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 装饰器

    def w1(func):
        def inner():
            # 验证1
            # 验证2
            # 验证3
            return func()
        return inner
     
    @w1
    def f1():
        print 'f1'
    

    当写完这段代码后(函数未被执行、未被执行、未被执行),python解释器就会从上到下解释代码,步骤如下:

    1. def w1(func):  ==>将w1函数加载到内存
    2. @w1

    没错,从表面上看解释器仅仅会解释这两句代码,因为函数在没有被调用之前其内部代码不会被执行。

    从表面上看解释器着实会执行这两句,但是 @w1 这一句代码里却有大文章,@函数名 是python的一种语法糖。

    如上例@w1内部会执行一下操作:

      • 执行w1函数,并将 @w1 下面的 函数 作为w1函数的参数,即:@w1 等价于 w1(f1)
        所以,内部就会去执行:
            def inner:
                #验证
                return f1()   # func是参数,此时 func 等于 f1
            return inner     # 返回的 inner,inner代表的是函数,非执行函数
        其实就是将原来的 f1 函数塞进另外一个函数中
      • 将执行完的 w1 函数返回值赋值给@w1下面的函数的函数名
        w1函数的返回值是:
           def inner:
                #验证
                return 原来f1()  # 此处的 f1 表示原来的f1函数
        然后,将此返回值再重新赋值给 f1,即:
        新f1 = def inner:
                    #验证
                    return 原来f1() 
        所以,以后业务部门想要执行 f1 函数时,就会执行 新f1 函数,在 新f1 函数内部先执行验证,再执行原来的f1函数,然后将 原来f1 函数的返回值 返回给了业务调用者。
        如此一来, 即执行了验证的功能,又执行了原来f1函数的内容,并将原f1函数返回值 返回给业务调用着
  • 相关阅读:
    学会数据库读写分离、分表分库
    MySql数据主从同步配置
    数据库事务的四大特性以及事务的隔离级别
    tensor维度变换
    本地存储,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连连看项目实战之四(异步加载进度条)
    连连看项目实战之二(礼盒动画)
    连连看项目实战之三(解析配置表)
    连连看项目实战之一(搭建场景)
    设计模式(C#)——12责任链模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lan-babyblog/p/519101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