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sync安装配置和scp信任主机配置[无需密码来传输](完全备份)_lsync自动备份

    一.Rsync同步设定
    1.安装
    1). yum install -y rsync
    2). rpm -ivh rsync
    3). tar zxvf rsync.tar.gz
    cd rsync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2.配置文件
    vi /etc/rsyncd.conf

    uid = root //备份以什么身份进行
    gid = root
    use chroot = no
    max connections = 4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rsyncd.lock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down] //设置认证的模块名
    path = /home/down/ //待同步文件的位置
    auth user = root //认证的用户名,如果没有,则表明是匿名用户
    uid = root
    gid = root
    read only = true //只读方式 如果为no为可读可写方式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认证密码文件放置位置
    认证文件格式
    vi /etc/rsyncd.secrets
    root:123456
    用户名:密码

    安全操作
    chmod 600 /etc/rsyncd.secrets


    3.启动
    /usr/local/bin/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启动更改默认873端口号 [可选:--address=172.18.16.89]
    /usr/bin/rsync --port=8081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这样写后在客户端使用则要指定端口
    rsync -vztopg --delete --progress --port=8081 root@192.168.1.30::down /www/website/

    4.开机自启动
    1). 制作脚本
    mkdir /usr/local/rsync
    vi /usr/local/rsync/start.sh
    /usr/local/bin/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chmod 777 /usr/local/rsync/start.sh

    2). 开机自启动
    vi /etc/rc.local
    /usr/local/rsync/start.sh


    5.配置备份服务器(另一台机器)[客户端]
    1).安装
    yum install -y rsync

    2).使用
    把服务器上的文件备份到本机 [向下备份]
    rsync -vztopg --delete --progress root@192.168.1.30::down /www/website/

    向上备份 本机恢复到服务器上
    rsync -vztopg --delete --progress /www/website/ root@192.168.1.30::down


    rsync参数的具体解释如下: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q, --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c, --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b, --backup 创建备份,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
    --backup-dir 将备份文件(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录下。
    -suffix=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软链结
    -L, --copy-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
    --copy-unsafe-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H, --hard-links 保留硬链结
    -p, --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S, --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
    -n, --dry-run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W, --whole-file 拷贝文件,不进行增量检测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
    -B, --block-size=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默认是700字节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
    --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
    --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没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force 强制删除目录,即使不为空
    --numeric-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
    --timeout=TIME IP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
    --size-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
    --modify-window=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默认为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创建临时文件
    --compare-dest=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z, --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认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
    --blocking-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
    --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一般都使用azv选项(如果windows与linux同步不建议使用这个参数)

    rsync详解之exclude排除文件:
    rsync -av --exclude "fire*" yjwan@172.16.251.241:/home/yjwan/bashshell /tmp
    那么fire打头的文件或者文件夹全部不会被复制

    限制传输的带宽:
    --bwlimit=300在选项上写入,这个表示300KB/s来传输

    -----------------------------------------------------------------------
    Lsync安装和配制

    wget http://lsyncd.googlecode.com/files/lsyncd-1.26.tar.gz
    tar zxvf lsyncd-1.26.tar.gz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lsyncd --enable-xml-config && make && make install

    配制: [这个安装在有更改的客户端,它一发现有更改就会调用rsync传到远程的服务器上,这个上面也是安装rsync但不用配制文件的]

    <lsyncd version="1">
    <settings>
    <debug/>
    <logfile filename="/var/log/lsyncd.log"/>
    <binary filename="/usr/local/rsync/bin/rsync"/> # rsync命令位置
    <pidfile filename="/var/run/lsyncd.pid"/>
    <callopts>
    <option text="-avz"/>
    <option text="--delete"/>
    <option text="--force"/>
    <exclude-file/>
    <source/>
    <destination/>
    </callopts>
    </settings>
    <directory>
    <source path="/bbb"/>     # 要监听的目录
    <target path="192.168.200.116::share"/> # 配制rsync的节点名称
    </directory>
    </lsyncd>

    启动:

    /usr/local/lsyncd/bin/lsyncd --conf=/usr/local/lsyncd/etc/lsyncd.conf.xml


    二.信任主机
    1.scp

    (本机)主机一
    root用户
    1.建立密钥
    ssh-keygen -t rsa
    生成了公钥了
    scp拷到远程主机二上
    scp /root/.ssh/id_rsa.pub 主机二用户名@192.168.1.155:/home/用户家目录

    主机二(192.168.1.155)
    到达指定用户的家目录下
    mkdir .ssh
    cat id_rsa.pub >> .ssh/authorized_keys
    chmod 700 .ssh
    chmod 600 .ssh/authorized_keys

    此时从主机一访问主机二将不再需要输入密码,但是是建立用户对应的用户才可以

    每周日的早上2点做一次完全备份
    crontab -e
    0 2 * * 0 /usr/bin/scp -rp wu@192.168.1.115:/website /主机一/website_$(date +%F)

    2.rsync [信任主机]

    ls /etc/xinetd.d

    rpm -qf /etc/xinetd.d/rsync

    rpm -q rsync

    vi /etc/xinetd.d/rsync

    disable=no 这个开启了这个服务

    service xinted restart 重新启动

    1.使用

    /usr/bin/rsync -arHz --delete 用户名@192.168.1.115:/website /本机/backup

  • 相关阅读:
    [BZOJ3223] [Tyvj1729] 文艺平衡树 (splay)
    [BZOJ3098] Hash Killer II
    [BZOJ3000] Big Number (Stirling公式)
    [BZOJ2048] [2009国家集训队] 书堆
    [BZOJ1707] [Usaco2007 Nov] tanning分配防晒霜 (贪心)
    BZOJ2482: [Spoj1557] Can you answer these queries II
    BZOJ2157: 旅游
    BZOJ2795: [Poi2012]A Horrible Poem
    BZOJ3681: Arietta
    BZOJ3218: a + b Problem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hwu/p/345851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