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提供了一种将功能划分的方式,可以分开安装和部署。
组件设计的常用原则
在设计组件的时候,可以参考下面的原则:
- 对于组件中的类,应该遵守S.O.L.I.D的类设计原则。这方面大家可以参考:面向对象设计的SOLID原则。简单的说,S.O.L.I.D原则就是:
-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al: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
- Open/Closed principal:开放封闭原则,类应该支持扩展,而不是去修改它。
-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al: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应该可以被基类替换。
-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al:接口分离原则,不同的客户端,不同的需求,应该暴露不同的接口。
-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al:依赖倒置原则,对类的依赖应该被抽象代替,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 设计的组件应该是高内聚的。不要添加无关的的功能,或者是混合其他的功能,使得类的负担过重。例如:在业务组件中要避免将数据访问和业务逻辑混合在一起。只有当功能内聚,你创建的程序集就可以包含多个组件,就可以将组件安装在适当的应用层中,甚至是部署在独立的物理层。
- 一个组件不应该依赖于其他组件的内部实现。每个组件和对象应该调用另外一个对象和组件的方法,方法包括如何处理请求,如果需要的话,应该会路由到适当的子组件或者是其他组件。
- 理解组件之间是如何通信的。你一定要考虑通信是否跨越物理边界,还是跨越进程边界,还是所有的组件都运行在同一个进程。
- 保持跨层关注的代码从应用逻辑中抽象出来。跨曾关注的代码,例如:安全,通信,操作管理,日志和性能仪表盘。将这些代码混合在组件中,会导致系统难以维护和扩展。
- 应用组件为基础的架构风格的关键原则。包括可重用性,可替代性,扩展性,封装性,独立性,不和特定上下文相关。
分层组件分布
应用的每一层都有很多实现本层功能的组件。这些组件应该是内聚的,松散耦合的,简化重用性和维护性。下图显示了每一层的组件类型。
表现层组件
表现层组件实现的功能需要允许用户和应用进行交互。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下面的原则:
-
用户界面组件。应用的用户界面被封装在用户界面组件中。他们是应用的可视化元素,给用户显示信息,并且接收用户的输入。
-
表现层逻辑组件。表现逻辑是一些定义逻辑行为的代码,以及独立于用户界面的代码。他们通常负责组织从业务逻辑层来的数据,将他们组织为用户界面可以消费的格式,方便数据的显示。表现层组件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Presenter,Controller,Presenter Model,ViewModel组件。这些组件封装表现层的表现逻辑。最大化支持重用和可测试性,这些组件和特定的用户界面、元素、控件没有关系。
-
表现层的实体组件。这些组件封装了表现层的数据,使得数据很容易被用户界面消费。例如:数据类型的转换。在某些情况,可能是从业务逻辑层来的实体直接被消费,也可能会转换成用户界面可以消费的实体。
-
服务层组件
你的应用可能暴露出服务层,供客户端或者是其他系统交互。服务层提供客户端和其他系统一种访问业务逻辑层的方式,通过消息使用系统的功能,通常包括下面的内容:
-
服务接口。服务层暴露服务接口,你可以将服务接口看做是暴露应用业务逻辑层的外观模式。
-
消息类型。在和服务层进行数据交互的时候,数据结构背包装在消息中。
业务层组件
业务逻辑层组件实现了系统的核心功能,封装了业务逻辑。通常包括下面类型的组件:
-
应用外观。这个可选的组件提供一个简化了的业务逻辑组件,通常将多个业务操作组合成一个,使得业务逻辑更容易使用。减少依赖性,因为外部调用者不知道业务组件的细节,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
业务逻辑组件。通常包括:
-
业务流程组件。
-
业务实体组件。
-
数据访问层组件
数据访问层组件提供了数据访问,向其他网络系统暴露数据,通常包括下面的部分:
-
数据访问组件。组件抽象了数据访问的逻辑。工具和帮助组件通常封装在一个独立的框架中,方便在其他应用中使用。
-
服务代理。当业务逻辑一定要使用外部服务提供的数据,你可能需要一个管理和外部通信的代理。
跨层关注的组件
很多功能需要在很多层实现。例如:
-
实现安全的组件。包括用户验证,授权,验证。
-
实现操作管理的组件。异常处理策略,日志,性能计数器,配置,跟踪。
-
实现通信的组件。
相关的设计模式
分类 | 相关模式 |
Business Component |
|
Business Entity |
|
Presentation Entity |
|
Presentation Logic |
|
Service Interface |
|
Workfl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