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 code practice(三):链表、栈、队列

    1、删除链表中重复节点

    在一个排序的链表中,存在重复的结点,请删除该链表中重复的结点,重复的结点不保留,返回链表头指针。 例如,链表1->2->3->3->4->4->5 处理后为 1->2->5。

    class Solution:
        def deleteDuplication(self, pHead):
            # write code here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if not pHead:
                return None
            pPreNode = None #存储要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pNode = pHead #定义起始节点
            #开始循环
            while pNode:
                pNext = pNode.next
                needDelete = False
                #判断相邻的两个节点值是否相等
                if pNext and pNext.val == pNode.val:
                    needDelete = True
                #如果不相等就后移一个, pPreNode指向最前面的节点
                if not needDelete:
                    pPreNode = pNode
                    pNode = pNode.next
                #如果相等就开始删除
                else:
                    val = pNode.val #初始化要删除节点的值
                    pDeleteNode = pNode #定义要删除的节点
                    #判断当前要删除的节点是否和val相等以及是否为空
                    while pDeleteNode and pDeleteNode.val == val:
                        pNext = pDeleteNode.next
                        del pDeleteNode #删除节点
                        pDeleteNode = pNext #节点后移
                    #如果要删除的节点包含初始的头结点,那就需要将头结点移到当前节点的位置
                    if not pPreNode:
                        pHead = pNext
                    #如果要删除的节点不包含头结点,则将节点进行连接
                    else:
                        pPreNode.next = pNext
                    #开始从最新的节点开始遍历
                    pNode = pNext
            #返回头结点
            return pHead
    class Solution:
        def deleteDuplicates(self, head: ListNode) -> ListNode:
            ans = head
            while head != None:
                if head.next != None and head.next.val == head.val:
                    head.next = head.next.next
                else:
                    head = head.next
            return ans
    class Solution:
        def deleteDuplication(self, pHead):
            # write code here
            if not pHead or not pHead.next:#如果链表为空或只有一个元素,直接返回
                return pHead
            if pHead.val==pHead.next.val:#如果当前结点与下一结点重复,继续查找是否还有重复的
                p=pHead.next.next
                while p and p.val==pHead.val:#如果p结点不为空且其值与当前重复的结点(pHead)相等
                    p=p.next#p继续往后移位查找,直到没有重复的
                return self.deleteDuplication(p)#递归调用函数对头结点为p的链表进行处理
            #如果当前结点与下一结点不重复,递归调用函数对头结点为pHead.next的链表进行处理
            pHead.next=self.deleteDuplication(pHead.next)
            return pHead

    2、链表中环的入口节点

    给一个链表,若其中包含环,请找出该链表的环的入口结点,否则,输出null。

    思路1:使用辅助存储空间。遍历链表,环的存在,遍历遇见的第一个重复的即为入口节点。

    class Solution:
        def EntryNodeOfLoop(self, pHead):
            # write code here
            List=[]
            p=pHead
            while p:
                if p in List:
                    return p
                else:
                    List.append(p)
                p=p.next

    思路2:

    用快慢指针判断有没有环;

    若有,返回快慢指针相遇时的指针,此时指针必定相遇在环中;

    遍历环,得到环的数目n;

    一个指针先走n步,另一个指针再开始走(它们速度相同),它们相遇的地方就是入口(解释:假设链表起始位置到环的入口节点距离为k,当后走的指针移动k步到达入口结点时,先走的指针移动距离为n+k,刚好多走了一个环的距离,所以又移动到了入口结点,此时两指针相遇)。

    class Solution:
        def EntryNodeOfLoop(self, pHead):
            # write code here
            #判断是否有环,以及得到相遇节点
            meetingNode = self.MeetingNode(pHead)
            if not meetingNode:
                return None
            #得到环节点的数目
            nodenum = 1
            pNode = meetingNode
            while pNode.next != meetingNode:
                pNode = pNode.next
                nodenum += 1
            #寻找入口结点
            pNode1 = pHead
            for i in range(nodenum):
                pNode1 = pNode1.next
            pNode2 = pHead
            while pNode1 != pNode2:
                pNode1 = pNode1.next
                pNode2 = pNode2.next
            return pNode1
        def MeetingNode(self, pHead):
            if not pHead:
                return False
            fast = pHead
            slow = pHead
            while fast and fast.next and fast.next.next:
                fast = fast.next.next #之前写错成fast= phead.next.next
                slow = slow.next
                if fast == slow:
                    return fast
            return False

