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回忆结束的ACM之路

      就在昨天,ICPC沈阳站,应该是我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比赛,也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后一场正规的xcpc比赛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伤感,我从大二开始打比赛,一直打到大四,打到昨天为止,大概也有两年多了。现在要离开它了,就感觉失去了什么一般。现在我写下这些,亦是对过往的回忆、反思,以及对今后的一些提醒吧。

      我是某双一流学科大学的一名学生(雾,就那么几所学校),刚进大学的我还意气风发,因为自身的原因,加上那时大一的班主任正好招人去做关于区块链的项目,正好我又在高二或高三的时候炒过比特币,自以为对这有点兴趣,就拉着3个当时还是相交于比较陌生的人,组队跟老师说要参加那个项目。回想当初,我也对我当时的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感到诧异,因为我本身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当时拉了三个相当于陌生人,其中一个甚至还是女生,我现在都感到离谱。how dare you?

      当然那时候的我,年轻,而且少了一股责任感?暑假来临时,其实我本身已经是咸鱼状态了,不知道在当时的队友眼里我是什么样子,也许是因为自身,也许是项目本身不该是大一学生做的?现在想想还是有点离谱,当时的任务是将sha256放到fpga上面进行优化,我啥都不会,而且没有学长教的,全靠自己摸索,什么都需要自学,我才大一,又刚好迷上了csgo。于是在躺平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acm集训队招新。

      我对我打代码的能力一直很有自信的,关于这一点,就不得不提我大一刚进学校用了一个星期的晚自习将c语言书全部看完,并且之后上课不听最终考了98的故事。之后的我不满足于此,又去看了算法导论,虽说当时看的一头雾水,但是感觉算法也不过如此。之后又顺延到我们参加acm集训队招新的故事,负责招新的学长刚开始问了我会什么算法,我回答到大顶堆什么一些在算法导论上明明白白写着的简单代码(当然只限前几章),然后让我描述大顶堆的过程,我巴拉巴拉都说出来了,之后问了我一个一维数组求区间和,其实就是前缀和然后相减,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回答出来,然后他教了我这个解法,然后又问了我二维数组求一个正方形块的总和,我想这个问题不是和上一个问题一样嘛,然后就用刚刚他教的知识问答了他。他在最后问了一句,为什么要加入acm集训队,我回答到:“听说可以外出比赛,我喜欢旅游。”没想到最后一语成谶了。

      集训队在平常是周三和周六下午训练的,刚开始我们作为18级的新生,是没有马上分配队友的,这一段的记忆已经变的模糊,但是大一的那个暑期集训还是记得清楚的,不过现在一想感觉大学的暑假就没正常放过假,暑假集训为一个月,刚好又卡在暑假的中间,然后因为大一那个项目还在停摆中,整个大一暑假应该就回家玩了了一个星期。在整个大一的暑假中,我们打了杭电多校和自己学校oj的一些题集,当时什么都不会,只会一些dfs、bfs、最短路等最基础的算法,杭电多校写出一道签到题就谢天谢地,但是当时对自己特别有自信,那些场上没人过的题也敢去写,当时的临时队友跟我说这都敢写,当时我回答到:“清华的做不出来,不代表我做不出来”。

      暑假集训结束的时候,正式的队伍终于出来了,当时的伪大二因为人多,分了四个主力队,其他还有几个小队。我和C和Y成为了队友,在四个主力队当中,(下文也称队友为C Y).C之前是和我一起做项目的,也是我的组员,Y是室友的爹(大雾,好朋友)。因缘巧合之下,我们成为了一个队伍。大二开始时分专业换了寝室,我就跟C在同一个寝室,而Y不是我们专业的,是电子信息的,不跟我们在一起。整个大二就在枯燥的训练当中度过,期间跟Y的交流也不够多,现在一想想也是我这个队长的锅,没有很好的聚在一起互相的聊聊天,拉近关系,在大二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小Y是游离在我和小C之外的(至少从我的视角看来),大二的时候看着学长们一个个出去打比赛,但是大多也是铁牌回来,就只有一个银牌,是大四的一个学长带我们同届的18级学生去的,去银川拿了个银。跟我们一起18级的队伍,在大二时有两支队伍出去打过比赛,当时想想有点羡慕。大二的训练马上就很快的过去,每次的训练大概就在写题,闲聊,睡觉中度过。

