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深入解析:Android热修复技术选择和原理

    背景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Android开发,你需要一份完备的 知识体系,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成长为自己所想的那样~。

    热修复就是通过下发补丁包,让已安装的客户端动态更新,用户不用重新安装APP,就能够修复软件缺陷。

    热修复技术对比

    1.公司角度

    大致可以分为阿里系和腾讯系和其他,如下:

    1. 阿里系
      Dexposed 开源,实时修复
      AndFix 开源,实时生效
      HotFix 阿里百川,未开源,免费、实时修复
      Sophix 未开源,商业收费,实时生效/冷启动修复
      HotFix是AndFix的优化版本,Sophix是HotFix的优化版本。目前阿里系主推是Sophix。
    2. 腾讯系
      Qzone超级补丁 QQ空间,未开源,冷启动修复
      QFix 手Q团队,开源,冷启动修复
      Tinker 微信团队,开源,冷启动修复。提供分发管理,基础版免费
    3. 其他
      Robust 美团, 开源,实时修复
      Nuwa 大众点评,开源,冷启动修复
      Amigo 饿了么,开源,冷启动修复
      RocooFix 百度金融,开源,冷启动修复
      Aceso 美丽说蘑菇街,开源,实时修复
    2.技术角度
    1.代码修复的角度

    2.代码修复,资源修复,so修复这三个角度

    3.已开源的热修复框架数据对比
    框架名称和github地址star数量最后一次更新版本
    Dexposed 4.3k 5 years ago 0.1.8
    AndFix 6.8k 4 years ago 0.5.0
    QFix 8 3 years ago
    Nuwa 2.9k 5 years ago 1.0.0
    Tinker 15.2k 29 days ago 1.9.14.7
    Robust 3.7k 4 months ago 0.4.99
    Aceso 791 3 years ago 0.0.3
    Amigo 1.3k 3 years ago 0.6.*
    RicooFix 1.6k 4 years ago

    可以看到,近期还在更新的有Tinker和Robust,其他的都是至少三年之前的更新。

    如何选择热修复框架

    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项目需求

    方法级别修复,资源修复,so库的修复

    对平台兼容性要求和成功率要求

    有需求对分发进行控制,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补丁包进行管理

    是否付费

    2.学习,使用成本

    学习成本

    代码侵入性

    调试维护成本

    3.技术保障,稳定性

    比如GitHub Star,大公司技术保障,专人维护

    热度高,社区活跃

    小结

    从这三个方面考虑,最后筛选出三个比较优秀的热修复库,Sophix,Tinker,Robust

    如果考虑付费,Sophix和Tinker付费版(云服务),我支持Sophix,性能消耗低,支持即时生效,对代码无侵入,免费阈值的支持更好。

    如果不考虑付费,只需要支持方法级别的Bug修复,不支持资源以及so库,推荐使用Robust,否则使用Tinker免费版。

    当然如果公司实力够牛逼,可以考虑自研,灵活性以及可控性最强。

    代码、资源、so库修复

    AndroidManifest出现Bug是无法修复的,因为它是由系统进行解析的,系统会直接获取安装包里唯一的AndroidMainfest.xml文件,在解析过程不会访问补丁包信息。

    代码修复:任何的热修复方案,想要改变代码逻辑,都需要在补丁包里包含一个新逻辑的dex文件。

    资源修复:有些资源,比如桌面图标,通知栏图标以及RemoteView之类的资源,是由系统直接解析安装包里的资源得到的,因此对于这类资源,任何热修复方案都无法进行资源替换和修复。

    so库修复:so库的修复思路应该是最明确的。在Android系统中,所有的so库都是由System.load进行加载的,因此只要找到办法在加载的时候优先加载补丁包的so库,而不是加载原有安装包的so库,就能够进行完整的底层代码替换了。

    代码修复

    代码修复主要有三大主要方案,阿里系的底层替换和腾讯系的类加载方案以及美团的javaHook方案(Instant Run原理)。

    1. 底层替换方案限制颇多,但是时效性最好,加载轻快,立即见效。

      传统的底层替换方案(Dexposed,AndFix),依赖直接修改虚拟机方法实体的具体字段实现的。不同厂商/版本对ArtMethod结构体的结构修改带来的问题。每个Java方法在art中都对应着一个ArtMethod,ArtMethod记录了这个Java方法的所有信息,包括所属类,访问权限,代码执行地址等等。

      实现一种不修改底层具体结构的替换方式,解决兼容性问题,代码量大大减少。native层面替换,把ArtMethod方法作为整体进行替换。

    2. 类加载方案时效性差,需要重新类启动才能见效,但修复范围广,限制少。

      类加载方案的原理是在App重新启动后让Classloader去加载新的类。

      QQ空间方案会入侵打包流程,并且为hack添加一些无用的信息,不优雅。

      QFix方案需要获取底层虚拟机的函数,稳定性不够,无法新增public函数

      Tinker方案是完整的全量的dex文件加载,将补丁合成的方案做到了极致,从dex的方法和指令维度进行全量合成,对于dex内容的比较粒度过细,实现较为复杂,性能消耗比较严重,时空转换性价比不高。

      dex比较的最佳粒度,应该是类的维度,采用全量合成dex的技术,这个技术方案是从手机淘宝插件化框架Atlas汲取的。直接利用Android原有的类查找与合成机制,快速合成新的的全量dex文件。这样既不需要处理合成时的方法数超过原有方法数的情况,也不会对dex的结构进行破坏性重构。

