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格式详细讲解5 - 系统篇05
让编程改变世界
Change the world by program
这一讲我们结合实例来谈谈区块表的定义以及各个属性的含义。 首先,我们先用之前学过的一点知识在二进制文件中手动翻找区块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你很快的对PE结构牢记于心。 学来的东西就是能用的东西,不能用的理论是空谈,是瞎扯。 这里我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我们的区块表了(当然将来我会教大家写一个自己的工具,让工具去找,现在让大家自己动手是为了增强感觉!),现在我们联系上一章节提到的区块表的结构对各个成员进行详细的分析: [codesyntax lang="c"]
typedef struct _IMAGE_SECTION_HEADER
{
BYTE Name[IMAGE_SIZEOF_SHORT_NAME]; // 节表名称,如“.text”
//IMAGE_SIZEOF_SHORT_NAME=8
union
{
DWORD PhysicalAddress; // 物理地址
DWORD VirtualSize; // 真实长度,这两个值是一个联合结构,可以使用其中的任何一个,一般是取后一个
} Misc;
DWORD VirtualAddress; // 节区的 RVA 地址
DWORD SizeOfRawData; // 在文件中对齐后的尺寸
DWORD PointerToRawData; // 在文件中的偏移量
DWORD PointerToRelocations; // 在OBJ文件中使用,重定位的偏移
DWORD PointerToLinenumbers; // 行号表的偏移(供调试使用地)
WORD NumberOfRelocations; // 在OBJ文件中使用,重定位项数目
WORD NumberOfLinenumbers; // 行号表中行号的数目
DWORD Characteristics; // 节属性如可读,可写,可执行等
} IMAGE_SECTION_HEADER, *PIMAGE_SECTION_HEADER;
[/codesynt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