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摘录]高效人士七习惯—双赢思维原则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马克姆
    在互赖关系中,人人都是领导者,同样企求发挥更多的影响力,但最成功的领导应建立在利人利己的双赢思维的基础上。

    人际关系的六种模式
    人际关系的思维可归纳为六大类:
    1、利人利己(赢/赢);2、损人利己(赢/输);3、损己利人(输/赢);4、两败俱伤(输/输);5、独善其身(赢);6、好聚好散(无交易)
    一、利人利己(赢/赢)
    为自己着想不忘他人的权益,谋求两全其美之策,这种关系自然令人满意,乐于合作。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不过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输。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则。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是为自己之失。
    二、损人利己(赢/输)
    前面提到,以百慕大之旅引发竞争动机,无疑将助长“你输我赢”的观念。秉持此信念的人,难免会运用本身的权势、财力、背景或个性来压迫别人,达到目的。
    年龄稍长,同行团体更是以成败论英雄,而在朋友间的地位最受青少年重视。
    学校教育也是以分数、名次定优劣,必须有成绩差的学生才能衬托出名列前茅者的光彩。至于个人的潜能究竟发挥了多少,并不重要。教育以竞争为风尚,所谓合作往往只是假象。
    运动比赛也是强化竞争的观念,提醒观众与选手,人生同样是一场零和游戏,必须分出胜负,而且唯有击败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三、损己利人(输/赢)
    有些人生性消极、习于委曲求全,这比损人利己的想法更要不得。这种人无所求,无所欲,也没有原则,只急于讨好别人,容易受人左右。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深恐得罪人,唯有借别人的接纳来肯定自我,这种习性正中损人利己者的下怀。
    可是被压抑的情感并不会消失,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若是一味压抑,不能把愤怒情绪加以升华,自我评价将日趋低落。到最后依然会危及人际关系,使原先委曲求全的苦心付诸流水,得不偿失。
    四、两败俱伤(输/输)
    两个顽固、互不相让且过分自我中心的人在一起,注定会两败俱伤。
    五、独善其身(赢)
    又有一种人,利己但不一定损人,“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重要的是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不涉及竞争时,这种想法相当普遍。
    若问以上五种观念,何者正确?答案是:视情况而定。
    在运动场上自然要分出高下。推广业务时,两个不相关的责任区不妨彼此竞争,以刺激业绩。但是需要群策群力的工作,就不能用“百慕大”的策略了。
    假使你十分珍惜与重视某一人际关系,而牵涉的问题又无足轻重,那么偶尔放低姿态表示重视对方,也无可厚非。或者为了更崇高的目标,不值得在细节上计较,那么退一步又何妨?
    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你一心求胜,根本谈不上兼顾旁人的利益。比方亲人陷入生命危险,此时自顾不暇,遑论其他。由此可见,人际关系也须因事制宜。不过一般而言,利人利己的原则还是最行的通的。
    六、好聚好散(无交易)
    如果实在找不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倒不如好聚好散或取消交易,因为大家唯一的共识,就是彼此意见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观念歧异过大,与其事后失望、冲突,不如一开始就认清事实,婉拒某个职位或职员,取消合约或订单。
    心中留有退路,顿觉轻松无比,更不必耍手段、施压力,迫使对方就范。坦诚相见,更有助于发掘及解决问题。即使买卖不成,仁义在,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在商场上,最好在关系建立之初就抱定好聚好散的态度。一旦关系持续进展,有时就无法轻言一刀两断、各自为政,家人、好友合作或朋友间的生意往来尤其如此。为了持久亲情或友谊,经常必须妥协,,因为若严重影响企业本身与彼此的关系,到最后甚至连生意都会做不下去,而须交由专业人士来经营。根据前人的经验,家族企业或友好创业之初,最好事先考虑日后拆伙的可能,将定股份转让的方式。这样友谊才能长存,企业也才能繁荣不衰。