      ​ 我们重新编排了包中dex文件的顺序。这样虚拟机在查找类的时候,会优先找到classes.dex中的类,然后才是classes2.dex,classes3.dex,也可以看作是dex文件级别的类插桩方案。这个方式十分巧妙,它对旧包与补丁包中的classes.dex顺序进行了打破和重组,最终使系统可以自然的识别到这个顺序,以实现类覆盖的目的,大大减少合成补丁的开销。

      Sophix使用了两者的结合,自动选择,小修改,在底层替换方案限制范围内的,直接采用底层替换热修复,可以做到及时生效。其他采用类加载替换方案。

    3. Robust的JavaHook方案的原理与Instant Run的代码插桩原理一致,优点是实时生效,不需要重新启动,高兼容性(Robust只是在正常的使用DexClassLoader),高稳定性,修复成功率高达99%。支持方法级别的修复,包括静态方法。支持增加方法和类。支持ProGuard的混淆,内联优化等操作。

      缺点是代码是侵入式的,会在原有的类中加入相关代码,so库和资源的替换暂时不支持。会增大apk的体积,平均一个函数会比原来增加17.47个字节,10万个函数会增加1.67M。

    Sophix方案

    热部署(及时生效)

    在native层面替换,把ArtMethod方法作为整体进行替换,实时生效,但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限制:

    访问权限的问题
    1. 方法调用时的权限检查
    2. 同名包下的权限问题(设置新类的ClassLoader为原来类就可以了,通过反射进行设置)
    3. 反射调用非静态方法产生的问题
    及时生效带来的限制

    以下两种情况是不适用的:

    1. 引起了原有的类中发生结构变化的修改(字段,方法增加减少),改成以冷启动支持
    2. 修复了的非静态方法会被反射调用,改成以冷启动方式支持
    编译期和语言特性的影响

    1. 内部类编译

    1. 静态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的区别

    2. 内部类和外部类互相访问

      外/内部类为了访问内/外部类私有的域/方法,编译器会自动为内部类生成access$数字编号相关方法,JVM规范,好像是提供了一个静态方法

    3. 热部署解决方案

      一个外部类如果有内部类,把所有的method/field的私有访问权限改成protected或public或者默认访问权限。

      同时把内部类所有的method/field的私有访问权限改成protected或public或者默认访问权限。

    2. 匿名内部类编译

    1. 匿名内部类编译命名规则(access$**)

    2. 热部署解决方案

      应该极力避免插入一个新的匿名内部类。当然如果匿名内部类是插入到外部类的末尾,那么是允许的。

    3. 有趣的域编译

    1. 静态field,非静态field

    2. 静态field初始化,静态代码块(不支持<clinit>方法的热部署,只能冷启动生效)

      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域初始化在clinit中的先后关系就是两者出现在源码中的先后关系

      以下三种情况都会尝试去加载一个类:

      1. 创建一个类的对象(new-instance指令)
      2. 调用类的静态方法(invoke-static指令)
      3. 获取类的静态域的值(sget指令)
    3. 非静态field初始化,非静态代码块

    4. 热部署解决方案

      clinit只能冷启动,init无影响

    4. final static预编译规则

    ​ final static修饰的基本类型或String常量类型,没有被编译到clinit方法中

    1. final static域编译规则

      final static修饰的原始类型和String类型域(非引用类型),并不会被编译在clinit方法中,而是在初始化执行initSFields方法时得到了初始化赋值。

      final static修饰引用类型,初始化仍在clinit方法中

    2. final static域优化原理

      final static引用类型没有得到优化,只是基本数据类型和String类型域(非引用类型)

    3. 热部署解决方案

      修改 final static 基本类型或者 String 类型域(非引用类型域),由于在编译期间引用到基本类型的地方被立即数替换,引用到 String 类型(非引用类型)的地方被常量池索引 ID 替换,所以在热部署模式下,最终所有引用到该 final static 域的方法都会被替换。实际上此时仍然可以执行热部署万案。

      修改 final static 引用类型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个 field 的初始化会被编译到 clinit 万法中,所以此时没法走热部署 。

    5. 有趣的方法编译

    1. 应用混淆方法编译

      项目如果应用了混淆方法编译,可能导致方法内联和裁剪,最后可能导致method的新增或减少。

    2. 方法内联

      以下几种可能导致方法被内联掉:

      • 方法没有被其他任何地方引用
      • 方法足够简单,比如一个方法的实现就只有一行代码
      • 方法只被一个地方引用

      可能导致只能走冷启动方案

    3. 方法裁剪

      可能导致只能走冷启动方案

      如果让该参数不被裁剪,不让编译器在优化的时候认为引用了一个无用的参数就好了,这里介绍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test(Context context){
              if(Boolean.FALSE.booleanValue()){
            con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
          Log.d("BaseBug","test")
      }
    4. 这里不能使用基本类型,必须使用包装类Boolean,因为如果使用基本数据类型if语句可能也会被优化掉。

    5. 热部署解决方案

      混淆配置文件加上-dontoptimize项就不会去做方法内联和裁剪,proguard-android-optimize.txt 或者 proguard-android.txt,两者的区别就是后者应用了 -dontoptimize 这一项配置而前者没有应用。

