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腾讯敏捷转型NO.1】敏捷是什么鬼?

    “敏捷是什么鬼”

    最近对外进行《腾讯产品敏捷研发体系》授课的时候,我经常可以从参课学员的眼睛里找到这句话。

    通常我会鼓励大家,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今天所有的疑问都是有答案的,唯一担心的问题是你们短期内能否接受和理解。”

    我之所以敢说出这句话,仅仅因为大家的状态和我2006年末的时候并无二致。

    腾讯敏捷转型scrum-管理圈app-1.jpg

    一、初识敏捷

    2006年年末的时候,鹅厂决定开始引进“敏捷”。

    对于当时大部分公司的小伙伴来说,既完全搞不清楚这个概念,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更不可能想象到这件事对于鹅厂未来的深远意义。

    当时我已经开始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我们的质量管理组有三块业务: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确保(Quality Assurance)、测试开发(Tools Development)。我的主要职责是带领测试开发业务,就是负责做测试工具开发、性能测试、白盒测试等工作。

    因为总监后续工作内容有所调整,所以也开始让我熟悉其它业务的板块,为以后的工作调整做准备。当时鹅厂还没有项目管理通道,于是各个BU内敏捷推广的工作就由质量确保小组来主负责。

    为了让大家理解“敏捷”这个概念,公司通过引入咨询机构来给整个公司的产研人员培训。

    当时我们进入培训室后,感觉确实和其它培训不同。

    首先讲师是有两位,教室里放置了很多道具。

    在培训过程中,教室的氛围很温馨、很欢乐。略微不习惯的是两个导师轮流讲,好不容易习惯了一个讲师讲课,突然又切换到另外一个讲师讲课(后来了解到他们想让学员感受“结对编程”所特意设计的),感觉讲师年纪都很年轻,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后来了解到当时在全世界的敏捷拥踵也是很年轻,毕竟年轻人才容易接受新事物)。到了培训尾声的活动环节,课堂早期导入概念在很多体验活动中来让你领悟敏捷的价值观。

    当时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活动是运气球,教室的首尾各放置6个大纸箱,首部的纸箱里都是充好气的气球,每个小组的队员在不能抓住气球嘴的前提下,在限定的时间内把气球运送到尾部的纸箱,最后看哪个组运送的气球多,并在游戏结束后总结原因。

    当时各个组的名次已经不记得,如果每次拿两个气球然后快跑,比每趟都视图拿更多的气球运送的数量要多,因为拿两个气球以上就会发现拿的时候很费时间,在跑的过程中也会很容易丢失。

    这个活动的核心思想就是希望大家理解“小步快跑”的感觉。

    每次通过快速行动都取得一点点积累,要比精心策划一次规模行动的效果最终要好。

    我自己后来针对这个思想领悟,不断思考怎么能让大家深刻理解,感觉自己总结的地铁模式比这个体验活动更能让学员理解该思想(这个后面的文章再解释)。

    腾讯敏捷转型scrum-管理圈app-2.jpg

    二、敏捷引入

    当时为了普及“敏捷思想”,基本上要求所有人员都要报名学习这个课程,大家普遍的感受是,可以领略到了项目管理的不同点,但是没有觉得非常棒以及立刻想要改变的冲动。因为一下子学习到了很多概念,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很好地消化,例如:小步快跑、拥抱变化、结对编程、站立晨会、代码重构等。

    再次感受到敏捷的冲击是公司请了一个国外知名的敏捷老师,给我们讲课。

    我还记得是一个北欧人,名字很长,英文听得也是一知半解。当时公司请了一个翻译,老师讲一段,翻译在旁边翻译一段,这样理解的能多些,但是课程的进程感觉很中断。

    印象深刻的一个关于“重构”的slide,老师的大意是说,可以一开始先快速搭建一个狗窝,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调整和重构,最终做成用户需要的高楼大厦。

    当时是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概念,还特意向老师提问,:“这个重构活动是否依赖团队内具备一个高级的架构师,不然怎么从一个小狗窝,重构出来一栋高楼大厦,这几乎是一个重写”。

    老师的回答其实也不是很有说服力,大概记得是说重构确实比较考验一个程序员的架构能力,需要提前预判和预留扩展性。

    于是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印象就是:敏捷很依赖高素质的员工。

    可是,鹅厂在2007年还没有什么名气,吸引不了所谓的大牛,在这个情况下是否无法敏捷了吗?

    这次培训最大价值在于感受国外软件界确实在掀起敏捷思潮并坚定地实践。同事们看到公司花这么多钱请国外的大神来讲课,所以对于公司坚定推进敏捷的态度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后来逐步的理解了国外软件业为什么领先发起了敏捷的思想,归根结底的原因是2001年以前软件行业主要的业务都是依附于传统商业的。如果你还记得的话,那时国内外的软件企业主要是做系统集成业务的,也就是说,业务属于某个公司的,软件公司的价值是做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系统,完全2B的业务,而且业务的需求都是现成的业务流程进行计算机化,所以需求是确定的。于是印度外包公司大行其道,详细设计书都可以做成伪代码,然后交给高中生开发。从2001年开始,国外的软件行业开始摆脱来自传统行业的束缚,开始独立的运作业务,计算机公司借助互联网来连接人,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 需求开始变得不确定了,所以大家都发觉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PMBOK,由PMI组织颁布的一套项目管理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是才有了换一个做法的念头。所以敏捷的实质是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才有了这么一条“拥抱变化胜于按部就班”的敏捷价值观。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三、敏捷决心

    ——“敏捷是什么鬼?”

    由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腾讯一开始决定要转型,所有人也是懵的。在心里面第一感觉也是“敏捷是什么鬼”。

    敏捷更像一个心法类似《九阴真经》,一开始很难理解,但是不断按照招式去练习,慢慢在实践中就会有所体悟,一旦形成理解就大彻大悟,一通百通。

    既然敏捷公司铁了心一定要推进,那只能尽量适应时代的改变,努力的学习和领悟敏捷思想,考虑如何推进研发过程的改变。

    #系列文章#

    第一辑:我亲历的鹅厂敏捷转型

    NO.1 敏捷是什么鬼

    NO.2 帅哥,来多少的敏捷

    NO.3 Scrum有什么好

    NO.4 为什么敏捷团队不要超过15人

    NO.5 需求没做完可以发布嘛

    NO.6 如何打造称手的武器

    NO.7 QQ邮箱怎么成为行业第一的

    NO.8 你爱上手机QQ么

    NO.9 天天系列天天见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老布谈敏捷”(ID:bootagile)

    作者:薛军/Boots,现任:深圳市一起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腾讯大学外聘高级讲师,业问特聘腾讯之道讲师。曾任腾讯项目管理通道委员会会长,腾讯项目管理P4专家,敏捷教练,腾讯LBS总监

    本文由@薛军 原创发布于博客园,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相关阅读:
    dubbo
    maven
    vue
    SSM框架整合
    MyBatis数据表注解开发
    MyBatis多表操作xml方式
    MyBatis映射配置文件
    Mybatis核心配置文件,传统开发和代理开发(主流)
    SpringMVC高级
    SpringMVC基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ootsagile/p/955927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