    利人利己五要领
    利人利己可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及共享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得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见底、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想达到利人利己,须从自身的“品德”着手,建立起互利“关系”,进而获得两全其美的“协议”。协议则有赖合理的“制度”配合,经由正确的“流程”来完成。

    一、双赢品格

    品格是利人利己观念的基础,以下三项品格特质尤其重要:
    1、真诚正直:本书开宗明义即阐释,人若不能对自己诚实,就无法了解内心真正的需要,也无从得知如何才能利己。同理,对人没有诚信,就谈不上利人。因此,缺乏诚信作为基石,“利人利己”变成了骗人的口号。
    2、成熟:也就是勇气与体谅之心兼备而不偏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信念,又能体谅他人的感受与想法;有勇气追求利润,也顾及他人的利益;这才是成熟的表现。许多招考、晋升与训练员工使用的心理测验,目的都在于测试个人的成熟程度。
    只可惜常人多以为魄力与慈悲无法并存,体谅别人就一定是弱者。事实上,人格成熟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需要表现实力时,绝不落后于损人利己者之后,这是因为他不失悲天悯人、与人为善的胸襟。
    徒有勇气却缺少体谅的人,即使有足够的力量坚持己见,却无视他人的存在,难免会借助自己的地位、权势、资历或关系网,为私利而害人。但过分为他人着想而缺乏勇气维护立场,以致牺牲了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也不足为训。
    勇气和体谅之心是双赢思维不可或缺的因素。两者间的平衡才是真正的成熟标志。有了这种平衡,我们就能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同时又能勇敢的维护自己的立场。
    3、富足心态:一般人都会担心有所匮乏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难怪俗话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就是“匮乏心态”作祟。
    抱持这种心态的人,甚至希望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小灾小难不断,疲于应付,无法安心竞争。他们时时不忘与人比较认定别人的成功等于自身的失败。纵使表面上虚情假意的赞许,内心却嫉恨不已,唯独占有能够使他们肯定自己。他们有希望四周环境的都是唯命是从的人,不同的意见则被视为叛逆、异端。
    相形之下,富足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公众的成功并非压倒别人,而是追求对各方都有利的结果。经由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独立难成的事得以实现。这便是富足心态的自然结果。
    要想潜移默化扭转损人利己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让他们和利人利己者交往。此外,还可阅读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与伟人传记,或观看励志电影。当然,正本清源之道还是要向自己的生命深处探寻。

    二、双赢人际关系

    建立在利人利己观念上的人际关系,有厚实的感情账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于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投注于解决问题,而非浪费在猜忌设防上。这种人际关系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分歧,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
    然而合理的关系若不可得,与你交手的人偏偏坚持双方不可能都是赢家,那该怎么办?这的确是一大挑战。在任何情况下,利人利己都不是易事,更何况和自私自利的人打交道,但是问题与分歧依然要解决。这时候,致胜的关键在于扩大个人影响圈:以礼相待,真诚尊敬与欣赏对方的人格、观点;投入更长的时间进行沟通,多听而且认真的听,并且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实际行动与态度让对方相信,你由衷希望双方都是赢家。
    这是人际关系的最大挑战,追求的已不止于完成谈判或交易,更要发挥感化的力量,使对手以及彼此的关系都能投胎换骨。纵然少数人实在不容易说服,我们还可选择妥协——有时为了维持难得的情谊,不妨有所变通。当然,好聚好散也是另一种选择。