      混淆库给热部署带来的影响主要在optimization阶段

      optimzation step: -dontoptimize(热补丁模式下)

      preverification step: -dontpreverify

      混淆库对反射的处理(proguard.jar),shrinking阶段,obfuscation阶段

    6. switch case语句编译

    ​ packed-switch,sparse-switch指令

    ​ 可能导致资源替换不全

    ​ 热部署解决方案:反编译->资源ID->替换->回编译

    7. 泛型编译

    ​ 泛型擦除,类型擦除与多态的冲突和解决,泛型类型转换

    ​ 热部署解决方案

    ​ 如果由 B extends A 变成了 B extends A<Number>,那么就可能会新增对应的桥接方法 ,此时新增了方法,只能走冷 部署,如果要避免,那就避免类似上面的那种修复。

    ​ 泛型的系统注解

    8. Lambda表达式编译

    ​ Lambda表达式可能导致方法的新增或减少

    1. Lambda表达式的编译规则

      函数式接口具有两个主要特征:**它是一个接口,这个接口具有唯一的抽象方法;我们将同时满足这两个特性的接口称为函数式接口。**比如java.lang.Runnable和java.util.Comparator,函数式接口和匿名内部类的区别如下:

      • 关键字this,匿名类的this关键字指向匿名内部类,而Lambda表达式的this关键字指向包围Lambda表达式的类。
      • 编译方式,Java编译器将Lambda表达式编译成类的私有方法,使用Java7的invokeddynnamic字节码指令来动态绑定这个方法。Java编译器将匿名内部类编译成外部类$数字编号的新类。

      编译器间自动生成私有静态的lambda$main$**(*)方法,这个方法的实现其实就是Lambda表达式里面的逻辑。

      invokedynamic指令执行Lambda表达式

      比较与匿名内部类的区别,发现并没有在磁盘上生成外部类$数字编号的新类

      invokedynamic指令执行时实际上回去调用java/lang/invoke/LambdaMetafactory的metafactory静态方法。**这个静态方法实际上会在运行时生成一个函数式接口的具体类。**然后具体类会调用Test的私有静态lambda$main$**(*)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添加- Djdk.internal . lambda .dumpProxyClasses 这个虚拟机运行参数,那么运行时会将生成的新类的 .class 内窑输出到一个文件中。

    Sun/Oracle Hotspot VM和Android虚拟机解释Lambda表达式的异同点

    上面的方式是Sun/Oracle Hotspot VM解释.class文件中lambda表达式的方式,**Android虚拟机首先通过javac把源代码编译成.class,然后再通过dx工具优化成适合移动设备的dex字节码文件。**Android中如果要使用Java8的语言特性,需要使用新的Jack工具类来替换掉就的工具类编译。细节见书籍。

    很明显可以看到.dex字节码文件和.class字节码文件对Lambda表达式处理的异同点:

    共同点:编译期间都会为外部类合成一个static辅助方法,该方法内部逻辑实现Lambda表达式。

    不同点:

    1. .class字节码通过invoke-dynamic指令执行Lambda表达式。而.dex字节码中执行Lambda表达式跟普通方法调用没有任何区别。

    2. .class字节码中运行时生成新类,.dex字节码中编译期间生成新类。

    3. 热部署解决方案

      打补丁是通过反编译为smail然后跟新APK跟基线APK进行差异对比,得到最后的补丁包。

      新增一Lambda表达式,会导致外部类新增一个辅助方法,所以此时不支持走热部署方案。如果Lambda表达式中访问非静态field/method,就会持有外部类的引用。

      增加或减少一个Lambda表达式会导致类方法比较错乱,所以会导致热部署失败。

      修改一个Lambda表达式,可能导致新增field,所以此时也导致热部署失败。

    9. 访问权限检查对热替换的影响

    1. 类加载阶段父类/实现接口访问权限检查

      一个类的加载过程,必须经历resolve,link,init三个阶段,父类或实现接口权限控制检查主要发生在link阶段。

    2. 类校验阶段访问权限检查

    10. <clinit>方法

    由于补丁热部署的特殊性,不允许类结构变更以及不允许变更<clinit>方法,所以补丁工具如果发现了以上几种限制情况,只能走冷启动。可能有时候在源码层上来看并没有新增或减少method和 field,但是实际上由于要满足 Java 各种语法特性的需求,所以编译器会在编译期间自动合成一些method 和 field时,最后就有可能触发了这几个限制情况。

    小结

    重点讲解了影响热替换热修复的一些重要的编译器问题。但是热修复还有个比较大的问题,由于是在运行期发生了变动,如果我们修改了某个方法的逻辑,就会导致它在修复前后的逻辑不一致,这就会引发一些诡异的错误。**因此热替换方式的热修复只适用于修复一些简单的BUG,如果要做一些功能方面的更新,不建议采用。**热部署修复方案的根本原理是基于native层方法的替换,所以当类结构变化时,如新增减少类method/field在热部署模式下会受到限制,修复了的非静态方法会被反射调用也会受到限制。

    冷启动代码修复

    现有的一些冷启动实现方案

     TinkerQQ空间
    原理 提供dex差量包,整体替换dex的方案。差量的方式给出patch.dex,然后将patch.dex与应用的class.dex合并成一个完整的dex,完整的dex加载得到dexFile对象作为参数构建一个Element对象然后整体替换掉旧的dex Element数组。 为了解决Dalvik下的unexpected dex problem异常而采用插桩的方式,单独放一个帮助类在独立的dex中让其他类调用,阻止了类被打上CLASS_ISPREVERIFIED标志从而规避问题的出现。最后加载补丁dex得到dexFile对象作为参数构建一个Element对象插入到dex Elements数组的最前面
    优点 自研dex差异算法,补丁包很小,dex merge成完整的dex,Dalvik不影响类加载性能,Art下也不存在必须包含父类/引用类的情况 没有合成整包,产物比较小,比较灵活
    缺点 dex合并内存消耗在vm heap上,容易导致OOM,最后导致dex合成失败 Dalvik下影响类加载性能,Art下类地址写死,导致必须包含父类/引用类,最后补丁包很大