    关于快慢指针,通俗解释:

    首先创建两个指针1和2(在java里就是两个对象引用),同时指向这个链表的头节点。然后开始一个大循环,在循环体中,让指针1每次向下移动一个节点,让指针2每次向下移动两个节点,然后比较两个指针指向的节点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判断出链表有环,如果不同,则继续下一次循环。

    例如链表A->B->C->D->B->C->D,两个指针最初都指向节点A,进入第一轮循环,指针1移动到了节点B,指针2移动到了C。第二轮循环,指针1移动到了节点C,指针2移动到了节点B。第三轮循环,指针1移动到了节点D,指针2移动到了节点D,此时两指针指向同一节点,判断出链表有环。

    此方法也可以用一个更生动的例子来形容:在一个环形跑道上,两个运动员在同一地点起跑,一个运动员速度快,一个运动员速度慢。当两人跑了一段时间,速度快的运动员必然会从速度慢的运动员身后再次追上并超过,原因很简单,因为跑道是环形的。
    3、用两个栈实现队列

    用两个栈来实现一个队列,完成队列的Push和Pop操作。 队列中的元素为int类型。

    分析:

    队列的特性是:“先入先出”,栈的特性是:“先入后出”

    当我们向模拟的队列插入数 a,b,c 时,假设插入的是 stack1,此时的栈情况为:

    • 栈 stack1:{a,b,c}
    • 栈 stack2:{}

    当需要弹出一个数,根据队列的"先进先出"原则,a 先进入,则 a 应该先弹出。但是此时 a 在 stack1 的最下面,将 stack1 中全部元素逐个弹出压入 stack2,现在可以正确的从 stack2 中弹出 a,此时的栈情况为:

    • 栈 stack1:{}
    • 栈 stack2:{c,b}

    继续弹出一个数,b 比 c 先进入"队列",b 弹出,注意此时 b 在 stack2 的栈顶,可直接弹出,此时的栈情况为:

    • 栈 stack1:{}
    • 栈 stack2:{c}

    此时向模拟队列插入一个数 d,还是插入 stack1,此时的栈情况为:

    • 栈 stack1:{d}
    • 栈 stack2:{c}

    弹出一个数,c 比 d 先进入,c 弹出,注意此时 c 在 stack2 的栈顶,可直接弹出,此时的栈情况为:

    • 栈 stack1:{d}
    • 栈 stack2:{}

    根据上述栗子可得出结论:

    1.当插入时,直接插入 stack1.

    2.当弹出时,当 stack2 不为空,弹出 stack2 栈顶元素,如果 stack2 为空,将 stack1 中的全部数逐个出栈,然后入栈 stack2,再弹出 stack2 栈顶元素。即stack1用作入队列,stack2用作出队列

    代码很简单

    # -*- coding:utf-8 -*-
    class Solution:
        def __init__(self):
            self.stack1 = []
            self.stack2 = []
            
        def push(self, node):
            # write code here
            self.stack1.append(node)
            
        def pop(self):
            # return xx
            if self.stack2 == []:
                while self.stack1:
                    self.stack2.append(self.stack1.pop())
            return self.stack2.pop()

    4、滑动窗口的最大值

    给定一个数组和滑动窗口的大小,找出所有滑动窗口里数值的最大值。例如,如果输入数组{2,3,4,2,6,2,5,1}及滑动窗口的大小3,那么一共存在6个滑动窗口,他们的最大值分别为{4,4,6,6,6,5}; 针对数组{2,3,4,2,6,2,5,1}的滑动窗口有以下6个: {[2,3,4],2,6,2,5,1}, {2,[3,4,2],6,2,5,1}, {2,3,[4,2,6],2,5,1}, {2,3,4,[2,6,2],5,1}, {2,3,4,2,[6,2,5],1}, {2,3,4,2,6,[2,5,1]}。

