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ynchronized的那些事

    在上一篇博客中,我“蜻蜓点水”般的介绍了下Java内存模型,在这一篇博客,我将带着大家看下Synchronized关键字的那些事,其实把Synchronized关键字放到上一篇博客中去介绍,也是符合 “Java内存模型”这个标题的,因为Synchronized关键字和Java内存模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这样,上一节的内容就太多了。同样的,这一节的内容也相当多。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Synchronized基本使用

    首先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看: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int num = 0;
        private void test() {
            for (int i = 0; i < 50; i++)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um++;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in main = new Main();
            for (int i = 0; i < 20; i++) {
                new Thread(() -> {
                    main.test();
                }).start();
            }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5);
                System.out.println(main.n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Main方法中开启了20个线程,每个线程执行50次的累加操作,最后打印出来的应该是50*20,也就是1000,但是每次打印出来的都不是1000,而是比1000小的数字。相信这个例子,大家早就烂熟于心了,对解决方案也是手到擒来: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int num = 0;
    
        private synchronized void test() {
            for (int i = 0; i < 50; i++)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um++;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in main = new Main();
            for (int i = 0; i < 20; i++) {
                new Thread(() -> {
                    main.test();
                }).start();
            }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5);
                System.out.println(main.n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只要在test方法上加一个synchronized关键字,就OK了。

    Synchronized与原子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可能就有一小部分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这和Java的内存模型有关系:在Java的内存模型中,保证并发安全的三大特性是 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导致这问题出现的原因 便是 num++ 不是原子性操作,它至少有三个操作:
    1.把i读取出来
    2.做自增计算
    3.把值写回i

    让我们设想有这样的一个场景:

    当num=5

    1. A线程执行到num++这一步,读到了num的值为5(因为还没进行自增操作)。

    2. B线程也执行到了num++这一步,读到了num的值还是为5(因为A线程中的num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自增操作)。

    3. A线程中的num终于进行了自增操作,num为6。

    4. B线程的num也进行了自增操作,num也为6。

    可能光用文字描述,还是有点懵,所以我画了一张图来帮助大家理解:

    image.png

    结合文字和图片,应该就可以理解了。

    可以看出来,虽然执行了两次自增操作,但是实际的效果只是自增了一次。

    所以在第一段代码中,运行的结果并不是1000,而是比1000小的数字。

    对于在多线程环境中,出现奇怪的结果或者情况,我们也称为“线程不安全”。

    而第二段代码,就是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把test方法串行化执行了,也就是 A线程执行完test方法,B线程才可以执行test方法。两个线程是互斥的。这样就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最后的结果就是1000。如果从Java内存模型的角度来说,就是保证了操作的“原子性”。

    Synchronized几种使用方法

    上面的例子是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使用方式之一,此时,synchronized标记的是类的实例方法,锁对象是类的实例对象。当然还有其他使用方式: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test()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num++);
            }
        }
    

    此时,synchronized标记的是类的静态方法,锁对象是类。

    以上两种,是直接标记在方法上。

    还可以包裹代码块:

        private void test() {
            synchronized (Main.clas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num++);
                }
            }
        }
    

    此时锁的对象是 类。

        private void test() {
            synchronized (thi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num++);
                }
            }
        }
    

    此时锁的对象是类的实例对象。

        private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
    
        private void test() {
            synchronized (object)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num++);
                }
            }
        }
    

    此时,锁对象是Object的对象。

    JConsole探究Synchronized关键字

    我们需要用到JDK自带的一个工具:JConsole,它位于JDK的bin目录下。

    为了让观察更加方便,我们需要给线程起一个名字,每个线程内sleep的时间稍微长一点: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synchronized void test() {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2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in main = new Main();
            for (int i = 0; i < 5; i++) {
                new Thread(() -> {
                    main.test();
                }, "Hello,Thread " + i).start();
            }
        }
    }
    

    我们先启动项目,然后打开JConsole,找到你项目的进程,就可以连接上去了。

    可以看到,5个线程已经显示在JConsole里面了:

    image.png

    点击某个线程,可以看到关于线程的一些信息:

    image.png

    image.png

    其中四个线程都处于BLOCKED,只有一个处于TIME_WAITING,说明只有一个线程获得了锁,并在TIME_WAITING,其余的线程都没有获得锁,没有进入到方法,说明了Synchronized的互斥性。关于线程的状态,这篇不会深入,以后可能会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因为我是一边写博客,一边执行各种操作的,所以速度上有些跟不上,导致截图和描述不同,大家可以自己去试试。

    javap探究Synchronized关键字

    为了把问题简单化,让大家看的清楚,我只保留synchronized相关的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nchronized (Main.class) {
            }
        }
    }
    

    编译后,用javap命令查看字节码文件:

    javap -v Main.class
    

    image.png

    用红圈圈出来的就是添加synchronized后带来的命令了。执行同步代码块,先是调用monitorenter命令,执行完毕后,再调用monitorexit命令,为什么会有两个monitorexit呢,一个是正常执行办法后的monitorexit,一个是发生异常后的monitorexit。

    synchronized标记方法会是什么情况呢?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Hello(){
            System.out.println("Hell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image.png

