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BP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推导

    一,什么是BP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我们现在来分析下这些话:

    • “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

    BP是后向传播的英文缩写,那么传播对象是什么?传播的目的是什么?传播的方式是后向,可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传播的对象是误差,传播的目的是得到所有层的估计误差,后向是说由后层误差推导前层误差:

    即BP的思想可以总结为

    利用输出后的误差来估计输出层的直接前导层的误差,再用这个误差估计更前一层的误差,如此一层一层的反传下去,就获得了所有其他各层的误差估计。 
    • “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三层BP:

    •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

    BP利用一种称为激活函数来描述层与层输出之间的关系,从而模拟各层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反应。

    激活函数必须满足处处可导的条件。那么比较常用的是一种称为S型函数的激活函数:

    神经网络的学习目的:

    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个模型,能够对输入输出一个我们期望的输出。
     
    学习的方式:
    在外界输入样本的刺激下不断改变网络的连接权值
     
    学习的本质:
    对各连接权值的动态调整

    学习的核心:

    权值调整规则,即在学习过程中网络中各神经元的连接权变化所依据的一定的调整规则。

    二,有监督的BP模型训练过程

    1. 思想

    有监督的BP模型训练表示我们有一个训练集,它包括了: input X 和它被期望拥有的输出 output Y

    所以对于当前的一个BP模型,我们能够获得它针对于训练集的误差

    所以BP的核心思想就是:将输出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这里的某种形式其实就是:

    也就是一种 "信号的正向传播 ----> 误差的反向传播"的过程:

    2.具体

    三:算法推导

      神经网络通过模拟人的神经元活动,来构造分类器。它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神经元”,离线情况下如果输入大于某值时,设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产生输出,否则不响应。而这个输入来自于所有其它的神经元。而神经元的响应函数有多种(需要满足可微,这种简单的函数可以拟合任何非线性函数),本文选择sigmod函数。关于基础知识在此不在多说,这里主要介绍一下BP神经网络,并推导权值和阈值的更新公式。

     

      BP网络通过前向反馈误差来改变权值和阈值,当网络的输出与实际期望的输出均方误差低于某个阈值或者学习次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训练完成。首先给出输出均方误差的公式:

     

      其中,m是输出节点个数,p是训练样本个数。我们就是以最小化这个EA为目标更新网络参数。这里以3层网络为例进行推导,即一个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最小化目标函数采用梯度下降的方法。

    1、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更新

      K为隐含层节点数,i为输出节点个数。权值更新公式:

     

    其中wki表示第k个隐含节点到第i个输出节点之间的权重,η为学习率,是一个使得求解快速收敛的学习因子,为EA关于wki的梯度。即:

    因为:

    ,其中,激活函数对x求导后,y'=y(1-y),所以进一步求得:

    这就是wki的梯度值。记:

    ,表示为权值的增量,则权值更新可写成:

    其中增量:

    所以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就可以更新权值了。

     

    2.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更新

     

      同理,误差关于权值的梯度可通过以下式子求解,与上面有点不同的是:输入层与隐含节点之间的权值将影响所有的隐含节点到输出层之间的值,所以此时的权值梯度信息应该对误差在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产生累加效应。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上公式更明了:

    其中,

    所以这一层的权值增量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以上为从不同的两篇文中复制过来的  第三部分算法推导中跟上面的公式符号有所不同。

  • 相关阅读:
    17. Letter Combinations of a Phone Number
    16. 3Sum Closest
    15. 3Sum
    14. Longest Common Prefix
    13. Roman to Integer
    12. Integer to Roman
    11. Container With Most Water
    10. Regular Expression Matching
    9. Palindrome Number
    8. String to Integer (atoi)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oqun1991/p/406263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