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字符串匹配算法BF、KCP

    BF暴力匹配算法

    所谓暴力匹配,就是从字符串第一个字符开始,一个一个与被匹配的字符串按顺序比对,如果有一个不配,则字符串右移一位,继续重新开始一个一个比较,直到完全匹配或者匹配结束都没有匹配上。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BF暴力匹配字符串
    //在一段字符串中匹配一段字符串,如果匹配到,返回下标
    int main ()
    {
       char str[18] = "li323243543"; 
       char str1[4] = "3232";
       int  len,len1;
       len = strlen(str);
       len1 = strlen(str1);
       int flag = 1;   //匹配标志
       int startindex = 0; //字符串滑动下标
       int tempstartindex = -1;//字符串下标
       int index = 0; //匹配字符串下标
       while (flag == 1)
       {
       	   startindex = tempstartindex++; //左移一位
    	   for(;startindex<len;startindex++)
    	   {
    		    //字符串与匹配字符串某个字符匹配
    	  		if(str[startindex] == str1[index])
    			{
    				index++;
    			}
    		   //字符串与匹配字符串某个字符不匹配
    		    else
    			{
    				index = 0;
    				break;
    			}
    		   //匹配字符串最后一个字符串匹配成功
    		   //返回下标字符串
    		   if(index==len1)
    		   {
    			   flag = 0;
    			   printf("%d
    ",startindex-len1+1);
    			   break;
    		   }
    	   }
       }
       return 0;
    }
    

      

    以下转载:字符串匹配的KMP算法

     字符串匹配是计算机的基本任务之一。

      举例来说,有一个字符串"BBC ABCDAB ABCDABCDABDE",我想知道,里面是否包含另一个字符串"ABCDABD"?

      许多算法可以完成这个任务,Knuth-Morris-Pratt算法(简称KMP)是最常用的之一。它以三个发明者命名,起头的那个K就是著名科学家Donald Knuth。

      这种算法不太容易理解,网上有很多解释,但读起来都很费劲。直到读到Jake Boxer的文章,我才真正理解这种算法。下面,我用自己的语言,试图写一篇比较好懂的KMP算法解释。

      1.

      首先,字符串"BBC ABCDAB ABCDABCDABDE"的第一个字符与搜索词"ABCDABD"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因为B与A不匹配,所以搜索词后移一位。

      2.

      因为B与A不匹配,搜索词再往后移。

      3.

      就这样,直到字符串有一个字符,与搜索词的第一个字符相同为止。

      4.

      接着比较字符串和搜索词的下一个字符,还是相同。

      5.

      直到字符串有一个字符,与搜索词对应的字符不相同为止。

      6.

      这时,最自然的反应是,将搜索词整个后移一位,再从头逐个比较。这样做虽然可行,但是效率很差,因为你要把"搜索位置"移到已经比较过的位置,重比一遍。

      7.

      一个基本事实是,当空格与D不匹配时,你其实知道前面六个字符是"ABCDAB"。KMP算法的想法是,设法利用这个已知信息,不要把"搜索位置"移回已经比较过的位置,继续把它向后移,这样就提高了效率。

      8.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可以针对搜索词,算出一张《部分匹配表》(Partial Match Table)。这张表是如何产生的,后面再介绍,这里只要会用就可以了。

      9.

      已知空格与D不匹配时,前面六个字符"ABCDAB"是匹配的。查表可知,最后一个匹配字符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2,因此按照下面的公式算出向后移动的位数:

      移动位数 = 已匹配的字符数 - 对应的部分匹配值

      因为 6 - 2 等于4,所以将搜索词向后移动4位。

      10.

      因为空格与C不匹配,搜索词还要继续往后移。这时,已匹配的字符数为2("A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0。所以,移动位数 = 2 - 0,结果为 2,于是将搜索词向后移2位。

      11.

      因为空格与A不匹配,继续后移一位。

      12.

      逐位比较,直到发现C与D不匹配。于是,移动位数 = 6 - 2,继续将搜索词向后移动4位。

      13.

      逐位比较,直到搜索词的最后一位,发现完全匹配,于是搜索完成。如果还要继续搜索(即找出全部匹配),移动位数 = 7 - 0,再将搜索词向后移动7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14.

      下面介绍《部分匹配表》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前缀"和"后缀"。 "前缀"指除了最后一个字符以外,一个字符串的全部头部组合;"后缀"指除了第一个字符以外,一个字符串的全部尾部组合。

      15.

      "部分匹配值"就是"前缀"和"后缀"的最长的共有元素的长度。以"ABCDABD"为例,

      - "A"的前缀和后缀都为空集,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 "AB"的前缀为[A],后缀为[B],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 "ABC"的前缀为[A, AB],后缀为[BC, C],共有元素的长度0;

      - "ABCD"的前缀为[A, AB, ABC],后缀为[BCD, CD, D],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 "ABCDA"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后缀为[BCDA, CDA, DA, A],共有元素为"A",长度为1;

      - "ABCDAB"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 ABCDA],后缀为[BCDAB, CDAB, DAB, AB, B],共有元素为"AB",长度为2;

      - "ABCDABD"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 ABCDA, ABCDAB],后缀为[BCDABD, CDABD, DABD, ABD, BD, D],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16.

      "部分匹配"的实质是,有时候,字符串头部和尾部会有重复。比如,"ABCDAB"之中有两个"AB",那么它的"部分匹配值"就是2("AB"的长度)。搜索词移动的时候,第一个"AB"向后移动4位(字符串长度-部分匹配值),就可以来到第二个"AB"的位置。

  • 相关阅读:
    大话设计模式笔记 观察者模式
    nginx限速
    枚举实现的单例模式
    Nginx负载均衡
    插件lombok的介绍安装
    ThreadLocal类
    CopyOnWriteArrayList并发容器
    ConcurrentHashMap实现原理
    elasticsearch配置文件
    sql优化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nli/p/1242317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