    锁与Monitor

    JVM为每个对象都分配了一个monitor,syncrhoized就是利用monitor来实现加锁,解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获得monitor,并且执行被包裹的代码块或者方法,其他线程只能等待monitor释放,整个过程是互斥的。monitor拥有一个计数器,当线程获取monitor后,计数器便会+1,释放monitor后,计数器便会-1。那么为什么会是+1,-1 的操作,而不是“获得monitor,计数器=1,释放monitor后,计数器=0”呢?这就涉及到 锁的重入性了。我们还是通过一段简单的代码来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nchronized (Main.class){
    	        System.out.println("第一个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 (Main.class){
                    System.out.println("第二个synchronized");
                }
            }
        }
    

    结果:
    image.png

    主线程获取了类锁,打印出 “第一个synchronized”,紧接着主线程又获取了类锁,打印出“第二个synchronized”。

    问题来了,第一个类锁明明还没有释放,下面又获取了这个类锁。如果没有“锁的重入性”,这里应该只会打印出 “第一个synchronized”,然后程序就死锁了,因为它会一直等待释放第一个类锁,但是却永远等不到那一刻。

    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会是“当线程获取monitor后,计数器便会+1,释放monitor后,计数器便会-1“这样的设计。只有当计数器=0,才代表monitor已经被释放。第二个线程才能再次获取monitor。

    当然,锁的重入性是针对于同一个线程来说。

    Synchronized与有序性,可见性

    在上一篇中,我们简单的介绍了指令重排,知道了三大特性之一的有序性,但是介绍的太简单。这一次,我们把上一次的内容补充下。

    其实,指令重排分为两种:

    1. 编译器重排
    2. 运行时CPU指令排序

    为什么编译器和CPU会做“指令重排”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当然是为了效率。

    指令重排会遵守两个规则:即 self-if-serial 和 happens-before。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int a=1;//1
    int b=5;//2
    int c=a+b;//3
    

    这结果显而易见:c=6。

    但是这段代码真正交给CPU去执行是按照什么顺序呢,大部分人会认为 ”从上到下"。是的,从大家开始学编程第一天就被灌输了这个思想,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幻觉,真正交给CPU执行,可能是 先执行第二行,然后再执行第一行,最后是第三行。因为第一行和第二行,哪一行先运行,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但是第三行的执行顺序就不能改变了,因为数据存在依懒性。如果改变了第三行的执行顺序,那不乱套了。

    编译器,CPU会在不影响单线程程序最终执行的结果的情况下进行“指令重排”。

    这就是“ self-if-serial”规则。

    这个规则就给程序员造给一种假象,在单线程中,代码都是从上到下执行的,殊不知,编译器和CPU其实在背后偷偷的做了很多事情,而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执行的速度”。

    在单线程中,我们可能并不需要关心指令重排,因为无论背后进行了多么翻天覆地的“指令重排”都不会影响到最终的执行结果,但是self-if-serial是针对于单线程的,对于多线程,会有第二个规则:happens-before

    happens-before用来表述两个操作之间的关系。如果A happens-before B,也就代表A发生在B之前。

    由于两个操作可能处于不同的线程,happens-before规定,如果一个线程A happens-before另外一个线程B,那么A对B可见,正是由于这个规定,我们说Synchronized保证了线程的“可见性”。Synchronized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当我们获得锁的时候,执行同步代码,线程会被强制从主内存中读取数据,先把主内存的数据复制到本地内存,然后在本地内存进行修改,在释放锁的时候,会把数据写回主内存。

    而Synchronized的同步特性,显而易见的保证了“有序性”。

    总结一下,Synchronized既可以保证“原子性”,又可以保证“可见性”,还可以保证“有序性”

    Synchronized与单例模式

    Synchronized最经典的应用之一就是 懒汉式单例模式 了,如下: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static Main main;
    
        private Main() {
        }
    
        public static Main getInstance() {
            if (main == null) {
                synchronized (Main.class) {
                    if (main == null) {
                        main = new Main();
                    }
                }
            }
            return main;
        }
    }
    

    相信这代码,大家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Synchronized的好基友Volatile就出现了,这是我们下一节中要讲的内容。

    Synchronized可以说是每次面试必定会出现的问题,平时在多线程开发的时候也会用到,但是真正要理解透彻,还是有不小难度。虽说Synchronized的互斥性,很影响性能,Java也提供了不少更好用的的并发工具,但是Synchronized是并发开发的基础,所以值得花点时间去好好研究。

    好了,本节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文章已经相当长了,但是还有一大块东西没有讲:JDK1.6对Synchronized进行的优化,有机会,会再抽出一节的内容来讲讲这个。

  • 相关阅读:
    ASP.NET在访问Controller的方法带参数时怎样防止黑客攻击
    ASP.NET项目在VS中F5与Ctrl+F5的区别
    ASP.NET中MVC添加Controller以及访问其Action
    ASP.NET中MVC编程模式简介与搭建HelloWorld项目
    搭建自己的博客(三十):添加修改密码,忘记密码
    pycharm破解
    安装更新npm和nodejs
    搭建自己的博客(二十九):增加绑定邮箱的功能,完善用户信息
    格式化注释
    搭建自己的博客(二十八):自定义用户模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deBear/p/1016682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