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资料

    1.Redis简介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但是解决了断电后数据完全丢失的情况,而且她支持更多无化的value类型,除了和string外,还支持lists(链表)、sets(集合)和zsets(有序集合)几种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

    2.Redis的性能

    下面是官方的bench-mark数据:

    The test was done with 50 simultaneous clients performing 100000 requests.

    The value SET and GET is a 256 bytes string.

    The Linux box is running Linux 2.6, it’s Xeon X3320 2.5Ghz.

    Text executed using the loopback interface (127.0.0.1).

    Results: about 110000 SETs per second, about 81000 GETs per second.

    更多详细数据请见官方bench-mark pagehttp://code.google.com/p/redis/wiki/Benchmarks

    3.安装Redis

    Redis的代码遵循ANSI-C编写,可以在所有POSIX系统(如Linux, *BSD, Mac OS X, Solaris等)上安装运行。而且Redis并不依赖任何非标准库,也没有编译参数必需添加。redis的安装出奇的简单,这可能也是他风靡的一个原因,让人很容易上手,不像某些东西,编译阶段就能让人完全绝望。

    先去官网下载源码:

    wget http://redis.googlecode.com/files/redis-2.4.6.tar.gz

    解压:

    tar –zxvf redis-2.4.6.tar.gz

    编译

    需要说明的事,redis的安装非常简单,已经有现成的Makefile文件,直接运行make命令即可。

    make

    make install

    Redis 由四个可执行文件:redis-benchmarkredis-cliredis-serverredis-stat 这四个文件,加上一个redis.conf就构成了整个redis的最终可用包。它们的作用如下:

    redis-serverRedis服务器的daemon启动程序

    redis-cliRedis命令行操作工具。当然,你也可以用telnet根据其纯文本协议来操作

    redis-benchmarkRedis性能测试工具,测试Redis在你的系统及你的配置下的读写性能

    redis-statRedis状态检测工具,可以检测Redis当前状态参数及延迟状况

    现在就可以启动redis了,redis只有一个启动参数,就是他的配置文件路径。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注意,默认复制过去的redis.conf文件的daemonize参数为no,所以redis不会在后台运行,这时要测试,我们需要重新开一个终端。修改为yes则为后台运行redis。另外配置文件中规定了pid文件,log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地址,如果有需要先修改,默认log信息定向到stdout.

    下面是redis.conf的主要配置参数的意义:

    daemonize:是否以后台daemon方式运行

    pidfilepid文件位置

    port:监听的端口号

    timeout:请求超时时间

    loglevellog信息级别

    logfilelog文件位置

    databases:开启数据库的数量

    save * *:保存快照的频率,第一个*表示多长时间,第三个*表示执行多少次写操作。在一定时间内执行一定数量的写操作时,自动保存快照。可设置多个条件。

    rdbcompression:是否使用压缩

    dbfilename:数据快照文件名(只是文件名,不包括目录)

    dir:数据快照的保存目录(这个是目录)

    appendonly:是否开启appendonlylog,开启的话每次写操作会记一条log,这会提高数据抗风险能力,但影响效率。

    appendfsyncappendonlylog如何同步到磁盘(三个选项,分别是每次写都强制调用fsync、每秒启用一次fsync、不调用fsync等待系统自己同步)

    这时你可以打开一个终端进行测试了,配置文件中默认的监听端口是6379

    我们可以开启一个Redis客户端进行测试

    [root@SNDA-192-168-1-114 ~]# redis-cli 
    Could not connect to Redis at 127.0.0.1:6379: Connection refused 
    not connected> exit 
    [root@SNDA-192-168-1-114 ~]#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root@SNDA-192-168-1-114 ~]# redis-cli 
    redis 127.0.0.1:6379> quit

    4.redis数据结构

    redis 的作者antirez曾称其为一个数据结构服务器(data structures server),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表述,redis的所有功能就是将数据以其固有的几种结构保存,并提供给用户操作这几种结构的接口。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在各种语言中的那些固有数据类型及其操作。

    redis目前提供四种数据类型:string,list,setzset(sorted set)Hash

    string是最简单的类型,你可以理解成与Memcached一模一个的类型,一个key对应一个value,其上支持的操作与Memcached的操作类似。但它的功能更丰富。

    list是一个链表结构,主要功能是pushpop、获取一个范围的所有值等等。操作中key理解为链表的名字。

    set是集合,和我们数学中的集合概念相似,对集合的操作有添加删除元素,有对多个集合求交并差等操作。操作中key理解为集合的名字。

    zsetset的一个升级版本,他在set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顺序属性,这一属性在添加修改元素的时候可以指定,每次指定后,zset会自动重新按新的值调整顺序。可以理解了有两列的mysql表,一列存value,一列存顺序。操作中key理解为zset的名字。