    Tinker的dex merge操作是在Java层面进行的,所有对象的分配都是在java heap上完成的,可能发生申请的java heap超过vm heap规定的大小,进程发生OOM导致进程被杀死合成失败,如果在JNI层面进行C++ new/malloc申请的内存,分配在native heap,native heap的增长并不受vm heap大小的限制,只受限于RAM,如果RAM不足,也会导致进程被杀死导致闪退。在JNI层面进行dex merge,从而避免OOM提高合并成功率。

    QQ空间的解决方案

    问题来源

    如果我们把要修复的QzoneActivityManager类打包成一个dex文件,插入到所有的dex文件的最前面,

    1. ModuleManager在classes.dex中

    2. QzoneActivityManager在patch.dex

    ModuleManager引用了QzoneActivityManager,但是发现这两个类不在同一个dex文件中,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解决方案

    dex在转换为odex(dexopt)的代码中的一段,在安装apk的时候,class.dex会被虚拟机(dexopt)优化成odex文件,然后才拿去执行

    //DexPrepare.cpp
    /*
         * First, try to verify it.
         */
        if (doVerify) {
            if (dvmVerifyClass(clazz)) {
                /*
                 * Set the "is preverified" flag in the DexClassDef.  We
                 * do it here, rather than in the ClassObject structure,
                 * because the DexClassDef is part of the odex file.
                 */
                assert((clazz->accessFlags & JAVA_FLAGS_MASK) ==
                    pClassDef->accessFlags);
                ((DexClassDef*)pClassDef)->accessFlags |= CLASS_ISPREVERIFIED;
                verified = true;
            } else {
                // TODO: log when in verbose mode
                ALOGV("DexOpt: '%s' failed verification", classDescriptor);
            }
        }
    

    虚拟机在启动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启动参数,其中一项就是verify选项,当verify选项被打开的时候,上面doVerify变量为true,那么就会执行dvmVerifyClass进行类的校验,如果dvmVerifyClass校验类成功,那么这个类会被打上CLASS_ISPREVERIFIED的标志,那么具体的校验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呢?

    //DexVerify.cpp
    bool dvmVerifyClass(ClassObject* clazz)
    {
        int i;
        if (dvmIsClassVerified(clazz)) {
            ALOGD("Ignoring duplicate verify attempt on %s", clazz->descriptor);
            return true;
        }
        for (i = 0; i < clazz->directMethodCount; i++) {
            if (!verifyMethod(&clazz->directMethods[i])) {
                LOG_VFY("Verifier rejected class %s", clazz->descriptor);
                return false;
            }
        }
        for (i = 0; i < clazz->virtualMethodCount; i++) {
            if (!verifyMethod(&clazz->virtualMethods[i])) {
                LOG_VFY("Verifier rejected class %s", clazz->descriptor);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1. 验证clazz->dvmIsClassVerified方法,directMethods包含了以下方法:

      • static方法
      • private方法
      • 构造函数
    2. clazz->virtualMethods

      • 虚函数=override方法

    概括一下就是如果以上方法中直接引用到的类(第一层级关系,不会递归进行搜索)和clazz都在同一个dex中的话,那么这个类就会被打上CLASS_ISPREVERIFIED

    因为dex在优化的过程中会进行class的校验,给每一个class打上了一个CLASS_ISPREVERIFIED的标签,在调用的时候会根据该标签判断所在的class是否是同一个dex如果不是会抛出异常导致程序停止。所以我们需要防止类被打上CLASS_ISPREVERIFIED。

    g)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所有类的构造函数里面插入了一段代码:代码如下

    if (ClassVerifier.PREVENT_VERIFY) {
    System.out.println(AntilazyLoad.class);
    }
    

    其中AntilazyLoad类会被打包成单独的hack.dex,这样当安装apk的时候,classes.dex内的类都会引用一个在不相同dex中的AntilazyLoad类,这样就防止了类被打上CLASS_ISPREVERIFIED的标志了,只要没被打上这个标志的类都可以进行打补丁操作。

    然后在应用启动的时候加载进来.AntilazyLoad类所在的dex包必须被先加载进来,不然AntilazyLoad类会被标记为不存在,即使后续加载了hack.dex包,那么他也是不存在的,这样屏幕就会出现茫茫多的类AntilazyLoad找不到的log。

    所以Application作为应用的入口不能插入这段代码。(因为载入hack.dex的代码是在Application中onCreate中执行的,如果在Application的构造函数里面插入了这段代码,那么就是在hack.dex加载之前就使用该类,该类一次找不到,会被永远的打上找不到的标志)

    其中

    class ClassVerifier{
            public static boolean PREVENT_VERIFY=false;//false防止代码被执行,提高性能
    }

    之所以选择构造函数是因为他不增加方法数,一个类即使没有显式的构造函数,也会有一个隐式的默认构造函数。

    空间使用的是在字节码插入代码,而不是源代码插入,使用的是javaassist库来进行字节码插入的。

    虚拟机在安装期间为类打上CLASS_ISPREVERIFIED标志是为了提高性能的,我们强制防止类被打上标志会影响性能.(5.0以下)

