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浏览器模型

    1.代码嵌入网页的方法

    # 网页中嵌入 JavaScript 代码,主要有四种方法。

    <script>元素直接嵌入代码。
    <script>标签加载外部脚本
    事件属性
    URL 协议


    1. <script> 元素嵌入代码
    <script 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
    console.log('type 1');
    </script>

    2. <script> 标签加载外部脚本
    <script src="https://www.example.com/scripts.js" ></script>


    3. 事件属性
    <button id="myBtn" onclick='console.log(this.id)'>点击!</button>


    4.URL 协议
    <a href="javascript:console.log('hello')">点击</a>


    2.script 元素
    工作原理
    浏览器加载 JavaScript 脚本,主要通过<script>元素完成。正常的网页加载流程是这样的。

    浏览器一边下载 HTML 网页,一边开始解析。也就是说,不等到下载完,就开始解析。
    解析过程中,浏览器发现<script>元素,就暂停解析,把网页渲染的控制权转交给 JavaScript 引擎。
    如果<script>元素引用了外部脚本,就下载该脚本再执行,否则就直接执行代码。
    JavaScript 引擎执行完毕,控制权交还渲染引擎,恢复往下解析 HTML 网页。
    加载外部脚本时,浏览器会暂停页面渲染,等待脚本下载并执行完成后,再继续渲染。原因是 JavaScript 代码可以修改 DOM,所以必须把控制权让给它,否则会导致复杂的线程竞赛的问题。

    如果外部脚本加载时间很长(一直无法完成下载),那么浏览器就会一直等待脚本下载完成,造成网页长时间失去响应,浏览器就会呈现“假死”状态,这被称为“阻塞效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较好的做法是将<script>标签都放在页面底部,而不是头部。这样即使遇到脚本失去响应,网页主体的渲染也已经完成了,用户至少可以看到内容,而不是面对一张空白的页面。如果某些脚本代码非常重要,一定要放在页面头部的话,最好直接将代码写入页面,而不是连接外部脚本文件,这样能缩短加载时间。

    脚本文件都放在网页尾部加载,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在 DOM 结构生成之前就调用 DOM 节点,JavaScript 会报错,如果脚本都在网页尾部加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这时 DOM 肯定已经生成了。

    浏览器会同时并行下载a.js和b.js,但是,执行时会保证先执行a.js,然后再执行b.js,即使后者先下载完成,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脚本的执行顺序由它们在页面中的出现顺序决定,这是为了保证脚本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受到破坏。当然,加载这两个脚本都会产生“阻塞效应”,必须等到它们都加载完成,浏览器才会继续页面渲染。

    解析和执行 CSS,也会产生阻塞。Firefox 浏览器会等到脚本前面的所有样式表,都下载并解析完,再执行脚本;Webkit则是一旦发现脚本引用了样式,就会暂停执行脚本,等到样式表下载并解析完,再恢复执行。

    此外,对于来自同一个域名的资源,比如脚本文件、样式表文件、图片文件等,浏览器一般有限制,同时最多下载6~20个资源,即最多同时打开的 TCP 连接有限制,这是为了防止对服务器造成太大压力。如果是来自不同域名的资源,就没有这个限制。所以,通常把静态文件放在不同的域名之下,以加快下载速度。

    2.2 defer 属性

    为了解决脚本文件下载阻塞网页渲染的问题,一个方法是对<script>元素加入defer属性。它的作用是延迟脚本的执行,等到 DOM 加载生成后,再执行脚本。

    <script src="a.js" defer></script>
    <script src="b.js" defer></script>

    上面代码中,只有等到 DOM 加载完成后,才会执行a.jsb.js

    defer属性的运行流程如下。

    1. 浏览器开始解析 HTML 网页。
    2. 解析过程中,发现带有defer属性的<script>元素。
    3. 浏览器继续往下解析 HTML 网页,同时并行下载<script>元素加载的外部脚本。
    4. 浏览器完成解析 HTML 网页,此时再回过头执行已经下载完成的脚本。

    有了defer属性,浏览器下载脚本文件的时候,不会阻塞页面渲染。下载的脚本文件在DOMContentLoaded事件触发前执行(即刚刚读取完</html>标签),而且可以保证执行顺序就是它们在页面上出现的顺序。

    对于内置而不是加载外部脚本的script标签,以及动态生成的script标签,defer属性不起作用。另外,使用defer加载的外部脚本不应该使用document.write方法。

