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步一步从原理跟我学邮件收取及发送 12.telnet命令行收一封信pop3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就说到了,这一次我们要说 pop3 收信了。虽然我觉得应该先说完 mime 格式,不过估计大家已经不耐烦了 -- 怎么老在说发送啊?我们要看收取!
        好吧,来啦,来啦!收取邮件现在常用的有 pop3 和 imap 协议,不过从传统来说 pop3 受众要广得多。有了前面的基础,要实现 pop3 收信其实非常的简单。我们仍然用第一篇"网络命令的发送"中所说的方法来学习 pop3 协议。
        首先仍然是用 telnet 连接 pop3 对应的网络地址,这里是 telnet newbt.net 110,其中 pop3 的默认端口就是 110 ,以 newbt 邮箱为例子,很容易就能登录邮箱,用到的命令请看下图:


    大家可以看到,比起 smtp 的登录来说是简单得多了,不需要回应对方的域名;甚至密码也不用进行 base64 编码(当然一定程度来说安全性不高,不过现在都有 ssl )。
    好了照例又来个 163 邮箱的例子,照例又比 newbt 的麻烦一些:需要在域名前加上 "pop3." 的子域名(好在其他的内容差不多),这个 "pop3" 的子域名前缀和前面文章提到的"smtp"前缀一样并没有什么标准可言,即:
    telnet pop3.163.com 110

    完整的要发送的命令列表为:

    user 您的用户名@邮箱域名(163 邮箱的话后面不用加,只要用户名就行)
    pass 您的密码
    uidl
    retr 1(按 retr 的结果,想收哪封就写哪个数字)

    命令执行的结果如下图:

    (成功登录163邮箱)

    (uidl 命令会列出所有邮件的序号和唯一标识)

    (retr命令的结果就是邮件内容,准确来说是邮件的 mime 源码)


    完了。完了?是的,就是这样,其他的 pop3 命令用不着实现。不过对于过去的邮件客户端来说一般还会删除刚收取的邮件,那就再加两个命令:

    dele 1(按 retr 的结果,想删除哪封就写哪个数字)
    quit(有些邮箱退出后才真删除)

    不过现在是手机时代,电脑和手机都应该能看到信,所以现在的实现就不要收取后删除了。

        大家可以看到 pop3 的收取简直是简单得令人发指啊! ... 谁说不是呢 ... 只要掌握了第一篇发送网络命令的方法,其实大部分的网络通讯协议都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这个系列文章中价值最高的就是第一篇文章。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示例和传统的示例有一点区别,那就是我用的是 uidl 列出邮件,而传统的教程可能会用 list 命令。因为在具体的客户端编写中还会碰到一个问题:怎样不重复收取邮件呢?看到那个 uidl 命令的返回了吗?每一行回应的空格后面就是一封信的唯一标志。同时这个命令回应的结束符号和我们前面说的 smtp 发送的邮件内容结束符号是一样的也就是"."加前后的两个换行。具体区别可看 rfc 文档。
        这里有必要和大家说的一个问题就是 rfc 只是一个参考,要按它的要求全部实现的话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就好比所有的 C++ 编译器都没有完全实现全部的 C++ 标准一样。当然了还是要提供一下相关 rfc 文档的链接:
    http://man.chinaunix.net/develop/rfc/RFC1939.txt
    备用地址
    http://newbt.net/ms/vdisk/show_bbs.php?id=1B938647F353291F60658D8FB893223F&pid=160

        协议虽然很简单,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 retr 收信后的结果是一堆"乱码",这也就是我本不打算先说 pop3 协议的原因。这些并不是乱码,而是电子邮件的 mime 格式,另外 mime 还普遍使用在 http 协议中。mime 的格式相当复杂,电子邮件用到的又更是复杂,不过这是编写电子邮件程序必须经过的 ... 好了,我们在后面的文章再说吧。不过 mime 格式恐怕得花好几篇文章才能说完,还不一定能说清,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

        因为还没有说到 mime 格式,写出具体的收信代码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以后我们讲完 mime 再给出示例吧。不过有了前面的基础代码,相信大家要自己写出来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
    版权声明:
    本系列文章已授权百家号 "clq的程序员学前班" . 文章编排上略有差异.

  • 相关阅读:
    C#中静态与非静态方法比较
    Hibernate学习之路-- -映射 继承关系(subclass , joined-subclass,union-subclass )
    网络协议概述:物理层、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详解
    phpstorm xdebug配置
    eclipse修改内存大小
    Session机制详解
    java把html标签字符转普通字符(反转换成html标签)(摘抄)
    JAVA调用WCF
    RabbitMQ入门与使用篇
    大话程序猿眼里的高并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lq/p/845372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