    三、双赢协议

    在互利关系中,对于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必须先有共识,这又称为“绩效协议”“合伙协议”。凭借这种协议,从属关系可转换为合伙关系,上对下的监督则转变为自我监督,双方才有可能共谋福利。
    在协议中的五项要素也适用于任何互赖关系,例如雇主对员工、个人对个人、团体对团体、企业对供应商。这五项要素列举如下:
    1、彼此预期的结果,包括目标与时限,但方法不计。
    2、达成目标的原则、方针或行为限度。
    3、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技术或组织资源。
    4、评定成绩的标准与考评期限。
    5、针对考评结果定赏罚。
    明确目标与评估标准树立后,双方才能有所遵循。传统权威管理是基于“彼之得即我之失”的信念,透支了感情账户的存款。一旦双方失去,对彼此期望的目标缺乏共识,无怪乎上司会采取猜忌的管理方式。
    至于信任式的管理,基本原则在于放手让别人去做。既然有协议为约束,管理者只须扮演协助与考核的角色即可。由自己评量得失,更能激发自尊。何况在高度互信的环境中,这种方式获得的测量结果准确度甚高。因为当事人对自己的工作成效最清楚不过,间接观察或测量,总难免失真。
    1、劳资互利的训练计划   
    我曾参与一家大银行的新进人员训练计划。为了这个计划,当年度预算共编列了75万美元,主要目的是甄选大学应届毕业生到相关部门实习半年,每部门各实习2周,然后派至分行担任管理助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评估这个计划的成效。   
    当时我们最感困扰的就是无法确知孩个计划的预期目标,因而无从评估。虽然询问银行方面的高级人员,也得不到具体答复。   
    于是我们建议先拟定目标,我们花费一番工夫,逐一询问部门主管对新进人员的期望,比方在会计实务上应有多深入的认识。经过删减归类,最后共汇总出39个行为目标与考核标准,必须在为期半年的训练计划内完成。   
    受训人员深受这难得的机会与加薪奖励所鼓舞,由于标准确切,他们在3周半就达成了。但却招来若干阻力,事实上这是所有新观念都无法避免的。首先,大部分高级主管认为3周半时间太短,受训人员累积的经验不足。可是学员们的确达到了银行所定的标准。事后我才了解,这些高级主管真正不满的是,他们当初都曾熬上一年半载,这批后生小子片怎么可以这么轻易就晋身主管阶层?   
    其次,人事部门也表示不满,因为原先的经费是为长达6个月的计划而准备。我们只好再增加8项目标,提高及格标准,保证实习完毕,新进人员个个都能胜任愉快。   
    我们原先担心受训新人会反弹,因为标准有所更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毫无怨言,反面主动向各部门主管讨教,彼此密切合作,脑力相互激荡。   
    1周半之后,新的目标也达成了。原本为期半年的计划,5周内即已完成,而且成效卓著。有些主管不得不承认,这5周所达到的标准决不亚于训练半年的成果。   
    劳资互利的训练计划重结果而非方法,因而能使个人释放出极大的潜力,造成更大的合力。
    2、撰写绩效协议书   
    管理哲学大师兼顾间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倡以“致经理函”(manager's letter〕记录绩效协议的要点。他主张,劳资双方应彻讨论彼此的期望、准则与可用资源;并配合公司整体目标,由员工写信给经理,扼要说明协议结论与下次会议的日期。   
    订立这类协议书是管理工作的重心,有了它,员工可以自我管理。而经理则仿佛赛跑时的开道车,在清出跑道,使比赛顺利展开后,就改做后勤工作,退在配角。   
    一旦主管成为属下的得力助手,他所能控制的范围将大为增加,层层节制的管理制度反而无用武之地。这时一位经理所能督导的不只是10人、8人,而是20人、30人,甚至更多的高效率员工。   
    赏罚分明也很重要,不可全凭主管个人好恶。赏罚方式一般可分金钱、精神、机会、责任四层面。加薪、减薪是金钱奖惩;精神鼓励指嘉勉、表扬、尊崇,反之则是失去尊敬、信赖。除非温饱都成问题,否则精神奖励的价值往往超过物质奖励。机会奖励包括进修等福利,责任则是对表现良好者赌予重任。   
    此外,绩效协议中应言明个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例如迟到早退、本位主义、压抑部属等等,都会造成全公司的损失。
    绩效协议能带来极大的解放。不过,作为一种方法若没有真诚和互信维系,也是不能持久的。
    一个真正的绩效协议应是方法、品德和互信关系的产物。而订定协议的目的就在于此。

