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CNA网络工程师学习进程(1)网络的基本概述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了解互联网成为一项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学习编程之余学习如何配置网络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列博客计划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思科CCNA、CCNP和华为的网络工程师认证有关的知识和内容,也会涉及到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中级和高级网络工程师相关的内容。

        (1)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网络:

        网络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起到共享文件、程序和数据的功能。

        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提供两个基本的功能:连接和共享。

        因特网:

        网络与网络的互联形成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是最大的互联网。因特网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程,其前身是ARPANET。

        网络把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2)因特网的组成:

        体系结构:

        

        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功能:  供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数据交换(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主机之间的通信其实是主机内运行的进程间的通信。按通信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模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数据处理方式为: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取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服务器,允许多个客户端对数据进行共同访问和处理。

        

        浏览器/服务器类型(B/S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类型,即Browser/Server模式,是指在浏览器技术产生后,数据的运算已无需在客户端进行。客户端在安装浏览器之后,只负责显示服务器发来的信息,然后将用户操作返回给服务器,数据的运算可以全部在服务器上进行。客户端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和显示任何服务器发来的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这种模型称为浏览器/服务器类型(B/S模式),又称为瘦客户端模型(Thin Client),与之相对的C/S模型称为胖客户端模型(Fat Client)。

          随着网络的普及,服务器端可形成多层结果,常见的为B/W/D(Browser Server /Web/Database Server,浏览器/网站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各层次分布完成不同的任务,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B/S模式又称为多层模型。

          

        对等连接方式

          对等连接(peer-to –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不区分那一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只要双方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他们就可以进行平等或对等连接通信,这是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2)核心部分:    由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提供。

        功能:  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关键组成部分: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建设计算机网络一般采用三级网络结构:主干网、地区网、家庭网/企业网/校园网。

        数据交换方式:

        电话交换

        和打电话一样,需要经过建立连接,保持连接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且连接保持时不可以有其他信号共用信道,电路交换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存储转发

        与邮政系统服务相似,不需要建立起物理的连续通路,提供无连接服务,而是根据报头信息,以接力方式将数据报文在网络节点之间逐段传送,直到目的节点。

        1)报文交换

    把要传输的数据称为报文,报文中指明目的地的地址,由交换节点负责寻找路径转发出去,报文完整地在网络中逐个结点向前传输,每一个结点收到整个报文后,检查目标结点地址,再根据网络中的交通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转发到下一站点,最后经过多次存储-转发,最后到达目标节点。

    2)分组交换

    把要传输的数据切割成固定长度的分组,该分组比报文要短,给各个分组授予编号,加上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分组头信息,这个过程叫做信息的分片与封装。然后分组在子网中进行传输,所有分组到达目标结点后,按编号被重新组装成原来的报文,叫信息的重组。 

    划分分组和转发:

      

            

        (3)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

        分为总线型,环型,网状,星型。

        

        另外还可以按照局域覆盖范围分,众所周知,不再赘述。以上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

    在线文档: http://www.cnblogs.com/kzang/articles/2581199.html

    离线文档: http://files.cnblogs.com/files/MenAngel/%E8%AE%A1%E7%AE%97%E6%9C%BA%E7%BD%91%E7%BB%9C%E6%A6%82%E8%BF%B0.zip

        (4)线缆概述与Cisco PacketTracer 模拟器的初次使用

        1)线缆的使用:

      1.异种设备之间用直连线,两头的线序一样(同为568A线序或568B线序);

      2.同种设备之间用交叉线,两头的线序不一样(一头为568A,另外一头为568B);

      3.路由器串口之间用DCE串口线;

      4.在购买设备后第一次配置网络设备时,只能使用Console口,需要配置线(又称反转线或Console线)。

        T568A线序为:从左到右依次是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褐白-7,褐-8

        

        T568B线序为: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褐白-7,褐-8

        

        2)配置使用实例:

        搭建一个虚拟场景,在里面增加一台局域网交换机SW和两台PC:PC_A和PC_B,其中,PC_A通过Console方式和SW连接并对其进行配置,PC_A通过以太网接口和SW连接并通过Telnet方式对其进行配置。

        实验拓扑图:

        操作步骤:

        1.搭建拓扑结构图:

        PC_A与SW之间用PC_A上的RS 232接口连接SW的console口,并使用console线;PC_B与交换机SW的f0/1口相连,使用直通线。

       注意:在实际的计算机上RS 232很少见,因此可能需要使用USB转RS 232的装置。

        2.配置PC_B和SW:

        需要给PC_B配置一个IP地址:

        

        需要通过PC_A的虚拟终端功能配置SW的vlan 1的IP地址,用于被远端telnet进行管理,代码如下:

     1 enable
     2 conf t
     3 hostname SW
     4 int vlan 1
     5 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6 no shutdown
     7 exit
     8 enable secret menangel
     9 line vty 0 4
    10 password 123456
    11 login
    12 end

        3.测试:

        在PC_B上telnet 192.168.0.1远程配置SW,并显示配置信息:

        

          

  • 相关阅读:
    获取用户登录次数(cookie)
    漂亮的 Checkbox and Radio (jQuery)
    FancyUpload3.0
    UI upload 多文件上传
    js 匿名函数 闭包
    c# 图片插入Excel
    sql查询优化 索引优化
    GridViewAddUpdateDelete_Ajax with jquery.blockUI
    动态自动搜索 Dynamic search (js版)
    master.dbo.spt_value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enAngel/p/60570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