在薪资这方面的诱惑使得程序员这个岗位也让很多人挤破了头,程序员苦逼的生活却是近些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另一个阴暗的词汇。我们都知道就现在经济大环境而言,很不乐观,程序员的日子也很不好过,无论是还在找工作的、还是已经入职多年、哪怕做到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的,压力都异常巨大。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帮助很多程序员在未来的生活中过得温饱,甚至还不错,买个房子或者车不是那么的为难呢?是不是有一种途径可以帮助那些新出炉的程序员能有很好的发展方向?我个人觉得有这样几条路径可以走走。

      1. 师夷长技以制夷

      每一个阶段或者每一个时期,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底层的一些东西却变化不大,举个例子,就像.NET,从VS2003到VS2012,已经有10个年头,VS的版本不断更新,而.NET内核的最新版本也才4.0,所以,作为程序员,我们要多掌握内核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我们要经量多的向底层看看。

      现在的市场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程序员,枯燥,虚假,甚至没有项目经验的人比比皆是,很多年轻的程序员在面试的时候都遇到一个问题“你工作经验很缺少啊!”,试问他们没有工作过甚至是刚开始工作的人能有什么经验呢?市场如此我们总是难以平复内心的不安,但是反过来想想和去实地看看,我们就会发现为什么市场要提出经验而且很少有人能满足。我曾经在三星参观过,也去起亚参观过,当然了不得不说的是海辉,在这三家企业中很多人都是超级忙的,他们周而复始的工作着,这其实很好,但是会发现一个问题,做完这件事以后他们理所当然的下班了,没有去找找车间主任聊聊,没有去找找老的程序员谈谈,没有认认真真的看过公司的成熟的体系和代码,我不得不说的,他们可以在只有2000多元每个月的生活费中买一部高昂的Iphone5,却没时间请老员工或者水平比较高的同事吃顿饭套套经验。所以我认为年惊人尤其是技术性的程序员,更应该知道“偷”其实在行业中很多人都不会去做。大家总是在“总结”。这似乎也应证了咱们国家的行情,食品不达标,我们是自己去研发食品标准,很奇怪的是我们为什么不“拿来主义”一下欧美的呢?所以在此对于那些新进入职场的年轻程序员,我希望你们会“偷”,“偷”技术,“偷”管理,“偷”才学,至少我是这么过来的。

      2. 凡物必精,而后为稀,继而贵

      我前段时间在市场上看到这样一个求职类的信息:“我精通各种语言,熟练使用各种数据库,求一个岗位而已”。当时我哭笑不得,这么牛的人,我们求之不得啊,然而实际上面试的时候发现,所谓的精通和熟练也就是处在“听过”这个层面。这么多年,我们的学习积累毛病一直都累积在:贪多、贪全、而不够深入。对于很多很多技术,我们都很有兴趣,对于刚兴起的技术,也紧紧跟随。但是,几乎都是蜻蜓点水、一知半解。回头想想,我们似乎什么都会一点,什么类型的项目都可以做,B/S的、C/S的、数据库的、分布式的等等,但是,却不敢说,在某某方面,我的水平已经超越了圈中同类型的80%的人。只是我能做的,大家都会做,而且,我也没有把握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你该做什么?

      我个人认为“凡物必精,而后为稀,继而贵”,也就是说任何物品都有自己的价值,人也是一样,你自身的价值是100%,所以当你精通一样的时候,你所会的那门技术也就是100%的价值。事实上你如果会的越多,那么你的100%就会变成20%+20%+30%+15%+10%+5%。那么如果你会java,c,.net等等,试问我招你来是不是也就发挥了你20%的能力,却支付了100%薪资呢?滥而不精这是最痛恨和讨厌的,也是很多年轻程序员做了5年发现其实还是一年的水准。

      因此必须要让自己有价值,而自己的价值在于不可替代性或是难以替代性。如果在公司你的价值比别人高出很多,或者在公司只有10%员工的价值比你高,那么你就有了谈判的筹码。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掷地有声”了。

      3. 用狗一样的鼻子看着世界

      当你在某个领域钻研了3、5年后,你一定会积累了很多经验,而这其中有些经验是异常宝贵的,但是因为在钻研这个领域一段时间后,会陆续碰到很多问题,很多人在碰到某个问题时就停止向前了,在这个小领域的水平就到此为止了。而且,很可能的一个情况是,作为几年钻研的一个产品,你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类库或框架,而基于该类库或框架来开发该领域的项目,不仅开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项目的质量更有保证。或许这个时候你是程序员,但是这不妨碍你用狗一样的鼻子嗅探着这个世界,对你而言,很多味道很快给你带来惊喜。

