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NOIP2017 列队 题解报告【56行线段树】

    题目描述

    Sylvia 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女♂孩子。

    前段时间,Sylvia 参加了学校的军训。众所周知,军训的时候需要站方阵。

    Sylvia 所在的方阵中有n imes mn×m名学生,方阵的行数为 nn,列数为 mm

    为了便于管理,教官在训练开始时,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给方阵中 的学生从 1 到 n imes mn×m 编上了号码(参见后面的样例)。即:初始时,第 ii 行第 jj 列 的学生的编号是(i-1) imes m + j(i1)×m+j

    然而在练习方阵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离队。在一天 中,一共发生了 qq件这样的离队事件。每一次离队事件可以用数对(x,y) (1 le x le n, 1 le y le m)(x,y)(1xn,1ym)描述,表示第 xx 行第 yy 列的学生离队。

    在有学生离队后,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空位。为了队伍的整齐,教官会依次下达 这样的两条指令:

    1. 向左看齐。这时第一列保持不动,所有学生向左填补空缺。不难发现在这条 指令之后,空位在第 xx 行第 mm列。

    2. 向前看齐。这时第一行保持不动,所有学生向前填补空缺。不难发现在这条 指令之后,空位在第 nn 行第 mm列。

    教官规定不能有两个或更多学生同时离队。即在前一个离队的学生归队之后, 下一个学生才能离队。因此在每一个离队的学生要归队时,队伍中有且仅有第 nn 行 第 mm 列一个空位,这时这个学生会自然地填补到这个位置。

    因为站方阵真的很无聊,所以 Sylvia 想要计算每一次离队事件中,离队的同学 的编号是多少。

    注意:每一个同学的编号不会随着离队事件的发生而改变,在发生离队事件后 方阵中同学的编号可能是乱序的。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输入共 q+1q+1 行。

    第 1 行包含 3 个用空格分隔的正整数 n, m, qn,m,q,表示方阵大小是 nn 行 mm 列,一共发 生了 qq 次事件。

    接下来 qq 行按照事件发生顺序描述了 qq 件事件。每一行是两个整数 x, yx,y,用一个空 格分隔,表示这个离队事件中离队的学生当时排在第 xx 行第 yy 列。

    输出格式:

    按照事件输入的顺序,每一个事件输出一行一个整数,表示这个离队事件中离队学 生的编号。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复制
    2 2 3 
    1 1 
    2 2 
    1 2 
    输出样例#1: 复制
    1
    1
    4
    

    说明

    【输入输出样例 1 说明】


    列队的过程如上图所示,每一行描述了一个事件。 在第一个事件中,编号为 1 的同学离队,这时空位在第一行第一列。接着所有同学 向左标齐,这时编号为 2 的同学向左移动一步,空位移动到第一行第二列。然后所有同 学向上标齐,这时编号为 4 的同学向上一步,这时空位移动到第二行第二列。最后编号 为 1 的同学返回填补到空位中。

    【数据规模与约定】


    数据保证每一个事件满足 1 le x le n,1 le y le m1xn,1ym




    题解

    NOIP2017最后一道题,考试40min时就写到了,可以说心情澎湃。。【然而并没有想到正解】

    看到部分分很多,考场拿了部分分

    前50分:

    前50分q很小,用O(q^2)倒推就好了

    把之前的出队位置记下来,若当前询问位置为(x,y),上一次出队位置为(x1,y1)

    若(x,y) == (n,m),说明是刚入队,那么就转移到上次出队位置(x1,y1)

    假若y == m且x1 <= x,说明在上次一队形调整中(x,y)是由(x,y + 1)移动过来的,那么y++

    假若x == n且y1 <= y,同理可以退出上一次在(x + 1,y),那么x++

    最后就会推回原来的位置


    30分x=1

    X=1就是一条链,我们每次需要从区间选出第k大放到末尾,你能想到什么?
    splay?是的。我考场写了splay,亲测10分【可能是我没写好,听说如果写split的splay可以A】

