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来看了一些代码大全2;
下面是这些天度代码大全2的阅读笔记
第五章:软件构建中的设计
1、软件的首要技术使命就是管理复杂度,以简单性作为努力目标的标记方案对此最有帮助。
2、好的设计是迭代的,你尝试设计的越多,你的最终方案就会约好。
3、隐藏实现、封装变化。
第六章:可以工作的类
1、类的接口应该提供一致的抽象。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违背该原则而引起的。
2、类的接口应该隐藏一些信息,如某个系统接口、某项设计决策、或一些实现细节。
3、包含(组合、聚合)往往比继承更可取,除非是要对一个“is a”的关系建模。
4、限制继承的层次,继承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它却会增加复杂度,这有违软件的首要使命-管理负责度。
5、类是管理复杂度的首先工具。要在设计类时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6、尽量减小类和类之间相互合作的范围,让以下几个数字最小:
①所实例化的对象的种类;
②在被实例化对象上直接调用的不同子程序的数量;
③调用的“通过其他对象返回的”对象的子程序的数量;(A通过调用B的返回值C来调用C的方法,)
第七章:高质量的子程序
1、为什么要创建子程序?
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减少以及隔离程序复杂度,提高代码复用率,在代码变更时减少带来的影响(功能变更,变更导致的测试),可移植性,方便后期优化,隐藏复杂逻辑结构等的实现细节......
2、如何设计子程序?
保证子程序功能的内聚性,既一个子程序只完成一个功能。避免其它的内聚性,比如逻辑上的内聚性,顺序上的内聚性等。
3、什么是好的子程序名字?
能够描述子程序所做的事情,使用动宾结构,并且对返回值有所描述,比如checkOrderInfo,使用对仗词(比如get/set,create/destroy),一般命名长度为9~15个,在一个项目里最好给一些通用的操作确立命名规则(比如创建、更新记录时),避免模糊命名(比如detail);
4、子程序可以多长?
考虑事项:子程序的功能的内聚性,嵌套的层次,变量的数量,决策点的数量等;
研究表明应该一般不超过200行,
5、如何使用子程序参数?
按照输入、修改、输出的顺序排列参数;
如果几个程序都用了类似的一些参数,应该让这些参数的排练顺序保持一致;
不要把子程序的输入参数用作工作变量,工作变量最好在子程序中创建,保证参数尽量不被改变;
把子程序的参数个数限制在大约7个以内,且保证每一个参数都被用到;
为子程序传递用以维持其借口抽象的变量或对象,传递给子程序什么类型的参数,应该为对子程序而言,哪种方式对子程序更方便;
第八章:防御式编程
1、什么是防御式编程?为什么需要?
防御式编程不是指不让别人批评你的代码,而是指确保你要承担的责任,保证你的方法不会因为传入错误数据而破坏,看似微小的防范,收益可能大于你的想象,能够让错误更容易发现,修改,并减少对已经编写代码的修改
2、如何使用防御式编程?
在开发阶段,建议不从产品角度考虑,建议让错误暴露的越明显越好,能更快的排查错误;在产品上线时,防御式编程的代码可能影响性能以及体验,需要适当修改,但是需要根据场景考虑,比如银行设备以及普通网站,不同产品,错误处理方式不一样;
隔离程序与参数,即对参数进行验证,使之能包容错误造成的损害,并进行适当处理;
3、如何对错误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
需要根据实际场景,程序是更需要健壮性还是正确性,一般普通的消费产品更倾向于健壮性,但和数据相关,则更倾向于正确性;建议在架构设计上就决定好如何处理错误,是异常还是其他的方式。
4、关于异常
避免在构造和析构函数中使用异常;考虑创建一个集中的方式处理异常,能够为一些与异常有关的信息提供集中的存储;把项目中对异常的使用标准化,考虑创建抛出异常的基类,这样就能把记录日志、报告错误等操作集中起来并标准化;不滥用异常,应该在异常和其他错误处理手段进行权衡,如果某些错误能局部处理,那就局部处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