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常见网络

    范围由小到大: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万维网(WWW)

    二、IP地址和MAC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提供的逻辑地址。由所在网段的网络设备指定。

    MAC地址(Media Access Address):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出厂时指定,本机自带。

    三、OSI模型

    应用层——所有能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表示层——在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或压缩处理,二进制或ASCII码表示
    会话层——查木马,netstat -n
    传输层——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避免用塞
    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路径,规划IP地址(ipv4和ipv6变化只会影响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校验
    物理层——定义网络设备接口的物理标准

    OSI参考模型对网络排错的意义:排查问题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查;

    1.物理层:查看链接状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
    2.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冲突,ADSL欠费,两端的接口网速没有协商一致,计算机连接到错误的VLAN(虚拟互联网)中;
    3.网络层:配置错误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4.应用层:应用程序配置错误。

    四、应用程序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封装过程

     

     五、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是b/s, kb/s, Mb/s, Gb/s。
    2.带宽,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s, kb/s, Mb/s, Gb/s。常见的是Mpbs。
    3.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是b/s, Mb/s。
    4.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发送时延等于数据块长度(bit)除以信道带宽(bit/s). 更快的发送速度意味着波长越短,链路上的数据量更大;更快的传播速度意味着在网线中更快的传播速度。
    5.时延X带宽(时延带宽积),有多少数据正在线路上。
    6.往返时间(RTT, Round-Trip Time),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数据的时间。例如ping一下。
    7.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总时间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网络当前时延D = 网络空闲时时延D0 / (1 - 信道利用率U)

    参考文献: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876107?p=1

    2.https://blog.csdn.net/iwanderu/article/details/103795715 

  • 相关阅读:
    利用相关的Aware接口
    java 值传递和引用传递。
    权限控制框架Spring Security 和Shiro 的总结
    优秀代码养成
    Servlet 基础知识
    leetcode 501. Find Mode in Binary Search Tree
    leetcode 530. Minimum Absolute Difference in BST
    leetcode 543. Diameter of Binary Tree
    leetcode 551. Student Attendance Record I
    leetcode 563. Binary Tree Til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bcfive/p/1219853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