    先上代码:

    class Solution:
        def maxInWindows(self, num, size):
            # write code here
            i = 0 #i表示当前窗口中的最后一个数字下标
            queue = [] #存放可能是最大值的元素的下标,注意存放的是下标。
            res = [] #存放最大值元素
            while size > 0 and i < len(num):
                #判断queue[0]是否还在当前窗口中
                if len(queue)>0 and i-size+1 > queue[0]:#仔细琢磨if中的第二个限制条件
                    queue.pop(0) #如果queue非空,且queue中第一个下标即queue[0]小于当前窗口的最左端元素的下标索引,则删除queue[0].否则不执行出队操作。
                #如果有num[i]更大,那么目前队列中的队尾数字不可能成为最大值的下标,删除它
                while len(queue)>0 and num[queue[-1]] < num[i]:
                    queue.pop()
                queue.append(i)
                #i=size-1时,第一个窗口建立完成,开始记录最大下标
                if i >= size - 1:
                    res.append(num[queue[0]])
                i += 1
            return res

    这道题目leetcode难度:困难。所以逻辑想清楚。这个解法用的双端队列思想。

    关于这一句:

    if len(queue)>0 and i-size+1 > queue[0]:

    解释一下,顺便勾勒整个代码实现逻辑:

    比如, {[2,3,4],2,6,2,5,1} ,第一个窗口尚未构建完成的时候,len(queue)>0好理解,下面分析:

    i-size+1 > queue[0]

    第一次滑动刚开始,第一个元素值是2,下标i=0,显然不满足上述if条件,同理也不满足接下来的两个条件,所以不执行对应语句,第一次只能执行的语句是:

    queue.append(i)

    i += 1

    此时i更新为1,对应的元素值为3.继续新一轮条件判断,此时len(queue)=1,queue[0] =0,所以i-size+1 = 1-3+1 = -1,-1不满足>queue[0]的条件,故仍然不执行第一个条件下的语句,

    以此类推,继续判断即可。

    5、从尾到头打印链表

    输入一个链表,按链表从尾到头的顺序返回一个ArrayList。

    直接法:从头到尾遍历,然后逆序输出

    class Solution:
        # 返回从尾部到头部的列表值序列,例如[1,2,3]
        def printListFromTailToHead(self, listNode):
            # write code here
            res = []
            while listNode:
                res.append(listNode.val)
                listNode = listNode.next
            return res[::-1]

    跟上述方法逻辑一致,但是用栈再规范实现一遍:

    class Solution:
        # 返回从尾部到头部的列表值序列,例如[1,2,3]
        def printListFromTailToHead(self, listNode):
            # write code here
            if not listNode:
                return []
            temp = []
            res = []
            while listNode:
                temp.append(listNode.val)
                listNode = listNode.next
            while temp:
                res.append(temp.pop())
            return res

    来一个据说大部分人一看就会,一写就废的递归

    class Solution:
        def printListFromTailToHead(self, listNode):
            res=[]
            def printListnode(listNode):
                # write code here
                if listNode:
                    printListnode(listNode.next)#先递归到最后一层
                    res.append(listNode.val)#添加值,退出函数,返回到上一层函数中的这行,继续添加值
            printListnode(listNode)
            return res

    6.相交链表

    编写一个程序,找到两个单链表相交的起始节点。

    如下面的两个链表:

     

    在节点 c1 开始相交。

    示例 1

    输入:intersectVal = 8, listA = [4,1,8,4,5], listB = [5,0,1,8,4,5], skipA = 2, skipB = 3
    输出:Reference of the node with value = 8
    输入解释:相交节点的值为 8 (注意,如果两个列表相交则不能为 0)。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4,1,8,4,5],链表 B 为 [5,0,1,8,4,5]。在 A 中,相交节点前有 2 个节点;在 B 中,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

