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edis相关知识点

    Redis相关

    Redis 持久化机制

    Redis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通过持久化机制把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硬盘文件来保证数据持久化。当Redis重启后通过把硬盘文件重新加载到内存,就能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
    实现: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将当前父进程的数据库数据复制到子进程的内存中,然后由子进程写入到临时文件中,持久化的过程结束了,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的快照文件,然后子进程退出,内存释放。
    
    RDB:
    RDB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策略把内存的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到硬盘的二进制文件。即Snapshot快照存储,对应产生的数据文件为dump.rdb,通过配置文件中的save参数来定义快照的周期。(快照可以是其所表示的数据的一个副本,也可以是数据的一个复制品。)
    RDB的优势:相对AOF,如果数据集很大,这种方式的启动速度更快
    RDB的劣势:如果服务宕机,总会丢失部分数据,无法做到数据的完整性;由于RDB是通过fork()分叉的子进程的方式协助完成持久化的工作,因此如果数据集非常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服务器有几百ms的延时
    RDB的配置:编辑conf.redis配置文件,其中有save关键字后追加相对应的配置,例如:save 120 1 (每两分钟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他会持久化一次);快照文件名:dbfilename dump.rdb (dbfilename是关键字,后面是快照文件名);保存路径 dir ./ (dir是关键字,后面的是保存路径)
    
    AOF:
    AOF:Redis会将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最后,类似于MySQL的binlog。当Redis重启是会通过重新执行文件中保存的写命令来在内存中重建整个数据库的内容。
    AOF的优势:更高的数据安全性,数据不会丢失,三种同步策略(每秒同步(异步完成,可能会丢失)、每修改同步(同步,不会丢失)、不同步);append追加方式,即使宕机也不会破坏已经存在的文件,如果只写了一半数据就宕机了,下次启动之前可通过redis-check-aof这个工具来解决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如果日志过大,redis自动启动重写机制,redis以append这种模式不断的将修改的数据写入老的磁盘文件当中,同时redis会记录此期间产生了哪些修改命令被执行了,更好的保证重写时候的数据完整性;AOF格式清晰,容易理解的日志文件记录,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文件完成数据的重建
    AOF的劣势:AOF的文件比RDB的文件要大很多,根据策略的不同AOF的运行效率要低于RDB
    AOF的配置:编辑conf.redis配置文件找到appendonly关键字(no表示不开启AOF,yes表示开启AOF),产生的文件名叫appendonly.aof;同步策略设置,找到appendsync关键字(always 每修改同步;everysec 每秒同步;no不同步)
    
    当两种方式同时开启时,数据恢复Redis会优先选择AOF恢复。
    

    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存降级等问题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于原有缓存失效,新缓存未到期间
    (例如:我们设置缓存时采用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在同一时刻出现大面积的缓存过期),所有原本应该访问缓存的请求都去查询数据库了,而对数据库CPU和内存造成巨大压力,严重的会造成数据库宕机。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系统崩溃。
    解决办法:
    大多数系统设计者考虑用加锁( 最多的解决方案)或者队列的方式保证来保证不会有大量的线程对数据库一次性进行读写,从而避免失效时大量的并发请求落到底层存储系统上。还有一个简单方案就时讲缓存失效时间分散开。
    

    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用户查询数据,在数据库没有,自然在缓存中也不会有。这样就导致用户查询的时候,在缓存中找不到,每次都要去数据库再查询一遍,然后返回空(相当于进行了两次无用的查询)。这样请求就绕过缓存直接查数据库,这也是经常提的缓存命中率问题。
    解决办法;
    最常见的则是采用布隆过滤器,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哈希到一个足够大的bitmap中,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会被这个bitmap拦截掉,从而避免了对底层存储系统的查询压力。
    另外也有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我们仍然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最长不超过五分钟。通过这个直接设置的默认值存放到缓存,这样第二次到缓冲中获取就有值了,而不会继续访问数据库,这种办法最简单粗暴。
    5TB的硬盘上放满了数据,请写一个算法将这些数据进行排重。如果这些数据是一些32bit大小的数据该如何解决?如果是64bit的呢?
    
    对于空间的利用到达了一种极致,那就是Bitmap和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Bitmap: 典型的就是哈希表
    缺点是,Bitmap对于每个元素只能记录1bit信息,如果还想完成额外的功能,恐怕只能靠牺牲更多的空间、时间来完成了。
    

    布隆过滤器(推荐)