    Hash数据类型允许用户用Redis存储对象类型,Hash数据类型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当你存储的数据对象只有很少几个key值时,数据存储的内存消耗会很小.更多关于Hash数据类型的说明请见http://code.google.com/p/redis/wiki/Hashes

    在官网上给出了所有支持的接口列表,并副副附有详细的介绍,地址:

    http://code.google.com/p/redis/wiki/CommandReference

    另外,作者还提供了一个非常贴心的web命令行模拟页面,供初学者试用redis,地址:

    http://try.redis-db.com/

    5.redis数据存储

    redis的存储分为内存存储、磁盘存储和log文件三部分,配置文件中有三个参数对其进行配置。

    save seconds updatessave配置,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这个可以多个条件配合,比如默认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就设置了三个条件。

    appendonly yes/no appendonly配置,指出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的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

    appendfsync no/always/everysec appendfsync配置,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

    6.redis主从配置

    redis支持master-slave的主从配置,配置方法是在从机的配置文件中指定slaveof参数为主机的ipport即可

    7.redis起步(链接整理)

    项目首页,下方是各种语言支持列表:

    http://code.google.com/p/redis/

    作者在wiki中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以使我们可以快速上手,地址:

    http://code.google.com/p/redis/wiki/TwitterAlikeExample

    同时作者推荐的另一个教程,地址:

    http://labs.alcacoop.it/doku.php?id=articles:redis_land

    一个redis爱好者创建的相关问题讨论网站:

    http://www.rediscookbook.org/

    为什么使用 Redis及其产品定位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q-why-choose-redis

    Redis内存使用优化与存储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q-redis-memory-usage-optimization-storage

     

     

     

     

     

    前几天微博发生了一起大的系统故障,很多技术的朋友都比较关心,其中的原因不会超出James Hamilton在On Designing and Deploying Internet-Scale Service(1)概括的那几个范围,James第一条经验“Design for failure”是所有互联网架构成功的一个关键。互联网系统的工程理论其实非常简单,James paper中内容几乎称不上理论,而是多条实践经验分享,每个公司对这些经验的理解及执行力决定了架构成败。

    题外话说完,最近又研究了Redis。去年曾做过一个MemcacheDB, Tokyo Tyrant, Redis performance test,到目前为止,这个benchmark结果依然有效。这1年我们经历了很多眼花缭乱的key value存储产品的诱惑,从Cassandra的淡出(Twitter暂停在主业务使用)到HBase的兴起(Facebook新的邮箱业务选用HBase(2)),当再回头再去看Redis,发现这个只有1万多行源代码的程序充满了神奇及大量未经挖掘的特性。Redis性能惊人,国内前十大网站的子产品估计用1台Redis就可以满足存储及Cache的需求。除了性能印象之外,业界其实普遍对Redis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本文提出一些观点供大家探讨。

    1. Redis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结果影响了我们怎么用Redis。如果你认为Redis是一个key value store, 那可能会用它来代替MySQL;如果认为它是一个可以持久化的cache, 可能只是它保存一些频繁访问的临时数据。Redis是REmote DIctionary Server的缩写,在Redis在官方网站的的副标题是A persistent key-value database with built-in net interface written in ANSI-C for Posix systems,这个定义偏向key value store。还有一些看法则认为Redis是一个memory database,因为它的高性能都是基于内存操作的基础。另外一些人则认为Redis是一个data structure server,因为Redis支持复杂的数据特性,比如List, Set等。对Redis的作用的不同解读决定了你对Redis的使用方式。

    互联网数据目前基本使用两种方式来存储,关系数据库或者key value。但是这些互联网业务本身并不属于这两种数据类型,比如用户在社会化平台中的关系,它是一个list,如果要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就需要转换成一种多行记录的形式,这种形式存在很多冗余数据,每一行需要存储一些重复信息。如果用key value存储则修改和删除比较麻烦,需要将全部数据读出再写入。Redis在内存中设计了各种数据类型,让业务能够高速原子的访问这些数据结构,并且不需要关心持久存储的问题,从架构上解决了前面两种存储需要走一些弯路的问题。

    2. Redis不可能比Memcache快

    很多开发者都认为Redis不可能比Memcached快,Memcached完全基于内存,而Redis具有持久化保存特性,即使是异步的,Redis也不可能比Memcached快。但是测试结果基本是Redis占绝对优势。一直在思考这个原因,目前想到的原因有这几方面。

    Libevent。和Memcached不同,Redis并没有选择libevent。Libevent为了迎合通用性造成代码庞大(目前Redis代码还不到libevent的1/3)及牺牲了在特定平台的不少性能。Redis用libevent中两个文件修改实现了自己的epoll event loop(4)。业界不少开发者也建议Redis使用另外一个libevent高性能替代libev,但是作者还是坚持Redis应该小巧并去依赖的思路。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是编译Redis之前并不需要执行./configure。

