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浏览器的渲染原理,今天我们来讨论下更广泛的从输入URL到渲染出页面的过程。
1. 查询该URL是否有缓存
如果有,则直接返回,没有的话,下一步
2. 查询URL对应的IP
首先,到 host 文件查找,如果找到则返回。
如果没有找到,去访问 DNS 服务器(一般先访问本地路由器,没有再访问更高级的 DNS 服务器),最终得到对应的 IP
3. 建立 TCP 连接
首先,通过 IP 协议,指定 出发地 和 目的地
然后,通过 OSPF 协议,计算路由的最佳路径,得到路过的每个路由器的 IP地址
然后,再利用 ARP 计算出路径经过每个路由器的 MAC地址
最后再利用我们熟悉的3次握手,建立连接
4. 如果对方是Nginx服务器
一般会做负载均衡,根据 url 重写转发到真实处理请求的服务器
5. 根据HTTP状态码来执行对应行为
如果 200 那就继续解析
如果 300 的话会进行重定向
如果 400 或 500 的话就会报错
6. 如果返回来的是gzip格式(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浏览器会先解压。
7. 接收 html 字节流
首先,浏览器把接收到的一个个字节拼接成字符串
然后,通过词法分析,把字符串转换为一个个 Token
最后,根据 Token,通过语法分析,构建成 DOM 树
8. 接收 css 字节流
首先,浏览器把接收到的一个个字节拼接成字符串
然后,通过词法分析,把字符串转换为一个个 Token
最后,根据 Token,通过语法分析,构建成 CSSOM 树
9. 结合 CSSOM 和 DOM,生成 Render Tree
9. 遇到 script(有3种可能),如果有相关 DOM 操作,可以修改已构建部分的 DOM 树,从而改变 Render Tree
11. 调用 GPU 绘制,合成图层,将内容显示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