      以互联网举例子吧,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是总体说起来应该还是3个阶段,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第三个阶段互联网时段,互联网绝不是“百度可以搜索到怎么生男孩儿”,也不是“今天有哪个明星有艳遇”,它是一个平台,只是一个平台,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已经完美的成品,它现在还太过简单,太过年轻,所谓的定制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那种深度体验的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而你的这些经验和类库是否可以在这个时候分一杯羹呢?我想或许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4.  读书破万卷

      离开了学校以后,很多年轻的程序员终于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忙而痛苦着,他们苦恼着,他们抱怨着,他们有时候手足无措,他们总是为了需求搞不清一遍又一遍的挨骂,他们总是闹不清什么样子才是正好的质量控制,他们搞不清楚客户心里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紧张,难过,懊悔,自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下一次的工作和项目中继续犯错,还是同样的错误。当然这是很多问题导致的,但是我提出来的却是知识层次储备的不足,说的比较简单点就是没有读书。试问现在的工作中还能读书看报的人有多少?又一次在参加一个高峰论坛的时候我问过几个类似中软国际这样的公司,如海辉,软通,NTTD,大家给我的答案都是新闻看看网页,书籍就跟没时间去看了,事实证明如果能参加高峰论坛的领导层都这样,那么其下属呢?估计少之又少。

      也许你会觉得看看技术方面的书也就够了,我更认为其他方面的书也要看,我面试过一个7年左右的开发工程师,在跟我面试的时候他很紧张,他说话的成语都能用错。后来他告诉我,写代码坐在电脑前一天都不会累,就面试的15分钟比一天的工作都累,总觉得自己会出岔子。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真的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解决的时候,说不定你的情商却可以了。

      其实在书本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东西,我想如果你读10遍《西游记》,也许更清楚其实项目管理中取经这个工程最核心的不是团队而是唐太宗认为需要取经;也许你更清楚真人假面的背后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安排和岗位的确定是这么有效;也许你更清楚团队活动中沟通多了猴哥不会伤心离开。如果你读过10遍《三国志》,你更能明白用兵难,用人更难;你更能明白在国企,私企,集体企业,事业单位所做的工作各有不同;你更明白顶撞上司和悔不当初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节。我想管理来自于书,技术来自于书,情商也来自于书,所以多读书,多好书,有时候反而真的很重要。

      5. 多点幽默有些地方反而事半功倍

      很多年轻的工程师发现在公司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闹得很僵。大家最后甚至会散伙,这个事情是让团队的带头人很恼火的事情。其实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要是你能懂一点幽默问题就迎仍而解了。有一次,在苏州的第一百货买东西,购货的人又推又挤的时候,每个人的脾气都犹如枪弹上膛,一触即发。有一位女士愤愤地对结账的小姐说:“幸好我没打算在你们这儿找礼貌,在这儿根本找不到!”结账小姐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说:“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你的样品?”那位女士愣了片刻,笑了。当时我是很惊讶于这个收银员的言辞的。所以现在,我们知道幽默的厉害了吧。试想一下,如果结账小姐也来个针尖对麦芒,结果会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各种令人起火的事情,如果火上加油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想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者团队中正好有人甚至就是你自己脾气比较暴躁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好的给领导看到的表现途径,是不是?我想你懂得。

  • 相关阅读:
    leetcode231 2的幂 leetcode342 4的幂 leetcode326 3的幂
    leetcode300. 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 最长递增子序列 、674. Longest Continuous Increasing Subsequence
    leetcode64. Minimum Path Sum
    leetcode 20 括号匹配
    算法题待做
    leetcode 121. Best Time to Buy and Sell Stock 、122.Best Time to Buy and Sell Stock II 、309. Best Time to Buy and Sell Stock with Cooldown 、714. Best Time to Buy and Sell Stock with Transaction Fee
    rand7生成rand10,rand1生成rand6,rand2生成rand5(包含了rand2生成rand3)
    依图
    leetcode 1.Two Sum 、167. Two Sum II
    从分类,排序,top-k多个方面对推荐算法稳定性的评价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retc/p/318626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