    2.3 async 属性

    <script src="a.js" async></script>
    <script src="b.js" async></script>

    async属性的作用是,使用另一个进程下载脚本,下载时不会阻塞渲染。

    1. 浏览器开始解析 HTML 网页。
    2. 解析过程中,发现带有async属性的script标签。
    3. 浏览器继续往下解析 HTML 网页,同时并行下载<script>标签中的外部脚本。
    4. 脚本下载完成,浏览器暂停解析 HTML 网页,开始执行下载的脚本。
    5. 脚本执行完毕,浏览器恢复解析 HTML 网页。

    async属性可以保证脚本下载的同时,浏览器继续渲染。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采用这个属性,就无法保证脚本的执行顺序。哪个脚本先下载结束,就先执行那个脚本。另外,使用async属性的脚本文件里面的代码,不应该使用document.write方法。

    defer属性和async属性到底应该使用哪一个?

    一般来说,如果脚本之间没有依赖关系,就使用async属性,如果脚本之间有依赖关系,就使用defer属性。如果同时使用asyncdefer属性,后者不起作用,浏览器行为由async属性决定。

    2.4 脚本的动态加载

    <script>元素还可以动态生成,生成后再插入页面,从而实现脚本的动态加载。

    ['a.js', 'b.js'].forEach(function(src) {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rc;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cript);
    });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动态生成的script标签不会阻塞页面渲染,也就不会造成浏览器假死。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方法无法保证脚本的执行顺序,哪个脚本文件先下载完成,就先执行哪个。

    如果想避免这个问题,可以设置async属性为false

    ['a.js', 'b.js'].forEach(function(src) {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rc;
      script.async = false;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cript);
    });

    上面的代码不会阻塞页面渲染,而且可以保证b.jsa.js后面执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代码后面加载的脚本文件,会因此都等待b.js执行完成后再执行。

    如果想为动态加载的脚本指定回调函数,可以使用下面的写法。

    function loadScript(src, done) {
      var j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js.src = src;
      js.onload = function() {
        done();
      };
      js.onerror = function() {
        done(new Error('Failed to load script ' + src));
      };
      document.head.appendChild(js);
    }

    2.5 加载使用的协议

    如果不指定协议,浏览器默认采用 HTTP 协议下载。

    <script src="example.js"></script>

    上面的example.js默认就是采用 HTTP 协议下载,如果要采用 HTTPS 协议下载,必需写明。

    <script src="https://example.js"></script>

    但是有时我们会希望,根据页面本身的协议来决定加载协议,这时可以采用下面的写法。

    <script src="//example.js"></script>

    3. 浏览器的组成

    浏览器的核心是两部分:渲染引擎和 JavaScript 解释器(又称 JavaScript 引擎)。

    3.1 渲染引擎

    渲染引擎的主要作用是,将网页代码渲染为用户视觉可以感知的平面文档。

    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渲染引擎。

    • Firefox:Gecko 引擎
    • Safari:WebKit 引擎
    • Chrome:Blink 引擎
    • IE: Trident 引擎
    • Edge: EdgeHTML 引擎

    渲染引擎处理网页,通常分成四个阶段。

    1. 解析代码:HTML 代码解析为 DOM,CSS 代码解析为 CSSOM(CSS Object Model)。
    2. 对象合成:将 DOM 和 CSSOM 合成一棵渲染树(render tree)。
    3. 布局:计算出渲染树的布局(layout)。
    4. 绘制:将渲染树绘制到屏幕。

    以上四步并非严格按顺序执行,往往第一步还没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会看到这种情况:网页的 HTML 代码还没下载完,但浏览器已经显示出内容了。

    3.2 重流和重绘

    渲染树转换为网页布局,称为“布局流”(flow);布局显示到页面的这个过程,称为“绘制”(paint)。它们都具有阻塞效应,并且会耗费很多时间和计算资源。

    页面生成以后,脚本操作和样式表操作,都会触发“重流”(reflow)和“重绘”(repaint)。用户的互动也会触发重流和重绘,比如设置了鼠标悬停(a:hover)效果、页面滚动、在输入框中输入文本、改变窗口大小等等。