    但是插桩会给类加载效率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熟悉Dalvik虚拟机开发的都知道,一个类的加载阶段通常有三个阶段:

    • dvmResolveClass

    • dvmLinkClass

    • dvmInitClass:在类解析完并尝试初始化类的时候执行,这个方法主要完成父类的初始化,当前类的初始化,静态变量的初始化赋值等操作。

    可以看到如果类没被打上CLASS ISPREVERIFIED/CLASS ISOPTIMIZED 的标志,那么类的校验和优化都在类的初始化阶段进行。那么类的校验和优化都将在类的初始化阶段进行。正常情况下类的校验和优化都仅在 APK 第一次安装执行 dexopt 操作的时候进行 , 类的校验任务实际上是很重的,因为会对类的所有方法中的所有指令都进行校验,单个类加载时类校验耗时并不多,但是如果是在同一时间点加载大量类的情况下,这种耗时就会被放大 。

    性能影响

    插桩导致所有的类都非preverify,从而导致校验和优化操作都会在类加载时触发,平均每个类的校验和优化的耗时并不长,但是应用刚启动的时候一般会同时加载大量的类,容易导致用户白屏。

    QFix的解决方案

    ​ 与QQ空间采用的native hook方式不同,不会去hook某个系统方法,而是从navie层直接调用,有如下注意点:

    • dvmResolveClass的第三个参数fromUnverifiedConstant必须为true。

    • 在APK多dex的情况下,dvmResolveClass第一个参数referrer类必须跟需要打包的类在同一个dex中,但是它们两个类不需要存在任何引用关系,任何一个在同一个dex中的类作为referrer都可以。

    • referrer类必须提前加载。

    但是QFix的方案有它独特的缺陷,由于是在dexopt后绕过的,dexopt会改变原有的很多逻辑,许多odex层面的优化会固定字段和方法的访问偏移,这会导致比较严重的bug。比如可能导致方法调用错乱。

    但是上面两种方案都是侵入应用打包,我们的需求是冷启动模式是热部署模式的补充方案,所以这两种方案使用的应该是同一套补丁,我们的需求是无侵入打包又能做热部署模式的补充解决方案。

    ​ 如何解决Dalvik虚拟机下类的pre-verify问题,如果一个类中直接引用到的所有非系统类都和该类在同一个dex中的话,那么这个类就会被打上CLASS_ISPAREVERIFIED标志,具体判定代码可见虚拟机中的verifyAndOptimizeClass函数。

    腾讯三大热修复方案如何解决该问题:

    • QQ空间的处理方式是在每个类中插入一个来自其他dex的hack.class,由此让所有类都无法满足pre-verified条件。

      缺点:入侵打包流程,添加臃肿代码,不优雅,无法新增public函数。

    • Tinker的方式是合成全量的dex文件,这样所有类都在全量dex中解决,从而消除类重复而带来的冲突。

      粒度过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性能消耗比较严重,时空代价转换的性价比不高(dex占apk比例不高)

    • QFix的方式是获取虚拟机中的某些底层函数,提前解析所有补丁类。以此绕过Pre-verify检查。

      需要获取底层虚拟机函数,不够稳定可靠,无法新增public函数。

    Robust解决方案(实时生效)

    在打基础包时插桩,在每一个方法前插入一段ChangeQuickRedirect静态变量的逻辑,插入过程对业务开发完全透明。加载补丁时,从补丁包中读取要替换的类以及具体替换的方法实现,新建ClassLoader加载补丁dex。当changeQuickRedirect不为null的时候,可能会执行到accessDispatch从而替换掉之前老的逻辑,达到fix的目的。

    public static ChangeQuickRedirect u;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bundle) {
            //为每个方法自动插入修复逻辑代码,如果ChangeQuickRedirect为空则不执行
            if (u != null) {
                if (PatchProxy.isSupport(new Object[]{bundle}, this, u, false, 78)) {
                    PatchProxy.accessDispatchVoid(new Object[]{bundle}, this, u, false, 78);
                    return;
                }
            }
            super.onCreate(bundle);
            ...
        }
    

    Robust的核心修复源码如下:

    public class PatchExecutor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applyPatchList(patches);
            ...
        }
        /**
         * 应用补丁列表
         */
        protected void applyPatchList(List<Patch> patches) {
            ...
            for (Patch p : patches) {
                ...
                currentPatchResult = patch(context, p);
                ...
                }
        }
         /**
         * 核心修复源码
         */
        protected boolean patch(Context context, Patch patch) {
            ...
            //新建ClassLoader
            Dex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new DexClassLoader(patch.getTempPath(), context.getCacheDir().getAbsolutePath(),
                    null, PatchExecutor.class.getClassLoader());
            patch.delete(patch.getTempPath());
            ...
            try {
                patchsInfoClass = classLoader.loadClass(patch.getPatchesInfoImplClassFullName());
                patchesInfo = (PatchesInfo) patchsInfoClass.newInstance();
                } catch (Throwable t) {
                 ...
            }
            ...
            //通过遍历其中的类信息进而反射修改其中 ChangeQuickRedirect 对象的值
            for (PatchedClassInfo patchedClassInfo : patchedClasses) {
                ...
                try {
                    oldClass = classLoader.loadClass(patchedClassName.trim());
                    Field[] fields = oldClass.getDeclaredFields();
                    for (Field field : fields) {
                        if (TextUtils.equals(field.getType().getCanonicalName(), ChangeQuickRedirect.class.getCanonicalName()) && TextUtils.equals(field.getDeclaringClass().getCanonicalName(), oldClass.getCanonicalName())) {
                            changeQuickRedirectField = field;
                            break;
                        }
                    }
                    ...
                    try {
                        patchClass = classLoader.loadClass(patchClassName);
                        Object patchObject = patchClass.newInstance();
                        changeQuickRedirectField.setAccessible(true);
                        changeQuickRedirectField.set(null, patchObject);
                        } catch (Throwable t) {
                        ...
                    }
                } catch (Throwable t) {
                     ...
                }
            }
            return true;
        }
    }
    

