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图之强连通、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 Tarjan算法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16234613/article/details/77431043

    一、解释

    在有向图G中,如果两个顶点间至少存在一条互相可达路径,称两个顶点强连通(strongly connected)。如果有向图G的每两个顶点都强连通,称G是一个强连通图。非强连通图有向图的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为强连通分量(strongly connected components)。 
    求解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算法有很多,例如Kosaraju,Gabow和Tarjan算法,其中Gabow和Tarjan算法时间复杂度要优于Kosaraju。 
    理解: 
    如果单纯将其看出图的话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当我们将其看成树,就很容易了。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上图,如果两个点成强联通,那么显然在树中就会存在一个环,图中L-M-J-L和A-L-M-B-A成环所以组成的强联通分量。

    二、Tarjan算法

    Tarjan算法基于深度优先搜索树,其有两个重要变量DFN[u]:表示在深度搜索中遍历到该节点的次序。LOW(u)表示以u节点为树根,u及u以下树节点所能找到的最小次序号。注意Tarjan认为单个节点自身就是一个强联通分量,在处理数据时注意屏蔽。以上图为例,我们从A开始, 
    A:DFN[1] = 1; LOW(1)=1 
    L:DFN[2] = 2; LOW(2)=2 
    M:DFN[3] = 3; LOW(3)=3 
    J:DFN[4] = 4; LOW(4)=4 
    这时我们在J节点继续往下搜索时,发现L节点我们已经搜索过了,且L:LOW(2)=2,我们发现J:LOW(4)=4>L:LOW(2)=2,因此我们将其赋值LOW(4)=2,这说明此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环,代表一个强联通分量。 
    下面继续: 
    J:DFN[4] = 4; LOW(4)=2 
    M:DFN[3] = 3; LOW(3)=2 
    B:DFN[5] = 4; LOW(5)=5 
    发现B到A: 
    B:DFN[5] = 4; LOW(5)=1 
    开始返回更新: 
    M:DFN[3] = 3; LOW(3)=1 
    L:DFN[2] = 2; LOW(2)=1 
    A:DFN[1] = 1; LOW(1)=1 
    发现DFN=LOW(1),弹出栈。

    void tarjan(int u){
    
        DFN[u]=LOW[u]=++time; //次序从1开始,初始时由于默认将DFN[u]=LOW[u]都置为次序号
        // 将当前节点压栈,置位在栈中,已访问。
        visit[u]=1;
        s.push(u);
        instack[u]=1;
    
    
        //取u节点的下一路径节点v,当没有v可取时也说明深度搜索已经到达当前最底部,这是我们函数返回寻找另一条路径。
        for(int j=0;j<G[u].size();j++){
            int v=G[u][j];
            if(visit[v]==0){
                tarjan(v);
                // 在深度搜索返回时,如果v节点下存在子树,要将u节点的LOW[u]更新。
                LOW[u]=min(LOW[u],LOW[v]);
            }
            else if(instack[v]){
                // v节点已经被访问,并且在栈中,说明在当前路径上存在环,此处只是赋值,但并不代表在u子树的底下的多个节点没有比当前环更大的环。无法作为深度终止条件。
                LOW[u]=min(LOW[u],DFN[v]);
            }
        }
    
        int m;
        int num=0; //对一个环计数计数
        // 在深度搜索完结后返回时,判断DFN[u]==LOW[u],相等说明找到了一个环,将栈中节点弹出。注意tarjan算法认为单个节点也为环。
        if(DFN[u]==LOW[u]){
            // 将栈中节点弹出,并计数
            do{
                m=s.top();
                s.pop();
                instack[m]=0;
                num++;
            }while(m!=u);
    
            // 只有环内节点数大于两个才是真正环。
            if(num>1){
                // n个点两两相交(互相到达),则有n*(n-1)/2条连接线
                total+=num*(num-1)/2;
            }
        }
    
    }

    关于为啥只用访问一次: 
    开始疑惑,肯定会多条路径通过某一点,如果用visit记录访问记录的话,下一条路径不就会不能访问该点了吗?遂绘制丑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图当我们访问到6节点时发现有环,且到达底点,这时根据算法开始返回,同时将2-6-5这条环也遍历掉(此时5号已访问压栈且有LOW=1)。也就是说在返回到1号节点开始出栈时,我们已经把1号节点的子树全部访问了一遍,该成环的也做了标记。在1号节点下的子节点不会通向1号节点以上的节点,比如0号节点,不然1号只能算一个类似于2-6-5这条环。至于从0号到5号就不用再判断了。所以遍历一遍就行。我觉得巧妙之处在于在深度向前搜索过程并没有处理数据,而在深度返回过程中开始更新数据,记录找到的回路,并且到达子树根节点DFN[u]==LOW[u]才开始出栈。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朋友们,虽然这个世界日益浮躁起来,只要能够为了当时纯粹的梦想和感动坚持努力下去,不管其它人怎么样,我们也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走下去。
  • 相关阅读:
    spring中bean的生命周期
    【数据结构与算法】2.2 数组实现循环队列思路、代码
    【数据结构与算法】2.1、数组队列场景、思路、实现
    【Java 基础领域】手气红包实现思路、代码
    【数据结构与算法】1、稀疏数组场景、思路、代码实现
    【Java基础领域】 byte num = 100 没有强制类型转换,为什么也可以编译通过
    【程序人生】程序员发展的7大方向
    【读书笔记】老许的架构
    对于开发中为什么很少用设计模式的思考
    Java编程思想目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TSRUVF/p/930093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