    重流和重绘并不一定一起发生,重流必然导致重绘,重绘不一定需要重流。比如改变元素颜色,只会导致重绘,而不会导致重流;改变元素的布局,则会导致重绘和重流。

    大多数情况下,浏览器会智能判断,将重流和重绘只限制到相关的子树上面,最小化所耗费的代价,而不会全局重新生成网页。

    作为开发者,应该尽量设法降低重绘的次数和成本。比如,尽量不要变动高层的 DOM 元素,而以底层 DOM 元素的变动代替;再比如,重绘table布局和flex布局,开销都会比较大。

    var foo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obar');
    
    foo.style.color = 'blue';
    foo.style.marginTop = '30px';

    上面的代码只会导致一次重绘,因为浏览器会累积 DOM 变动,然后一次性执行。

    下面是一些优化技巧。

    • 读取 DOM 或者写入 DOM,尽量写在一起,不要混杂。不要读取一个 DOM 节点,然后立刻写入,接着再读取一个 DOM 节点。
    • 缓存 DOM 信息。
    • 不要一项一项地改变样式,而是使用 CSS class 一次性改变样式。
    • 使用documentFragment操作 DOM
    • 动画使用absolute定位或fixed定位,这样可以减少对其他元素的影响。
    • 只在必要时才显示隐藏元素。
    • 使用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因为它可以把代码推迟到下一次重绘之前执行,而不是立即要求页面重绘。
    • 使用虚拟 DOM(virtual DOM)库。

    下面是一个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对比效果的例子。

    // 重流代价高
    function doubleHeight(element) {
      var currentHeight = element.clientHeight;
      element.style.height = (currentHeight * 2) + 'px';
    }
    
    all_my_elements.forEach(doubleHeight);
    
    // 重绘代价低
    function doubleHeight(element) {
      var currentHeight = element.clientHeight;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function () {
        element.style.height = (currentHeight * 2) + 'px';
      });
    }
    
    all_my_elements.forEach(doubleHeight);

    面的第一段代码,每读一次 DOM,就写入新的值,会造成不停的重排和重流。第二段代码把所有的写操作,都累积在一起,从而 DOM 代码变动的代价就最小化了。

    3.3 JavaScript 引擎

    JavaScript 引擎的主要作用是,读取网页中的 JavaScript 代码,对其处理后运行。

    JavaScript 是一种解释型语言,也就是说,它不需要编译,由解释器实时运行。这样的好处是运行和修改都比较方便,刷新页面就可以重新解释;缺点是每次运行都要调用解释器,系统开销较大,运行速度慢于编译型语言。

    为了提高运行速度,目前的浏览器都将 JavaScript 进行一定程度的编译,生成类似字节码(bytecode)的中间代码,以提高运行速度。

    早期,浏览器内部对 JavaScript 的处理过程如下:

    1. 读取代码,进行词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将代码分解成词元(token)。
    2. 对词元进行语法分析(parsing),将代码整理成“语法树”(syntax tree)。
    3. 使用“翻译器”(translator),将代码转为字节码(bytecode)。
    4. 使用“字节码解释器”(bytecode interpreter),将字节码转为机器码。

    逐行解释将字节码转为机器码,是很低效的。为了提高运行速度,现代浏览器改为采用“即时编译”(Just In Time compiler,缩写 JIT),即字节码只在运行时编译,用到哪一行就编译哪一行,并且把编译结果缓存(inline cache)。通常,一个程序被经常用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代码,有了缓存的编译结果,整个程序的运行速度就会显著提升。

    字节码不能直接运行,而是运行在一个虚拟机(Virtual Machine)之上,一般也把虚拟机称为 JavaScript 引擎。并非所有的 JavaScript 虚拟机运行时都有字节码,有的 JavaScript 虚拟机基于源码,即只要有可能,就通过 JIT(just in time)编译器直接把源码编译成机器码运行,省略字节码步骤。这一点与其他采用虚拟机(比如 Java)的语言不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优化代码、提高性能。下面是目前最常见的一些 JavaScript 虚拟机:

  • 相关阅读:
    syntax error near unexpected token `then'
    Redis与Memcached的比较
    移动端H5---页面适配问题详谈(一)
    JS 面向对象 编程设计
    测试点实例
    fiddler工具的使用
    功能测试之测试基础
    自动化测试之4——Xpath使用方法
    移动端自动化测试-Mac-IOS-Appium环境搭建
    移动端自动化测试-Windows-Android-Appium环境搭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y09/p/1446438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