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ySQL bin redo undo log

    日志是 mysql 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数据库运行期间各种状态信息。mysql日志主要包括错误日志、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事务日志、二进制日志几大类。

    1. binlog

    binlog 用于记录数据库执行的写入性操作(不包括查询)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binlog 是 mysql逻辑日志,并且由 Server 层进行记录,使用任何存储引擎的 mysql 数据库都会记录 binlog 日志。

    • 逻辑日志: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录的就是sql语句 。

    • 物理日志:mysql 数据最终是保存在数据页中的,物理日志记录的就是数据页变更 。

    binlog 是通过追加的方式进行写入的,可以通过max_binlog_size 参数设置每个 binlog文件的大小,当文件大小达到给定值之后,会生成新的文件来保存日志

    binlog使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 binlog 的主要使用场景有两个,分别是 主从复制 和 数据恢复 。

    1. 主从复制 :在 Master 端开启 binlog ,然后将 binlog发送到各个 Slave 端, Slave 端重放 binlog 从而达到主从数据一致。

    2. 数据恢复 :通过使用 mysqlbinlog 工具来恢复数据。

    binlog刷盘时机

    对于 InnoDB 存储引擎而言,只有在事务提交时才会记录biglog ,此时记录还在内存中,那么 biglog是什么时候刷到磁盘中的呢?

    mysql 通过 sync_binlog 参数控制 biglog 的刷盘时机,取值范围是 0-N

    • 0:不去强制要求,由系统自行判断何时写入磁盘;

    • 1:每次 commit 的时候都要将 binlog 写入磁盘;

    • N:每N个事务,才会将 binlog 写入磁盘。

    从上面可以看出, sync_binlog 最安全的是设置是 1 ,这也是MySQL 5.7.7之后版本的默认值。但是设置一个大一些的值可以提升数据库性能,因此实际情况下也可以将值适当调大,牺牲一定的一致性来获取更好的性能。

    binlog日志格式

    binlog 日志有三种格式,分别为 STATMENT 、 ROW 和 MIXED

    在 MySQL 5.7.7 之前,默认的格式是 STATEMENT , MySQL 5.7.7 之后,默认值是 ROW。日志格式通过 binlog-format 指定。

    • STATMENT:基于SQL 语句的复制( 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 ),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sql语句会记录到binlog 中  。

      • 优点:不需要记录每一行的变化,减少了 binlog 日志量,节约了  IO  , 从而提高了性能;

      • 缺点: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主从数据不一致,比如执行sysdate() 、  slepp()  等 。

    • ROW:基于行的复制(row-based replication, RBR ),不记录每条sql语句的上下文信息,仅需记录哪条数据被修改了 。

      • 优点:不会出现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存储过程、或function、或trigger的调用和触发无法被正确复制的问题 ;

      • 缺点:会产生大量的日志,尤其是` alter table ` 的时候会让日志暴涨

    • MIXED:基于STATMENT 和 ROW 两种模式的混合复制(mixed-based replication, MBR ),一般的复制使用STATEMENT 模式保存 binlog ,对于 STATEMENT 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 ROW 模式保存 binlog

    2. Redo log

    记录事务对数据页做了哪些修改,REDO 为了重做对数据页(page)更改保存的信息。

    InnoDB在每次提交时,没有办法把全部数据页刷到磁盘上,原因有下:

    1. 因为 Innodb 是以  为单位进行磁盘交互的,而一个事务很可能只修改一个数据页里面的几个字节,这个时候将完整的数据页刷到磁盘的话,太浪费资源了!

    2. 一个事务可能涉及修改多个数据页,并且这些数据页在物理上并不连续,使用随机IO写入性能太差!

    因此 mysql 设计了 redo log , 具体来说就是只记录事务对数据页做了哪些修改,这样就能完美地解决性能问题了(相对而言文件更小并且是顺序IO)

    redo log 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内存中的日志缓冲( redo log buffer ),另一个是磁盘上的日志文件( redo logfile)。mysql 每执行一条 DML 语句,先将记录写入 redo log buffer,后续某个时间点再一次性将多个操作记录写到 redo log file。这种 先写日志,再写磁盘 的技术就是 MySQL里经常说到的 WAL(Write-Ahead Logging) 技术。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用户空间( user space )下的缓冲区数据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直接写入磁盘的,中间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内核空间( kernel space )缓冲区( OS Buffer )。因此, redo log buffer 写入 redo logfile 实际上是先写入 OS Buffer ,然后再通过系统调用 fsync() 将其刷到 redo log file中,过程如下:

     mysql 支持三种将 redo log buffer 写入 redo log file 的时机,可以通过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参数配置,各参数值含义如下:

     

     

    3. Undo log

    undo log主要记录了数据的逻辑变化,比如一条 INSERT 语句,对应一条DELETE 的 undo log ,对于每个 UPDATE 语句,对应一条相反的 UPDATE 的 undo log ,这样在发生错误时,就能回滚到事务之前的数据状态, undo log 也是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实现的关键。

  • 相关阅读:
    Hadoop OutputFormat浅析
    硬盘性能
    HDFS读文件过程分析:读取文件的Block数据
    HDFS写文件过程分析
    JAVA中的编码分析
    HBase 写入优化
    HBase ttl 验证
    大数据多维分析平台的实践
    TiDB在特来电的探索
    Druid 基础使用-操作篇(Pivot、plyq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vyduan/p/1464670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