    求区间第K大可以用线段树,以值为区间建树,区间和表示这段区间的数使用了多少次,然后就从根节点开始,
    (左区间大小 - 左区间使用次数) = 左区间仍存在的个数x,若x >= k,往左子树找,否则往右子树找,最终到达
    的叶子就是我们要找的第k大的值

    后面放进来的值我们可以看做是m + 1,m + 2,先存到一个vector表里面,假若我们求出的k大值超出了m,
    就减去m从表中直接找出

    100分

    其实30分算法提示的已经很明显了,或者说已经可以当正解了
    正解中,我们只需对每一行建一棵线段树,对最后一列单独建一棵线段树
    同样也开相同数量的vector表一起维护就好了

    线段树会爆空间怎么办?我们发现所有线段树的初始值都是确定的0,可以考虑动态开节点。
    因为没有访问过,每个新节点的值自然为0,非常方便

    具体操作:
    (x,y)出队,我们找到第x棵线段树,找到第y个未使用的值【同30分算法】,再从最后一列的
    线段树中找到第x个值加入第x个领接表【加入第x行末尾】,最后将找出的值加入最后一列末尾

    复杂度分析:
    由于最多操作q次,所以新加入的节点不会超过3*10^5,领接表空间不会爆
    时间复杂度O(qlogn)

    56行代码【压行不算太严重。。】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vector>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LL long long int
    #define REP(i,n) for (int i = 1; i <= (n); i++)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600005,maxm = 20000005,INF = 1000000000;
    inline int read(){
    	int out = 0,flag = 1;char c = getchar();
    	while (c < 48 || c > 57) {if (c == '-') flag = -1; c = getchar();}
    	while (c >= 48 && c <= 57) {out = out * 10 + c - 48; c = getchar();}
    	return out * flag;
    }
    int n,m,q,Max;
    vector<LL> G[maxn];
    struct node{int sum,ls,rs; node() {ls = rs = 0;} }e[maxm];
    int siz = 0,rt[maxn],pos;
    void modify(int& u,int l,int r){
    	if (!u) u = ++siz; e[u].sum++;
    	if(l < r) {
    		int mid = l + r >> 1;
    		if (mid >= pos) modify(e[u].ls,l,mid);
    		else modify(e[u].rs,mid + 1,r);
    	}
    }
    int Query(int u,int l,int r,int k){
    	if (l == r) return l;
    	int mid = l + r >> 1,sizl = mid - l + 1 - e[e[u].ls].sum;
    	if (sizl >= k) return Query(e[u].ls,l,mid,k);
    	else return Query(e[u].rs,mid + 1,r,k - sizl);
    }
    LL Del_r(int x,LL v){
    	pos = Query(rt[n + 1],1,Max,x); modify(rt[n + 1],1,Max);
    	LL ans = pos <= n ? 1ll * pos * m: G[n + 1][pos - n - 1];
    	G[n + 1].push_back(v ? v : ans);
    	return ans;
    }
    LL Del_l(int x,int y){
    	pos = Query(rt[x],1,Max,y); modify(rt[x],1,Max);
    	LL ans = pos < m ? 1ll * (x - 1) * m + pos : G[x][pos - m];
    	G[x].push_back(Del_r(x,ans));
    	return ans;
    }
    int main()
    {
    	int x,y;
    	n = read(); m = read(); q = read(); Max = max(m,n) + q;
    	while (q--){
    		x = read(); y = read();
    		if (y == m) printf("%lld
    ",Del_r(x,0));
    		else printf("%lld
    ",Del_l(x,y));
    	}
    	return 0;
    }
    



  • 相关阅读:
    S03E01 蓝牙操作
    GET与POST方法
    Http请求头与响应头
    HttpClient初步
    Http
    深度为H的满k叉树
    html5-css选择器
    html5-css的使用强制优先级
    html5-样式表的使用-初步
    html5-css的引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chael/p/828282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