      大二的暑假集训对我来说是我最努力的一个阶段了(我自认为的),我在大二前期的时候对自己队伍的每一个人的分工有了明确的要求,我去学数论、DP、图论。小C去学数据结构、图论(当然之前因为他一直在学dp,称他dp小王子)。小Y去学字符串和几何。当然,三个人最基础的算法是都要学的。上面的分工,更多的是专精研究的意思。大二暑假,我把oi-wiki里面有关于数论的部分全部学了一遍,关于看的书籍,我只看过:数论概论,具体数学,抽象代数(群论)和算法导论了。但是学前面比较简单的部分发现还行,一道后面min25之类的刚开始不懂的话,要花个1、2天才能把其中数学公式和代码的每一部分看懂。这个暑假说真的,获益良多,因为发现在打cf的时候如果后面的D\E中有数论的题,我还是能在比赛的时候切掉的。

      大三开始了,刚开始就是我们要参加的省赛了,省赛当中因为一题之差,我们拿了铜牌,当时就觉得很气愤,主力队除了我们都拿了银牌,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当时的省赛格外的简单,随随便便打打就能拿牌子,我们全校都有牌子。没有银牌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一道坎,尽管那道题是我在打,但是最后发现算法错了,我写了一个暴力,尽管当时看着复杂度是对的,但就是超时,最后发现是trie树,这也不妨碍我甩锅,我说这我没办法,不是我的领域。

      拿了铜牌之后,就去打CCPC绵阳站,因为听说CCPC较ICPC难,大多第一次打的人会打铁,我们当时也做好了打铁的比赛,但是在比赛的时候,依靠我的神武发挥,马上看出来一道当时对我们来说比较难的题,顺利把他过了,写了三道题后发现排名已经靠前在铜牌区了,最后比赛结束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拿了铜牌。

      当时拿铜牌的时候,现在想起来也确实是开心的,但是在两个星期前还被我们自己嘲讽自己是公认是开局巅峰的代表队。当然这是后文。

      之后便是较为重要的ICPC上海站,很遗憾,那站打铁了,打铁的原因是小C一直在对错的题意看来看去。那道题卡了3个小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结束后锅自然在他头上,但是我们之间除了开玩笑都没有说什么,但是已经有了一点小怨念,依我们的水平也是拿不了银牌,虽然说学校不把CCPC当竞赛A类,但是从当时的共识看,CCPC的难度确实比ICPC大一些,所以说打铁也没什么特别难受,起码有CCPC铜牌保底。

      之后又迎来了省赛,这此省赛的难度确实有所上升,我依稀记得当时前3个小时做的题目数量连学弟都比不过,当时小Y还是有资格碰键盘的,但是在比赛的时候有两道比较水的题目,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没做出来,都是我去帮他然后磕磕绊绊的做出来,当时,我的心中便产生了一个怀疑的种子,这是后话。但是3个小时过去了,但是我们队伍都不能确保我们是否能稳住铜牌,当时我们都有点自暴自弃,开着玩笑说不会这场打铁吧。最后的故事便是我爆种2个小时开了4题,拿到了银牌。

      虽然省赛拿到了银牌,但是我对小Y已经极为的不满了(比赛的不满很正常,生活中还是好朋友),虽然这篇回忆肯定会被小Y看到,但是我依旧要写,因为这确保了历史的真实性,以防止以后的我因为这篇文章篡改自己的记忆。

      因为之前ICPC上海打铁的经历,那赛季最后的一场我们选择低头,选择了ICPC银川去躺牌子。银川赛区,史诗开牌,点击就送,还是我们第一场线下比赛,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拿不了牌子吧?然后我们打铁了,不会做的题刚好又是trie树。我还清晰的记得回到酒店之后我很伤心,独自在酒店躺着,躺着躺着就睡着了。

      之后便感觉在集训队有点抬不起头,集训队的大哥队当时都3个银牌了,其他两个都拿过ICPC的铜牌,但是,从学校的角度,CCPC<ICPC,在我们心中肯定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之后为了散心,找老师讨要了一个CCPC湘潭邀请赛的名额,邀请赛全是数据结构题,小C一个人单打拿了银牌,甚至当时有拿金的可能,但是邀请赛嘛,档次比省赛都低,或者相等。但是起码是一块银牌(顺便提一嘴,牌子被小C私藏拿回家给他妈邀功了)。当时小C问我,还继续打吗?我回答到:“应该是最后一场比赛了。”

      之后便是大三的暑假,暑假的时候小C跟老师讨论毕设,在小C回来之后,跟我们说,老师想让我们队和大哥队留下来继续打。我当时有点反对,因为我当时想学技术去,去打工。而小C和小Y都要考研,时间不够充分,连大三有时间的我们在ICPC都拿不到牌子,何况大四呢?但是在小C的不断的诱导下,我还是答应了小C。依旧是我、小C、小Y组成的大四老学长队,因为没有时间选择最前面两场ICPC,济南和沈阳。

