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是类的行为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某一个观察主题,当这一个观察主题发生改变的时候,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让所有的观察者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二、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观察者的简略结构如下图:
从上面的简略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存在四个角色,分别是抽象观察主题、具体观察主题、抽象观察者和具体观察者。
l 抽象观察主题:抽象主题又叫做被观察者角色(Observable)。用一个接口表示,把所有观察者对象都存进一个集合里,并且提供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的方法。
l 具体观察主题:实现观察主题的所有方法,通过具体观察主题来增加或删除观察者,但具体观察主题发生变化时,通知已经登记的观察者。
l 抽象观察者:抽象观察者可以是一个接口或者是一个抽象类。它有一个具体抽象观察者的方法。当观察主题发生变化时,通过此方法来通知观察者。这个方法称为“更新方法”。
l 具体观察者:具体观察者主要实现抽象观察者提供的更新方法,并以此做出其他业务逻辑操作,它通常是一个具体子类。
三、示例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观察者模式的使用。
假如现在有一个天气预报系统,当天气变化时,要通知所有的人,注意天气变化。使用观察者模式设计如下:
首先要有一个抽象观察主题(抽象被观察者),即天气的抽象类Weather.java,它提供三个方法,即增加观察者,移除观察者,通知观察者,代码如下:
1 public interface Weather { 2 3 public void addWatcher(People people); 4 public void removeWatcher(People people); 5 public void notifyPeople(); 6 }
具体观察者WeatherImpl.java:
1 public class WeatherImpl implements Weather { 2 3 private List<People> peoples = new ArrayList<People>(); 4 @Override 5 public void addWatcher(People watcher) { 6 peoples.add(watcher); 7 } 8 9 @Override 10 public void removeWatcher(People watcher) { 11 peoples.remove(watcher); 12 } 13 14 @Override 15 public void notifyPeople() { 16 for (People p : peoples) { 17 p.care(); 18 } 19 } 20 }
抽象观察者People.java,此处使用接口,仅提供一个更新方法:
1 public interface People { 2 3 //更新方法 4 public void care(); 5 }
具体观察者PeopleImpl.java,对具体更新方法的实现:
1 public class PeopleImpl implements People { 2 3 @Override 4 public void care() { 5 System.out.println("Weather changed!"); 6 }
为了方法理解,在此处增加一个客户端来调用,Client.java:
1 public class Clien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WeatherImpl wi = new WeatherImpl(); 5 PeopleImpl pi = new PeopleImpl(); 6 wi.addWatcher(pi); 7 wi.notifyPeople(); 8 } 9 }
在客户端,实例化观察者和观察主题之后,在观察主题里注册观察者,然后通过观察主题的一个方法来通知所有的观察者,让所有的观察者做出相应。
观察者模式的优缺点:
在观察者模式里,被观察者并不认识所有的观察者,但只要知道所有观察者共同的一个接口就行,所以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并没有紧密的耦合在一起。它们是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其次,因为被观察者里使用聚集管理观察者,所以可以观察者支持广播通信。其次如果要添加新的观察者,不必修改原代码,只需创建一个具体观察者,实现抽象观察者接口就行,所以观察者模式支持“开—闭原则”。
当有很多观察者观察一个被观察者的时候,被观察者要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将花费很多时间。当某些被观察者之间有循环依赖的时候,会让系统陷入循环调用。当在多线程中使用观察者模式的时候,注意它传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