    四、双赢制度

    双赢的管理原则必须有合理的制度加以配合,否则理想与实际相抵触,要达到预期成果,无异于缘木求鱼。举例来说,个人或企业使命宣言列举的目标与价值,应有恰当的奖惩制度作为后盾。
    竞争在商场上有其必要,各年度的业绩也应互作比较,甚至不相关的个人或机构间,都可以相互竞争。但众志成城对企业生存而言,重要性决不亚于竞争。为了鼓励士气,包括训练、企划、预算、资讯、沟通及薪酬等所有制度,都应鼓励合作。
    许多情况下,问题是导源于错误的制度,而不是人。恶劣的制度甚至会使好人也受到感染。
    在企业中,主管可以改变制度,使属下成为向心力强、生产力高的团队,足以与其他企业竞争。在学校里,老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努力与表现来评分,并鼓励学生相互提携。在家庭中,父母不要鼓励子女比高下,应当培养全家人一条心。比方玩保龄球,可以记全家的总分,并争取打破以前的记录;还可以用绩效协议来规定个人的责任,以便家长孩子各负责任。
    绩效协议赋予个人明确的责任,使个人对其行为负责,并且要估计其结果。而双赢制度则为支持和加强绩效协议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五、双赢流程

    达成利人利己的流程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费希尔与尤里,在《谈判要诀》一书中曾谈及,以原则为重心比坚持立场更能致胜。他们虽然未用“双赢”的字眼,但倡导的精神与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主张,以原则为重心的谈判对事不对人,着重双方的利益而非立场。目标虽在寻求彼此互利的解决途径,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不妨以下列四步骤进行谈判
    1、从对方的观点看问题,诚心诚意的了解他人的需要与顾虑,甚至比对方了解得更透彻。
    2、认清关键问题与彼此的顾虑(而非立场)。
    3、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
    4、商讨达成上述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后面习惯五和习惯六即讨论如何了解别人与表达自己。
    在此,我还要特别指出双赢流程与双赢结果之间密切关联的性质。要取得双赢结果只能靠双赢流程——目的与手段应是一致的。双赢不是一种个人技巧,而完全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模式。它来自真诚的品德、成熟和富足心态。它是高度互信的结果,体现在能有效阐明期望并实现结果的协议之中。它在支持性的制度里才有活力,并经由有关流程才能实现。在习惯五和习惯六中,我们将会更全面的研究这些流程。

    立即行动
    1、预想可能参与的谈判或协商,立下决心在勇气与关怀之间保持平衡。
    2、列举双赢思维的障碍,对于在个人影响圈内的部分,设法清除。
    3、选择一项有意改善的人际关系,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写下你认为对方能接受的方法,在写下自己认可的办法。然后请教对方是否愿意沟通,共同研讨两全其美的对策。
    4、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三种人际关系是什么?说明这三者的感情账户是结余还是透支,再记下有助于增加结余的方式。
    5、彻底检讨自己的观念,“非赢即输”的思想是否已经牢不可破?为什么会这样?对目前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对个人是否有任何助益?
    6、对身处艰困仍不忘利人利己的人,多加亲近并加以效法。

  • 相关阅读:
    IEqualityComparer<T> 重写注意事项
    InfoPath使用Sharepoint Webservice之多参数
    强制使用office web Apps新建文档
    SQL 分组取每组第N行数据
    Sharepoint Ribbon 开启右键菜单(此文作废)
    sharepoint 2010 Infopath 备忘
    sharepoint windows认证模式下 限制人员选取器能访问OU
    Unable to load configuration异常处理
    Java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
    No Suitable Driver Found 解决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anMaoSpace/p/308724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