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因为没有完全理解,所以搬运了代码、笔记等方便后续查看。
所有java学习内容来源:黑马程序员
Junit单元测试
Junit单元测试:黑盒测试(不关注内部逻辑,只关注输入输出),白盒测试(关注执行流程,需要些代码)。
测试类使用对应定义的测试类(测试用例,类名为XxxTest,包名为xxx.xxx.test等),方法名为testXxx,返回值void,参数列表为空,@Test注解使得独立运行(测试)。需要导入Junit依赖。
然后通过编译器调用测试类中的测试方法即可。测试通过为绿色(编译成功)。
断言类Assert,包含方法assertEquals方法,定义期望的值为指定值,用于判断运算是否成功。
定义好:init方法,初始化,用于资源申请,添加@Before方法。close方法,结束后执行,用于释放资源,使用@After(抛出异常仍然会执行)。
反射
反射,用于框架设计。将类的各个组成部分封装成其他对象。
Class类对象,用于描述字节码文件(成员变量Field,构造方法Constructor,成员方法Method等),封装为其他对象,用于创建对象。最后执行。
它使得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操作对象(代码自动补全),也可以解耦,提高程序拓展性。
Class.forName("全类名(包名加类名)")方法(配置文件中使用),可以将字节码文件加载到内存。获取Class对象(加载的*.class文件)。
已经在内存中的类,通过类名.class变量(参数传递中使用),获取Class对象。在运行时,通过对象.getClass方法(多用于对象获取字节码)(在Object类中定义),获取Class对象。
Class的功能如:获取成员变量,构造方法,成员方法,类名。等,
获取了Field的对象后,可以通过get和set方法设置访问值等。获取Constructor对象,可以返回构造函数返回创建对象。
获取了Method对象后,可以通过invoke方法,执行方法等。
注解
注解:用于编写文档(生成文档html,使用javadoc命令,ANSI编码),
代码分析,
编写检查(系统预定义的,@Override是否继承,@Deprecated过时的内容,@SuppressWarning压制警告(传入all,不再警告))。
自定义注解,格式为:元注解和后面几行。格式如public @interface MyAnno{}等,javap可以将class文件反编译。
注解本质上为接口(继承Annotation),其包含一些属性,属性后有括号,使用defalut可以赋初始值。使用注解过程添加括号,然后传入参数给定义的注解属性赋值。
元注解:用于自定义注解过程使用的注解,(@Target注解的作用位置设置,@Retention注解的保留阶段(字节码、类、运行时),@Documented是否被抽取到API文档中,@Inherited该注解是否被子类继承 )
一些要求,具体见附录笔记。
注解定义可以传入一些参数,并解析注解,能够简化框架的制作。具体见代码。
注解可以规范化方法,自定义注解可以验证该方法是否错误并输出(到文件)。见代码。
反射使用--定义"框架"和调用
pro.properties
className=cn.itcast.domain.Student methodName=sleep
ReflectTest.java
package cn.itcast.reflect; import cn.itcast.domain.Person; import cn.itcast.domain.Student;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 * 框架类 */ public class Reflec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可以创建任意类的对象,可以执行任意方法 /* 前提:不能改变该类的任何代码。可以创建任意类的对象,可以执行任意方法 */ /* Person p = new Person(); p.eat();*/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stu.sleep();*/ //1.加载配置文件 //1.1创建Properties对象 Properties pro = new Properties(); //1.2加载配置文件,转换为一个集合 //1.2.1获取class目录下的配置文件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ReflectTest.class.getClassLoader(); InputStream is = classLoader.getResourceAsStream("pro.properties"); pro.load(is); //2.获取配置文件中定义的数据 String className = pro.getProperty("className"); String methodName = pro.getProperty("methodName"); //3.加载该类进内存 Class cls = Class.forName(className); //4.创建对象 Object obj = cls.newInstance(); //5.获取方法对象 Method method = cls.getMethod(methodName); //6.执行方法 method.invoke(obj); } }
注解使用--定义"框架"和调用函数
Pro.java
package cn.itcast.annota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ElementType;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Target; /** * 描述需要执行的类名,和方法名 */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Pro { String className(); String methodName(); }
ReflectTest.java
