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klearn-GridSearchCV网格搜索

    GridSearchCV,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自动调参,只要把参数输进去,就能给出最优化的结果和参数。但是这个方法适合于小数据集,一旦数据的量级上去了,很难得出结果。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动脑筋了。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个快速调优的方法——坐标下降它其实是一种贪心算法:拿当前对模型影响最大的参数调优,直到最优化再拿下一个影响最大的参数调优,如此下去,直到所有的参数调整完毕。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可能会调到局部最优而不是全局最优,但是省时间省力,巨大的优势面前,还是试一试吧,后续可以再拿bagging再优化。

     

    回到sklearn里面的GridSearchCVGridSearchCV用于系统地遍历多种参数组合,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佳效果参数

    GridSearchCVsklearn官方网址: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generated/sklearn.model_selection.GridSearchCV.html#sklearn.model_selection.GridSearchCV

    classsklearn.model_selection.GridSearchCV(estimator,param_grid, scoring=None, fit_params=None, n_jobs=1, iid=True, refit=True,cv=None, verbose=0, pre_dispatch='2*n_jobs', error_score='raise',return_train_score=True)

    1. 常用参数解读

    estimator:所使用的分类器,如estimator=RandomForestClassifier(min_samples_split=100,min_samples_leaf=20,max_depth=8,max_features='sqrt',random_state=10), 并且传入除需要确定最佳的参数之外的其他参数。每一个分类器都需要一个scoring参数,或者score方法。

    param_grid:值为字典或者列表,即需要最优化的参数的取值,param_grid =param_test1,param_test1 = {'n_estimators':range(10,71,10)}。

    scoring :准确度评价标准,默认None,这时需要使用score函数;或者如scoring='roc_auc',根据所选模型不同,评价准则不同。字符串(函数名),或是可调用对象,需要其函数签名形如:scorer(estimator, X, y);如果是None,则使用estimator的误差估计函数

    cv :交叉验证参数,默认None,使用三折交叉验证。指定fold数量,默认为3,也可以是yield训练/测试数据的生成器

    refit :默认为True,程序将会以交叉验证训练集得到的最佳参数,重新对所有可用的训练集与开发集进行,作为最终用于性能评估的最佳模型参数。即在搜索参数结束后,用最佳参数结果再次fit一遍全部数据集

    iid:默认True,True时,默认为各个样本fold概率分布一致,误差估计为所有样本之和,而非各个fold的平均

    verbose:日志冗长度,int:冗长度,0:不输出训练过程,1:偶尔输出,>1:对每个子模型都输出。

    n_jobs并行数,int:个数,-1:跟CPU核数一致, 1:默认值。

    pre_dispatch:指定总共分发的并行任务数。当n_jobs大于1时,数据将在每个运行点进行复制,这可能导致OOM,而设置pre_dispatch参数,则可以预先划分总共的job数量,使数据最多被复制pre_dispatch次

    1. 进行预测的常用方法和属性

    grid.fit():运行网格搜索

    grid_scores_:给出不同参数情况下的评价结果

    best_params_描述了已取得最佳结果的参数的组合

    best_score_:成员提供优化过程期间观察到的最好的评分

  • 相关阅读:
    2020.4.13 机器学习相关数学基础
    2020.3.30 机器学习概述
    12.18语法制导的语义翻译
    12.11算符优先分析
    12.4自下而上语法分析
    11.27实验二 递归下降语法分析
    11.20LL(1)文法的判断,递归下降分析程序
    11.13消除左递归
    4.K均值算法--应用
    3.K均值算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rFiona/p/792144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