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人员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下面这么几个,
- 人是怎样受影响的?
- 为什么会接受影响?
- 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变因是什么?
- 这些影响的效果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 那些变因能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长久性吗?
认识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使得我们生活在两种准则相互矛盾的状态中,一种是与个性有关的准则,另一种是与从众有关的准则。
在有“法律”或常规的团体中,从众者比不从众者更受欢饮。显然,在某些情况下,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的,不从众会引起灾祸。
例如,假设我讨厌做一个从众者,于是,为了表示不从众,我跳进汽车里,沿着马路左侧行驶。其实,以此变现自己个性强、不随俗,是很不合适的。
同时,设想一个十几岁的反叛性强的女孩,她吸烟,夜不归宿,偏偏和父母反对的男孩约会。她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远不及她所表现出来的反遵从性强,因为她并不怎么考虑自己,只是一味地反人们的期望而行的。
2、从众的定义
从众(conformity)可以定义为: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真实的或是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人的行为或观点的变化。
3、增强和减弱从众的变因
- 一致性:众人的意见是否一致是决定人是否遵从众人意见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实验中,哪怕只有一个同伴的答案不和大众一致,也就极大地打破这种从众效应。在经济学中这杯称为“信息流瀑布效应”,也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的一个观点。但是,如果众人的意见一致,这众人的人数哪怕不多,也可以使一个人最大程度地从众。事实上,如果团体内部意见一致,当团体的人数只有3个人时和团队人数为16人时,参与者从众的可能性是几乎一样的。
- 表态:要减弱个体对团体压力的遵从,一个方法是让个体先说出自己的最初判断。
- 责任:除非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对一项没有异议的顺从的决定负责,否则大多数人为了相安无事会去迎合他人
- 个体与文化:影响从众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涉及目标个体的一些特征。特别是,与那些高自尊的人相比,那些总体上看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屈从群体压力。另外,与具体任务有关的自尊心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个体感到自己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来承担当前的任务,他们从众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 施加压力的群体:这一问题还与施加压力的群体构成有关。一个群体如果具有以下特征,则更容易导致从众
- 由专家组成
- 对个人来说,团体成员是很重要的人物
- 它的成员在某些方面与个人类似
4、奖励、惩罚与信息
有两种可能性可以解释从众的原因:
- 别人的行为使他认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
- 他可能希望在团体中免受惩罚(如,不被别人排挤和嘲笑),或者希望得到奖赏(如,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被别人接受)
然而,在许多情景中,我们之所以遵从别人,是因为别人的行为使我们正确行动的唯一指导。简言之,我们经常依赖于他人作为决定现实的一种方法。当物理现实变得越来越模糊时,人们就越来越多地依赖“社会现实”,即更可能遵从别人的行为。这不是由于他们害怕团体的惩罚,而是因为团体的行为给他们提供了应该怎样做的宝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