    示例 2

    输入:intersectVal = 2, listA = [0,9,1,2,4], listB = [3,2,4], skipA = 3, skipB = 1
    输出:Reference of the node with value = 2
    输入解释:相交节点的值为 2 (注意,如果两个列表相交则不能为 0)。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0,9,1,2,4],链表 B 为 [3,2,4]。在 A 中,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在 B 中,相交节点前有 1 个节点。

    示例 3:

    输入:intersectVal = 0, listA = [2,6,4], listB = [1,5], skipA = 3, skipB = 2
    输出:null
    输入解释: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2,6,4],链表 B 为 [1,5]。由于这两个链表不相交,所以 intersectVal 必须为 0,而 skipA 和 skipB 可以是任意值。
    解释:这两个链表不相交,因此返回 null。

    注意:

    如果两个链表没有交点,返回 null.
    在返回结果后,两个链表仍须保持原有的结构。
    可假定整个链表结构中没有循环。
    程序尽量满足 O(n) 时间复杂度,且仅用 O(1) 内存。

    分析:很到位

    初始化 pA = headA, pB = headB,开始遍历。
    以上图为例,pA会先到达链表尾,当pA到达末尾时,重置pA为headB;同样的,当pB到达末尾时,重置pB为headA。当pA与pB相遇时,必然就是两个链表的交点。(来个动态脑图,一目了然)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因为这样的一个遍历过程,对pA而言,走过的路程即为a+c+b,对pB而言,即为b+c+a,显然a+c+b = b+c+a,这就是该算法的核心原理。

    即使两个链表没有相交点,事实上,仍然可以统一处理,因为这种情况意味着相交点就是null,也就是上图中的公共部分c没有了,从而递推式变成了pA: a+b,pB: b+a,这同样是成立的。

    code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getIntersectionNode(self, headA, headB):
            ha, hb = headA, headB
            while ha != hb:
                ha = ha.next if ha else headB
                hb = hb.next if hb else headA
            return ha

    7. 用栈实现队列

    使用栈实现队列的下列操作:

    push(x) -- 将一个元素放入队列的尾部。
    pop() -- 从队列首部移除元素。
    peek() -- 返回队列首部的元素。
    empty() -- 返回队列是否为空。
    示例:

    MyQueue queue = new MyQueue();

    queue.push(1);
    queue.push(2);
    queue.peek(); // 返回 1
    queue.pop(); // 返回 1
    queue.empty(); // 返回 false
    说明:

    你只能使用标准的栈操作 -- 也就是只有 push to top, peek/pop from top, size, 和 is empty 操作是合法的。
    你所使用的语言也许不支持栈。你可以使用 list 或者 deque(双端队列)来模拟一个栈,只要是标准的栈操作即可。
    假设所有操作都是有效的 (例如,一个空的队列不会调用 pop 或者 peek 操作)。

    分析:

    挺简单的,注意逻辑要严密。

    class MyQueue:
    
        def __init__(self):
            """
            Initialize your data structure here.
            """
            self.A = []
            self.B = []
            
        def push(self, x: int) -> None:
            """
            Push element x to the back of queue.
            """
            self.A.append(x)
            
    
        def pop(self) -> int:
            """
            Removes the element from in front of queue and returns that element.
            """
            if self.empty():
                return
            if len(self.B) == 0:
                while len(self.A) != 0:
                    self.B.append(self.A.pop())
                return self.B.pop()
            else:
                return self.B.pop()
            
        def peek(self) -> int:
            """
            Get the front element.
            """
            if self.empty():
                return
            if len(self.B) == 0:
                while len(self.A) != 0:
                    self.B.append(self.A.pop())
                return self.B[-1]
            else:
                return self.B[-1]
    
        def empty(self) -> bool:
            """
            Returns whether the queue is empty.
            """
            if len(self.B)==0 and len(self.A)==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相关阅读:
    xlrd模块
    魔法路由ViewSetMixin
    AES加密
    orm的增删改查
    引入方式+样式+选择器
    视图+sql注入+事务+存储过程
    mysql用户管理+pymysql模块
    记录的详细操作
    约束
    一次http请求参数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riel-dreamland/p/1261940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