      但是在济南之前我和小C联合大哥队的一名数论选手报名了CCPC桂林,在桂林的场上,队伍的实力就感觉上了一个档次,在前三个小时我们早早的确定了铜牌,最后两个小时都在开一道比较复杂的线段树题,但是小C没开出来(场上只有他会数据结构)。很遗憾,拿了铜牌,虽然拿了牌子,但是我当时却十分担忧,因为后面连续两场ICPC的比赛,我感觉到凶多吉少。

      济南站正赛前天的热身赛,我们甚至连学弟都打不过,热身赛结束后,我对小C和小Y说:“明天大概率70%铁,29%铜,0.9%银。”只是没想到的是,济南赛,竟是改变我们队伍命运的赛区。

      济南站,相对于知乎上抱怨北大不会出题的一群人,我是很感谢出题组的,因为一整场,都是数论,对我这种人来说,除了感恩,没什么话好说,我在做出第二道题的时候还是在50名,虽然之后慢慢滑下,但是在最后还是苟在银牌区。

      拿到银牌之后,我们感觉一切都变了,整个世界都变了。

      就在昨天的沈阳站,不出意外的,拿了银牌之后因为信心爆棚,我们又打铁了。这是我们真真正正的最后一场比赛,本来想要一个牌子来收尾,但是还是怪我太浪,错失良机。我的经历差不多就这样了,初版给队友看时,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他说:“百分之七十真实,三十为个人的意淫、夸大了自己的作用。”但能保证70%的真实性我已经尽我全力了,毕竟以上为我个人主观视角,跟别人的视角肯定不同。但是一切的一切,acm之路,结束了。也许以后会兴起打一场cf或者牛客。但是回不到过去了。

      追忆过去的3年,既回忆了acm经历的三年,也是回忆了大学三年。以下为我个人感悟,对某些人有奇效,但我觉得大概许多人会嗤之以鼻。

      我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导致我对大多数都不尽在意,因为我的家庭能够让我浑浑噩噩的度过一辈子,之前我放弃考研之后我把这个决定跟我爸妈说,我爸妈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没什么动力。”确实,我从小就不缺什么,我要的我的父亲也会给我。但是我爸回了我一句:“靠山山会倒。”当时的我只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确实人确实应该靠自己。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是没有办法领悟的。我这就将我整个大学生涯的一切缓缓展开吧。

      刚进入大学的我除了刚开始有点动力想做出一番事业,经历了挫折之后,我大致的状态就是不争,也就是维持现状,大一的我的成绩足够达成进实验班的前置条件,只要面试通过就行,但是我只思考了两秒钟就回答到,不去!为什么不去?不仅仅只是懒,懒得改变,还有我对于未知总有一股莫名的恐惧,我也总是将事情的发展极致的看衰。

      什么?老师要跟我谈话?变成:老师会不会在谈话的时候训斥我,让我退学?

      什么?要去参加委员开会?变成:会不会在开会的时候主办方为难我,让我出丑?

      什么?可以申请参加创新班?变成:面试的时候会不会问一大堆问题,让我丢脸?

      于是,躺平的大学生涯就开始了,上课不听,期末一个月开始复习。体育课不及格老师让我重新去跑一遍,我一想到我200斤的身材,直接跟老师说:“对不起老师,我临时有事来不了,下学期我还选你的课”,于是体育课成为了唯一一门挂科的课。事事回避,只跟身边的几个好朋友聊天,事事不愿意去争取。这里的争不是内卷,如果我马上加强锻炼,体育还能不过?我去参加开会,期间脸皮厚的问了几个问题,会不会收到别人的嘲笑,我想是不会的。

      现在想起来,不是以前的我错了,是我变了。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不容受到嘲笑,以前的我,现在的我,以后的我,都不应该相互推责,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这一切都是世人自己的选择罢了。

      拿到银牌之后,我更能理解父亲的话了,靠山山会倒,属于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我要追求我的志向,我现在能很骄傲的告诉我的家人、朋友:“这是我亲身所见的风雨,却是你们所体会不到的!”

     

  • 相关阅读:
    python3 driver chrome This version of ChromeDriver only supports Chrome version 89
    centos7 conda 安装 tensorflow
    python3 selenium Google浏览器 自动登录
    Fiddler Script
    深夜看了张一鸣的微博,让我越想越后怕(转载)
    OpenCV相关库
    .NET 面试题汇总(带答案)
    Java面试题
    定制化知识图谱 项目介绍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九》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an1zhi/p/1558974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