    其实我感觉Robust的方案虽然有侵入性,增加代码体积等的缺点,但是感觉这种方式是兼容率最好的方案。也不会受Android版本的更新影响。

    Sophix的解决方案

    新的全量dex方案(Dalvik)

    在原先基线包里的dex中,去掉补丁包dex中也有的类,这样基线包dex里就只包含不变的类了。而这些不变的类在要用拿到补丁中的新类会自动找到补丁dex,补丁包中的新类在需要用到不变的类时也会找到基线包dex的类。基线包里面不使用补丁类的类仍旧可以按原来的逻辑做odex,最大程度的保证了dexopt的效果。对dex的结构也不用进行破坏性重构。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基线包dex中去掉补丁包中包含的所有类,dalvik中dex的文件结构可以查看这里

    解决方法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把某个类的所有信息都从你dex移除,因为这么做,可能会导致dex的各个部分都发送变化,从而需要调整大量的offset,这么就变得费时费力了。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使得解析这个dex的时候找不到这个类的定义就可以了。因此只需要移除定义的入口,对于类的具体内容不进行删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offset的修改。

    • Dalvik下采用自行研发的全量dex方案

    • 在Art下本质上虚拟机已经支持多dex的加载,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把补丁dex作为dex(classes.dex)加载而已。

    Art模式下虚拟机默认支持多dex压缩文件的加载。Art下面最终冷启动解决方案:我们只要把补丁dex命名为classes.dex。原APK中dex依次命名为class(2,3,4…).dex就可以了,然后一起打包进一个压缩文件。在通过DexFile.loadDex得到DexFile对象,最后用该DexFile整体替换旧的dexElements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的其他点

    DexFile.loadDex尝试把一个dex文件解析并加载到native内存中,在加载到内存之前,如果dex不存在对应的odex,那么Dalvik下会执行dexopt,Art下会执行dexoat,最后得到的都是一个优化后的odex。实际上最后虚拟机执行的是这个odex而不是dex。如果dex足够大,dexopt/dexoat的操作是很耗时的,在Dalvik下面的影响比较小,因为loadDex的仅仅是补丁包。但是在Art下影响非常大。因为loadDex是补丁dex和Apk中原dex合并成一个完整补丁压缩包,所以dexoat操作非常耗时,所以优化后的所以如果优化后的 odex 文件没生成或者不完整,那么 loadDex 便不能在应用启动的时候进行,因为会 阻塞 loadDex 线程, 一般是主线程 。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 loadDex 当作一个事务来看,如果中途被打断,那么就删除odex 文件,重启的时候如果发现存在odex 文件,loadDex 完之后,反射注入 /替换dexElernents 数组,实现打包。如 果不存在odex文件,那么重启另一个子线程loadDex,重启之后再生效。

    另外一方面,为了补丁包的安全性,虽然对补丁包进行签名校验,这个时候能够防止整个补丁包被篡改,但是实际上因为虚拟机执行的是 odex 而不是 dex,还需要对odex文件进行 MD5 完整性校验,如果匹配,则直接加载,如果不匹配,则重新生成odex文件,防止odex文件被篡改 。

    注意:

    • 补丁dex必须命名为classes.dex
    • 用loadDex得到的DexFile完整替换掉dexElements数组而不是插入。

    对于Application的处理

    现在已经实现了完成的dex合成,所有完整的dex替换方案都会遇到,对Application的处理问题。由于Application是整个App的入口,因此在进入到替换的完整的dex之前,一定会通过Appliation代码,而Application必然是加载在原来的dex里面的。只有在补丁加载后使用的类,会在新的完整dex里面找到。如果替换掉Application,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因此,加载补丁后,如果Application类使用其他新dex里的类,由于在不同dex里,如果Application被打上了pre-verified标志,就会抛出异常。

    Sophix在JNI层清除掉pre-verified(CLASS_ISPREVERIFIED)的标志,这样在dvmResolveClass中找到新的dex里的类后,由于CLASS_VERIFIED标志被清空,就不会判断所在dex是否相同,从而成功的避免抛出异常。这样对Application既没有侵入编译过程,也不需要进行反射替换,所有兼容操作都在运行期间自动做好,极其顺滑。

    在处理标志的过程会遇到dvmOptResolveClass的问题,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Android官方的multi-dex机制会自动将Application用到的类都自动打包到住dex中,所以只要把热修复初始化放在attachBaseContext的最前面,一般都没有问题。

    入口类与初始化时机

    Application.attachBaseContext → ContentProvide.oncreate → Application.onCreate → Activity.onCreate

    attachBaseContext是Application中最早被执行的代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attachBaseContext里面有很多限制,此时的App申请权限还没有被授予完成,所以会遇到无法访问网络之类的问题。因此在attachBaseContext里面可以初始化,但不可以进行网络请求下载新补丁。如果要使热修复类之前使用其他类最少,最好放在attachBaseContext()中。

    防不胜防的细节错误

    错误示范:

