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TCP/IP与OSI参考模型原理

    网络是很重要同时也是很难理解的知识,这篇文章将会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记录有关网络的tcp与osi模型内容,不求专业深刻,但求通俗易懂也好。

    OSI参考模型

    OSI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相应的功能和协议,并且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各层的作用

    关于各层的作用这里做简单的概述:OSI参考模型是从下往上以1-7排层级,但这里根据图片顺序从上向下以1-7的次序简述每一层作用。

    1.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2. 表示层
      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3. 会话层
      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4. 传输层
      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我们通常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一层。端口号既是这里的“端”。
    5. 网络层
      本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一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
    6.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又分为2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7.物理层
      实际最终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物理层实现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都是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把OSI的七层模型对应层TCP/IP的五层模型


    在每一层都工作着不同的设备,比如我们常用的交换机就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一般的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

    在每一层实现的协议也各不同,即每一层的服务也不同.下图列出了每层主要的协议。

    介绍完网络的分层模型再看一下tcp/ip数据包的解封装过程,我简单的理解为:tcp/ip在数据收发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封包和解包的过程。


    在用户发出数据请求后,数据经过各层时都会被封装一层头部信息,当数据传到目的主机时,对方接受数据时又层层解封装。

    tcp/ip的传输原理

    tcp/ip在通信过程中通过数据包报文的方式进行通信。下图是tcp的报文格式

    tcp报文中比较重要的信息

    1. 序号:Seq序号,占32位,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2. 确认序号:Ack序号,占32位,只有ACK标志位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Ack=Seq+1。
    3. 标志位:共6个,即URG、ACK、PSH、RST、SYN、FIN等,具体含义如下:
      • URG: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有效。
      • ACK:确认序号有效。
      • 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交给应用层。
      • RST:重置连接。
      • SYN:发起一个新连接。
      • FIN:释放一个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
    (A)不要将确认序号Ack与标志位中的ACK搞混。
    (B)确认方Ack=发起方Req+1,两端配对。

    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所谓三次握手即建立TCP连接,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执行connect来触发,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处于CLOSED状态。主动打开连接的为客户端,被动打开连接的是服务器。

    TCP服务器进程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时刻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ISTEN(监听)状态;
    第一次握手
    TCP客户进程也是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然后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Client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x,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第二次握手
    Server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Client请求建立连接,Server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x+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y,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以确认连接请求,Server进入SYN_RCVD状态。
    第三次握手
    Client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x+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y+1,并向服务端发出确认信息,Server检查ack是否为y+1,ACK是否为1,序列号seq=x+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与Server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四次挥手

    所谓四次挥手(Four-Way Wavehand)即终止TCP连接,就是指断开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4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或服务端任一方执行close来触发,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由于TCP连接时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上图描述的即是如此。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第二次挥手
    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
    客户端进入FIN-WAIT-2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第三次挥手
    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结合上面的分解过程,再看一下整个握手挥手的过程


  • 相关阅读:
    十一、VueJs 填坑日记之使用Amaze ui调整列表和内容页面
    十、VueJs 填坑日记之在项目中使用Amaze UI
    九、VueJs 填坑日记之在项目中使用jQuery
    八、VueJs 填坑日记之参数传递及内容页面的开发
    七、VueJs 填坑日记之渲染一个列表
    六、VueJs 填坑日记之初识*.Vue文件
    jmeter连接mysql数据库
    Markdown基础语法
    Python自动化准备工作(pycharm安装)
    Android手机测试环境搭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ay/p/898651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