    CAS问题。CAS是Memcached中比较方便的一种防止竞争修改资源的方法。CAS实现需要为每个cache key设置一个隐藏的cas token,cas相当value版本号,每次set会token需要递增,因此带来CPU和内存的双重开销,虽然这些开销很小,但是到单机10G+ cache以及QPS上万之后这些开销就会给双方相对带来一些细微性能差别(5)。

    3. 单台Redis的存放数据必须比物理内存小

    Redis的数据全部放在内存带来了高速的性能,但是也带来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一个中型网站有100万注册用户,如果这些资料要用Redis来存储,内存的容量必须能够容纳这100万用户。但是业务实际情况是100万用户只有5万活跃用户,1周来访问过1次的也只有15万用户,因此全部100万用户的数据都放在内存有不合理之处,RAM需要为冷数据买单。

    这跟操作系统非常相似,操作系统所有应用访问的数据都在内存,但是如果物理内存容纳不下新的数据,操作系统会智能将部分长期没有访问的数据交换到磁盘,为新的应用留出空间。现代操作系统给应用提供的并不是物理内存,而是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的概念。

    基于相同的考虑,Redis 2.0也增加了VM特性。让Redis数据容量突破了物理内存的限制。并实现了数据冷热分离。

    4. Redis的VM实现是重复造轮子

    Redis的VM依照之前的epoll实现思路依旧是自己实现。但是在前面操作系统的介绍提到OS也可以自动帮程序实现冷热数据分离,Redis只需要OS申请一块大内存,OS会自动将热数据放入物理内存,冷数据交换到硬盘,另外一个知名的“理解了现代操作系统(3)”的Varnish就是这样实现,也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

    作者antirez在解释为什么要自己实现VM中提到几个原因(6)。主要OS的VM换入换出是基于Page概念,比如OS VM1个Page是4K, 4K中只要还有一个元素即使只有1个字节被访问,这个页也不会被SWAP, 换入也同样道理,读到一个字节可能会换入4K无用的内存。而Redis自己实现则可以达到控制换入的粒度。另外访问操作系统SWAP内存区域时block进程,也是导致Redis要自己实现VM原因之一。

    5. 用get/set方式使用Redis

    作为一个key value存在,很多开发者自然的使用set/get方式来使用Redis,实际上这并不是最优化的使用方法。尤其在未启用VM情况下,Redis全部数据需要放入内存,节约内存尤其重要。

    假如一个key-value单元需要最小占用512字节,即使只存一个字节也占了512字节。这时候就有一个设计模式,可以把key复用,几个key-value放入一个key中,value再作为一个set存入,这样同样512字节就会存放10-100倍的容量。

    这就是为了节约内存,建议使用hashset而不是set/get的方式来使用Redis,详细方法见参考文献(7)。

    6. 使用aof代替snapshot

    Redis有两种存储方式,默认是snapshot方式,实现方法是定时将内存的快照(snapshot)持久化到硬盘,这种方法缺点是持久化之后如果出现crash则会丢失一段数据。因此在完美主义者的推动下作者增加了aof方式。aof即append only mode,在写入内存数据的同时将操作命令保存到日志文件,在一个并发更改上万的系统中,命令日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管理维护成本非常高,恢复重建时间会非常长,这样导致失去aof高可用性本意。另外更重要的是Redis是一个内存数据结构模型,所有的优势都是建立在对内存复杂数据结构高效的原子操作上,这样就看出aof是一个非常不协调的部分。

    其实aof目的主要是数据可靠性及高可用性,在Redis中有另外一种方法来达到目的:Replication。由于Redis的高性能,复制基本没有延迟。这样达到了防止单点故障及实现了高可用。

    小结

    要想成功使用一种产品,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特性。Redis性能突出,如果能够熟练的驾驭,对国内很多大型应用具有很大帮助。希望更多同行加入到Redis使用及代码研究行列。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1-02/32700.htm

  • 相关阅读:
    cpu进程调度---RT Throttling【转】
    Google 开发新的开源系统 Fuchsia
    牛人博客!!!各大招聘网站信息实时查询浏览【转】
    ARM多核处理器启动过程分析【转】
    Linux 下多核CPU知识【转】
    Android的init过程(二):初始化语言(init.rc)解析【转】
    In_interrupt( ) 和In_irq( )【转】
    jiffies溢出与时间先后比较-time_after,time_before【转】
    Linux系统的中断、系统调用和调度概述【转】
    linux中断的上半部和下半部 【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yihen/p/128306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