    就是引入了k(k>1)k(k>1)个相互独立的哈希函数,保证在给定的空间、误判率下,完成元素判重的过程。
    它的优点是空间效率和查询时间都远远超过一般的算法,缺点是有一定的误识别率和删除困难。
    Bloom-Filter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多个不同的Hash函数来解决“冲突”。
    Hash存在一个冲突(碰撞)的问题,用同一个Hash得到的两个URL的值有可能相同。为了减少冲突,我们可以多引入几个Hash,如果通过其中的一个Hash值我们得出某元素不在集合中,那么该元素肯定不在集合中。只有在所有的Hash函数告诉我们该元素在集合中时,才能确定该元素存在于集合中。这便是Bloom-Filter的基本思想。
    Bloom-Filter一般用于在大数据量的集合中判定某元素是否存在。
    受提醒补充:缓存穿透与缓存击穿的区别
    缓存击穿:指一个key非常热点,大并发集中对这个key进行访问,当这个key在失效的瞬间,仍然持续的大并发访问就穿破缓存,转而直接请求数据库。
    解决方案;在访问key之前,采用SETNX(set if not exists)来设置另一个短期key来锁住当前key的访问,访问结束再删除该短期key。
    

    redis的数据类型,以及每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场景

    (一)String
    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最常规的set/get操作,value可以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一般做一些复杂的计数功能的缓存。
    (二)hash
    这里value存放的是结构化的对象,比较方便的就是操作其中的某个字段。博主在做单点登录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数据结构存储用户信息,以cookieId作为key,设置30分钟为缓存过期时间,能很好的模拟出类似session的效果。
    (三)list
    使用List的数据结构,可以做简单的消息队列的功能。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利用lrange命令,做基于redis的分页功能,性能极佳,用户体验好。本人还用一个场景,很合适—取行情信息。就也是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场景。LIST可以很好的完成排队,先进先出的原则。
    (四)set
    因为set堆放的是一堆不重复值的集合。所以可以做全局去重的功能。为什么不用JVM自带的Set进行去重?因为我们的系统一般都是集群部署,使用JVM自带的Set,比较麻烦,难道为了一个做一个全局去重,再起一个公共服务,太麻烦了。
    另外,就是利用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可以计算共同喜好,全部的喜好,自己独有的喜好等功能。
    (五)sorted set
    sorted set多了一个权重参数score,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score进行排列。可以做排行榜应用,取TOP N操作。
    

    Redis 集群方案

    1.twemproxy,大概概念是,它类似于一个代理方式, 使用时在本需要连接 redis 的地方改为连接 twemproxy, 它会以一个代理的身份接收请求并使用一致性 hash 算法,将请求转接到具体 redis,将结果再返回 twemproxy。
    缺点: twemproxy 自身单端口实例的压力,使用一致性 hash 后,对 redis 节点数量改变时候的计算值的改变,数据无法自动移动到新的节点。
    
    2.codis,目前用的最多的集群方案,基本和 twemproxy 一致的效果,但它支持在 节点数量改变情况下,旧节点数据可恢复到新 hash 节点
    
    3.redis cluster3.0 自带的集群,特点在于他的分布式算法不是一致性 hash,而是 hash 槽的概念,以及自身支持节点设置从节点。具体看官方文档介绍。
    

    多机redis的部署,保证数据一致

    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发生写操作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从数据库,而一个从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库。
    

    Redis事务

    Redis事务功能是通过MULTI、EXEC、DISCARD和WATCH 四个原语实现的
    Redis会将一个事务中的所有命令序列化,然后按顺序执行。
    1.redis 不支持回滚“Redis 在事务失败时不进行回滚,而是继续执行余下的命令”, 所以 Redis 的内部可以保持简单且快速。
    2.如果在一个事务中的命令出现错误,那么所有的命令都不会执行;
    3.如果在一个事务中出现运行错误,那么正确的命令会被执行。
    注:redis的discard只是结束本次事务,正确命令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
    
    1)MULTI命令用于开启一个事务,它总是返回OK。 MULTI执行之后,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这些命令不会立即被执行,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当EXEC命令被调用时,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
    2)EXEC:执行所有事务块内的命令。返回事务块内所有命令的返回值,按命令执行的先后顺序排列。 当操作被打断时,返回空值 nil 。
    3)通过调用DISCARD,客户端可以清空事务队列,并放弃执行事务, 并且客户端会从事务状态中退出。
    4)WATCH 命令可以为 Redis 事务提供 check-and-set (CAS)行为。 可以监控一个或多个键,一旦其中有一个键被修改(或删除),之后的事务就不会执行,监控一直持续到EXEC命令。
    

    Redis实现分布式锁

    Redis为单进程单线程模式,采用队列模式将并发访问变成串行访问,且多客户端对Redis的连接并不存在竞争关系Redis中可以使用SETNX命令实现分布式锁。
    将 key 的值设为 value ,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 若给定的 key 已经存在,则 SETNX 不做任何动作
    
    解锁:使用 del key 命令就能释放锁
    解决死锁:
    1)通过Redis中expire()给锁设定最大持有时间,如果超过,则Redis来帮我们释放锁。
    2) 使用 setnx key “当前系统时间+锁持有的时间”和getset key “当前系统时间+锁持有的时间”组合的命令就可以实现。
    
  • 相关阅读:
    杭电OJ 输入输出练习汇总
    七月读书笔记
    情报分析报告阅读笔记
    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阅读笔记
    旁观者攻击
    域前置技术相关学习
    CC攻击和C2的区别
    DNS投毒学习分析总结
    数字证书2.0版本学习总结
    《在树洞里》-感悟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Army/p/1441663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