package cn.itcast.annota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 * 框架类 */ @Pro(className = "cn.itcast.annotation.Demo1",methodName = "show") public class Reflec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前提:不能改变该类的任何代码。可以创建任意类的对象,可以执行任意方法 */ //1.解析注解 //1.1获取该类的字节码文件对象 Class<ReflectTest> reflectTestClass = ReflectTest.class; //2.获取上边的注解对象 //其实就是在内存中生成了一个该注解接口的子类实现对象 /* public class ProImpl implements Pro{ public String className(){ return "cn.itcast.annotation.Demo1"; } public String methodName(){ return "show"; } } */ Pro an = reflectTestClass.getAnnotation(Pro.class); //3.调用注解对象中定义的抽象方法,获取返回值 String className = an.className(); String methodName = an.methodName(); System.out.println(className); System.out.println(methodName); //3.加载该类进内存 Class cls = Class.forName(className); //4.创建对象 Object obj = cls.newInstance(); //5.获取方法对象 Method method = cls.getMethod(methodName); //6.执行方法 method.invoke(obj); } }
注解使用--代码检测和规范
Calculator.java
package cn.itcast.annotation.demo; /** * 小明定义的计算器类 */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加法 @Check public void add(){ String str = null; str.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1 + 0 =" + (1 + 0)); } //减法 @Check public void sub(){ System.out.println("1 - 0 =" + (1 - 0)); } //乘法 @Check public void mul(){ System.out.println("1 * 0 =" + (1 * 0)); } //除法 @Check public void div(){ System.out.println("1 / 0 =" + (1 / 0));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永无bug..."); } }
TestCheck.java
package cn.itcast.annotation.demo;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ElementType;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Target;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public @interface Check { }
TestCheck.java
package cn.itcast.annotation.demo; 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 import java.io.FileWrit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 * 简单的测试框架 * * 当主方法执行后,会自动自行被检测的所有方法(加了Check注解的方法),判断方法是否有异常,记录到文件中 */ public class TestChe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1.创建计算器对象 Calculator c = new Calculator(); //2.获取字节码文件对象 Class cls = c.getClass(); //3.获取所有方法 Method[] methods = cls.getMethods(); int number = 0;//出现异常的次数 BufferedWriter bw = 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bug.txt")); for (Method method : methods) { //4.判断方法上是否有Check注解 if(method.isAnnotationPresent(Check.class)){ //5.有,执行 try { method.invoke(c); } catch (Exception e) { //6.捕获异常 //记录到文件中 number ++; bw.write(method.getName()+ " 方法出异常了"); bw.newLine(); bw.write("异常的名称:" + e.getCause().getClass().getSimpleName()); bw.newLine(); bw.write("异常的原因:"+e.getCause().getMessage()); bw.newLine(); bw.write("--------------------------"); bw.newLine(); } } } bw.write("本次测试一共出现 "+number+" 次异常"); bw.flush(); bw.close(); } }
附录笔记
# 今日内容 1. Junit单元测试 2. 反射 3. 注解 ## Junit单元测试: * 测试分类: 1. 黑盒测试:不需要写代码,给输入值,看程序是否能够输出期望的值。 2. 白盒测试:需要写代码的。关注程序具体的执行流程。 * Junit使用:白盒测试 * 步骤: 1. 定义一个测试类(测试用例) * 建议: * 测试类名:被测试的类名Test CalculatorTest * 包名:xxx.xxx.xx.test cn.itcast.test 2. 定义测试方法:可以独立运行 * 建议: * 方法名:test测试的方法名 testAdd() * 返回值:void * 参数列表:空参 3. 给方法加@Test 4. 导入junit依赖环境 * 判定结果: * 红色:失败 * 绿色:成功 * 一般我们会使用断言操作来处理结果 * Assert.assertEquals(期望的结果,运算的结果); * 补充: * @Before: * 修饰的方法会在测试方法之前被自动执行 * @After: * 修饰的方法会在测试方法执行之后自动被执行 ## 反射:框架设计的灵魂 * 框架:半成品软件。可以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简化编码 * 反射:将类的各个组成部分封装为其他对象,这就是反射机制 * 好处: 1. 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操作这些对象。 2. 可以解耦,提高程序的可扩展性。 * 获取Class对象的方式: 1. Class.forName("全类名"):将字节码文件加载进内存,返回Class对象 * 多用于配置文件,将类名定义在配置文件中。读取文件,加载类 2. 类名.class:通过类名的属性class获取 * 多用于参数的传递 3. 对象.getClass():getClass()方法在Object类中定义着。 * 多用于对象的获取字节码的方式 * 结论: 同一个字节码文件(*.class)在一次程序运行过程中,只会被加载一次,不论通过哪一种方式获取的Class对象都是同一个。 * Class对象功能: * 获取功能: 1. 获取成员变量们 * Field[] getFields() :获取所有public修饰的成员变量 * Field getField(String name) 获取指定名称的 public修饰的成员变量 * Field[] getDeclaredFields() 获取所有的成员变量,不考虑修饰符 * Field getDeclaredField(String name) 2. 获取构造方法们 *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s() * Constructor<T> getConstructor(类<?>... parameterTypes) * Constructor<T> getDeclaredConstructor(类<?>... parameterTypes) *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s() 3. 获取成员方法们: * Method[] getMethods() * Method getMethod(String name, 类<?>... parameterTypes) *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s() *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String name, 类<?>... parameterTypes) 4. 获取全类名 * String getName() * Field:成员变量 * 操作: 1. 设置值 * void set(Object obj, Object value) 2. 获取值 * get(Object obj) 3. 忽略访问权限修饰符的安全检查 * setAccessible(true):暴力反射 * Constructor:构造方法 * 创建对象: * T newInstance(Object... initargs) * 如果使用空参数构造方法创建对象,操作可以简化:Class对象的newInstance方法 * Method:方法对象 * 执行方法: *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 获取方法名称: * String getName:获取方法名 * 案例: * 需求:写一个"框架",不能改变该类的任何代码的前提下,可以帮我们创建任意类的对象,并且执行其中任意方法 * 实现: 1. 配置文件 2. 反射 * 步骤: 1. 将需要创建的对象的全类名和需要执行的方法定义在配置文件中 2. 在程序中加载读取配置文件 3. 使用反射技术来加载类文件进内存 4. 创建对象 5. 执行方法 ## 注解: * 概念:说明程序的。给计算机看的 * 注释:用文字描述程序的。给程序员看的 * 定义:注解(Annotation),也叫元数据。一种代码级别的说明。它是JDK1.5及以后版本引入的一个特性,与类、接口、枚举是在同一个层次。它可以声明在包、类、字段、方法、局部变量、方法参数等的前面,用来对这些元素进行说明,注释。 * 概念描述: * JDK1.5之后的新特性 * 说明程序的 * 使用注解:@注解名称 * 作用分类: ①编写文档:通过代码里标识的注解生成文档【生成文档doc文档】 ②代码分析:通过代码里标识的注解对代码进行分析【使用反射】 ③编译检查:通过代码里标识的注解让编译器能够实现基本的编译检查【Override】 * JDK中预定义的一些注解 * @Override :检测被该注解标注的方法是否是继承自父类(接口)的 * @Deprecated:该注解标注的内容,表示已过时 * @SuppressWarnings:压制警告 * 一般传递参数all @SuppressWarnings("all") * 自定义注解 * 格式: 元注解 public @interface 注解名称{ 属性列表; } * 本质:注解本质上就是一个接口,该接口默认继承Annotation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MyAnno extends 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 {} * 属性:接口中的抽象方法 * 要求: 1. 属性的返回值类型有下列取值 * 基本数据类型 * String * 枚举 * 注解 * 以上类型的数组 2. 定义了属性,在使用时需要给属性赋值 1. 如果定义属性时,使用default关键字给属性默认初始化值,则使用注解时,可以不进行属性的赋值。 2. 如果只有一个属性需要赋值,并且属性的名称是value,则value可以省略,直接定义值即可。 3. 数组赋值时,值使用{}包裹。如果数组中只有一个值,则{}可以省略 * 元注解:用于描述注解的注解 * @Target:描述注解能够作用的位置 * ElementType取值: * TYPE:可以作用于类上 * METHOD:可以作用于方法上 * FIELD:可以作用于成员变量上 * @Retention:描述注解被保留的阶段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当前被描述的注解,会保留到class字节码文件中,并被JVM读取到 * @Documented:描述注解是否被抽取到api文档中 * @Inherited:描述注解是否被子类继承 * 在程序使用(解析)注解:获取注解中定义的属性值 1. 获取注解定义的位置的对象 (Class,Method,Field) 2. 获取指定的注解 * getAnnotation(Class) //其实就是在内存中生成了一个该注解接口的子类实现对象 public class ProImpl implements Pro{ public String className(){ return "cn.itcast.annotation.Demo1"; } public String methodName(){ return "show"; } } 3. 调用注解中的抽象方法获取配置的属性值 * 案例:简单的测试框架 * 小结: 1. 以后大多数时候,我们会使用注解,而不是自定义注解 2. 注解给谁用? 1. 编译器 2. 给解析程序用 3. 注解不是程序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注解就是一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