    1. Crash的注册早于Sophix的初始化是不可以的,Sophix的初始化不可以包装在其他类中,否则会导致提前引入类。
    2. BuildConfig类是Android编译期间动态生成的,也属于非系统类,如果在这里使用就会有提前引入的问题。建议使用PackageManager来获取版本号。
    3. Sophix的回调类load中使用的自定义的Logger,在回调状态的时候可能热修复还未初始化完毕,需要替换成系统Log类。
    4. LocalStroageUtil直接在声明处赋值了它的实例,这个赋值其实是隐式发生在对象的构造函数中的,这个时候甚至是早于attachBaseContext的,因此也是不行的,需要在初始化之后才能赋值。
    5. MultiDex.install(this)放在热修复之后,可能会导致后面的热修复框架初始化的时候找不到其他不在主dex中的热修复框架内部类,因此需要放在热修复初始化之前。
    6. 不要遗漏super.attachBaseContext(base)

    入口类带来的修复限制

    如果获取某个类的某个方法,是根据这个方法在类里面的方法索引来取得的,这个索引是这个万法在类里面的序号,那么 , 如果在这个类里面新增或者减少万法, 就会导致这个类中的方法索引与原有的不一致 。 而在 Application 入口类中,仍然是处于安装包的 oat 文件里,是原有的索引,所以如果用这个索引去类中获取方法,将可能不再是原来的万法,从而引发崩溃。 同理,对于类里面的字段, 也存在索引,因此也有类似的问题 。

    不过,触发这个问题需要使得 Application 中使用的类的方法索引发生变化。 如果对这些使用的类,不增加或者减少方法数或者字段的话 , 就没关系 。 即使发生了增减的情况,如果在 Application 里面直接使用到的这些方法或者字段索引没有受到影响,那也是没问题的 。 例如插入的方法正好是在所用方法之后,那就影响不到这个方法的索引。 保险起见,还是需要注意这类情况,并尽量避免。

    开发者使用这种万式进行初始化的时候 , 只需要复制这个 SophixStubApplica­tion 类到自己的项目中,然后把 AndroidManifest 里面的 Application 指定为它,再设置 SophixEntry 为 SampleApplication 就可以了 。

    使用SophixApplication,Sophix在运行的时候,会先执行初始化逻辑,当初始化完成后, 通过反射得到SophixStubApplication 的静态内部类 RealApplicationStub,最终通过它的类注解SophixEntry得到真正的 Application 即 SampleApplication。然后调用 Sample­Application 的生命周期函数 attachBaseContext、 onCreate 等 ,再进行替换 。 后续,所有使用 Application 的地方都能够找到这个换回来的 SampleApplication。

    其他方案

    Tinker的方案是在AndroidManifest.xml什么中就要求开发者将自己的Application直接替换成TinkerApplcation。而对于真正的Application,要在初始化TinkerApplcation时作为参数传入,在生命周期回调时通过反射的方式调用实际的Applicationn的相关逻辑。这么做确实很好地将入口Application和用户代码隔开,不过需要改造原有的Application,如果对Application有更多扩展,接入成本也是比较高的。Tinker中的sample如下:

    @SuppressWarnings("unused")
    @DefaultLifeCycle(application = "tinker.sample.android.app.SampleApplication",
                      flags = ShareConstants.TINKER_ENABLE_ALL,
                      loadVerifyFlag = false)
    public class SampleApplicationLike extends DefaultApplicationLik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Tinker.SampleApplicationLike";
    
        public SampleApplicationLike(Application application, int tinkerFlags, boolean tinkerLoadVerifyFlag,
                                     long applicationStartElapsedTime, long applicationStartMillisTime, Intent tinkerResultIntent) {
            super(application, tinkerFlags, tinkerLoadVerifyFlag, applicationStartElapsedTime, applicationStartMillisTime, tinkerResultIntent);
        }
    
        /**
         * install multiDex before install tinker
         * so we don't need to put the tinker lib classes in the main dex
         *
         * @param base
         */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ICE_CREAM_SANDWICH)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seContextAttached(Context base) {
            super.onBaseContextAttached(base);
            //you must install multiDex whatever tinker is installed!
            MultiDex.install(base);
    
            Sample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 = getApplication();
            SampleApplicationContext.context = getApplication();
            TinkerManager.setTinkerApplicationLike(this);
    
            TinkerManager.initFastCrashProtect();
            //should set before tinker is installed
            TinkerManager.setUpgradeRetryEnable(true);
    
            //optional set logIml, or you can use default debug log
            TinkerInstaller.setLogIml(new MyLogImp());
    
            //installTinker after load multiDex
            //or you can put com.tencent.tinker.** to main dex
            TinkerManager.installTinker(this);
            Tinker tinker = Tinker.with(getApplication());
        }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ICE_CREAM_SANDWICH)
        public void 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Application.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 callback) {
            getApplication().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callback);
        }
    
    }
    

    Amigo的方案是在编译过程中,用Amigo自定义的gradle插件将App的Application替换成Amigo自己的一个Application,并将原来的Application的name保存起来,该修复的问题都修复完成后再调用之前保存的Application的attch(context),然后将它回调到loadApk中,最后调用它的onCreate(),执行原有的Application中的逻辑,这种方式是在编译期帮用户做替换,这种对系统做方式替换本身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多态对冷启动类加载的影响

    多态一般是指非静态非私有方法的多态,field和静态方法不具有多态性。

    首先new B()的执行会尝试加载类B,方法调用链dvmResolveClass->dvmLinkClass->createVtable,此时会为类B创建一个vtable,其实在虚拟机中加载每个类都会为这个类生成一张vtable表,vtable表就是当前类的所有virtual方法的一个数组,当前类和所有继承父类的public/protected/default方法就是virtual方法,因为public/protected/default方法是可以被继承的。private/static方法不属于这个范畴,因为不能被继承。

    子类vtable的大小等于子类virtual方法数+父类vtable的大小。

    • 整体复制父类vtable到子类的vtable
    • 遍历子类的virtual方法集合,如果方法原型一致,说明是重写父类方法,那么在相同索引位置处,子类重写方法覆盖掉vtable中父类的方法;
    • 若方法原型不一致,那么把该烦恼规范添加到vtable的末尾。

    field/static方法为什么不具有多态性,简单来讲,**是从当前变量的引用类型而不是实际类型中查找,如果查不到,再去父类中递归查找。**所以field和static方法不具备多态性。

    冷启动方案限制

    方法调用错乱问题:

    dex文件第一次加载的时候,会进行dexopt,dexopt有verify和optimize两个过程:

    • dvmVerifyClass:类校验,简单来说,类校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类被篡改而校验类的合法性。此时会对类的每个方法进行校验,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如果类的所有方法中直接引用到的类(第一层级关系,不会进行递归搜索)和当前类都在同一个dex中的话,dvmVerifyClass就返回true。

    • dvmOptimizeClass:类优化,简单来说,这个过程会把部分指令优化成虚拟机的内部指令,比如方法调用指令invoke-virtual-quick,quick指令会从类的vtable表中直接获取,vtable简单来说就是类的所有方法的一张大表(包括继承自父类的方法)。因此提升了方法的执行速率。

      Invoke-virtual-quick效率明显比invoke-virtual更高,直接从实际类型的vtable中获取调用方法的指针,而省略了dvmResolveMethod从变量的引用类型获取该方法在vtable索引ID的步骤,所以更高效。(例子:new B()的执行会尝试加载类B,方法调用链dvmResolveClass->dvmLinkClass->createVtable)

    资源修复

    Instant Run中的资源热修复分为两步

    1. 构造一个新的AssetManager,通过反射调用addAssetPath函数,然后把完整的新资源包加载到AssetManager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所有新资源的AssetManager。
    2. 找到所有之前引用到原有的AssetManager的地方,通过反射,把引用处替换为新的AssetManager

    没有直接参考Instant Run的技术,而是另辟蹊径构造一个package id为0x66的资源包,这个包里面只需要包含需要改变的资源项,然后直接在原有AssetManger中通过addAssetPath函数添加这个包就可以了。由于补丁包的package id为0x66,不与目前的已经加载的地址为0x7f的包冲突,因此直接加载到已有的AssetManager中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补丁包里面的只有新增的资源和需要替换的资源。并且,我们采用了更加优雅的替换方式,直接在原有的AssetManager对象上进行解析和重构,这样所有原有对AssetManager对象的引用是没有发生改变的,不需要想Instant Run那样进行繁琐的修改了。

    Instant Run团队和Android Framework不是一个团队,他们对系统源码了解也不是很深,所以做的也并不是很好,我们只要仔细阅读源码,也能搞出更好的方案。

    Sophix的修改方案

    • 不修改AssetManger的引用处,替换资源更快更完整(对比Instant Run以及所有CopyCat的实现)
    • 不必下发完整包,补丁包中只包含变动的资源(对比Instant Run,Amigo等方式的实现)
    • 不需要在运行时合成包,不占用运行时计算和内存资源(对比Tinker实现)

    so库修复

    so库的修复本质是对native方法的修复和替换

    采用类似类修复反射反射注入方式。把补丁so库的路径插入到nativeLibraryDirectories数组的最前面,就能够达到加载so库的时候是补丁so库的目录,从而达到修复bug的目的。不像某些方案需要手动替换系统的System.load来实现替换功能。

    区别于所谓的黑科技(类似保活),实际上是改善了Android的生态环境。

    Android与iOS热修复的不同

    1. 谷歌和苹果在中国的地位不同,控制能力不同
    2. Android和iOS的开放性不同

    热修复的必要性

    热修复不是简单的客户端SDK,它还包含了安全机制和服务端的控制逻辑,整条链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快速完成的。

    专业的事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开发者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之中。

    总结

    想要深入了解热修复,需要了解类加载机制,Instant Run,multidex以及java底层实现细节,JNI,AAPT和虚拟机的知识,需要庞大的知识贮备才能进行深入理解,当然Android Framwork的实现细节是非常重要的。熟悉热修复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提供自己的编程水平,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热修复不是简单的客户端SDK,它还包含了安全机制和服务端的控制逻辑,整条链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快速完成的。还是这句话,专业的事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开发者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之中。

    本文在开源项目:https://github.com/Android-Alvin/Android-LearningNotes 中已收录,里面包含不同方向的自学编程路线、面试题集合/面经、及系列技术文章等,资源持续更新中…

    作者:伤心的猪大肠
    链接:https://juejin.im/post/6870510331228717063

  • 相关阅读:
    C# Lambda表达式 注意对象的问题
    三步教你找回密码,成功破解压缩文件密码
    Python 构造函数
    Python 多图对比显示
    Python 同时显示多张图片 图片对比显示
    Python 自定义模块
    C#基础知识之键盘对应的键值
    C#基础知识之托管代码和非托管代码
    C#基础知识之Dictionary
    C#基础知识之属性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droid-Alvin/p/1365183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