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0x05算法设计与分析复习(二):算法设计策略-分治法4

    参考书籍:算法设计与分析——C++语言描述(第二版)

    算法设计策略-分治法

    选择问题

    问题描述

    选择问题(select problem)是指在n个元素的集合中,选出某个元素值大小在集合中处于第k位的元素,即所谓的求第k小元素问题(Kth-smallest)。

    分治法求解

    如果使用快速排序中所采用的选取主元的分划方法,以主元为基准,将一个表划分为左右两个子表。设原表的长度为n,经过一趟划 分,分成左右两个子表,其中左子表时主元及其左边的元素的集合,长度为p;右子表是主元右边元素的集合。那么,如果k=p,则主元就是第k小元素;否则若k<p,第k小元素就在左子表中,求解的子问题就是在左子表中寻找第k小元素;若k>p,第k小元素就在有子表中,求解的子问题就是在右子表中寻找第kp小元素。

    //Select 函数
    //随机选主元算法 
    //假定表中元素各不相同,并且随机选择主元,即在下标区间[left,right]中随机选择一个下标r,以该下标处的元素为主元。 
    
    template<class T>
      ResaultCode SortableList<T>::Select1(T& x, int k)
      {
        if(n<=0 || k>n || k<=0)
          return OutOfBounds;
        int left = 0, right = n; l[n] = INFTY;//INFITY是一个大值
        do{
          int j = rand()%(right-left+1)+left;//随机选择主元
          Swap(left,j);//将主元交换至位置left处
          j=Partition(left,right);//执行分划操作
          if(k==j+1){//找到
            x=l[j];
            return Success;
          } else if(k<j+1){
            right = j;
          } else{
            left = j+1;
          }
        }while(true);
      }

    上述算法与快速排序有相同的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O(n2),当其平均时间复杂度是线性的,即O(n)

    线性时间选择算法*

    下面是最坏情况下具有线性时间的求第k小元素的算法。

    改进的选择算法采用二次取中法(median of medians rule)确定主元。通过精心挑选分划元素,可以使得所得的两个子集合的大小相对接近,从而使得求第k小元素的最坏情况时间具有线性时间O(n)

    //线性时间选择算法
    ResultCode SortableList<T>::Select(T& x, int k)
    {
      if(n<=0||k>n||k<=0)
        return OutOfBounds;
      int j=Select(k,0,n-1,5);
      x=l[j];
      return Success;
    }
    template<class T>
      int SortableList<T>::Select(int k, int left, int right, int r)
      {
        int n = right-left+1;
        //若问题足够小,使用直接插入排序,取其中的第k小元素,其下标为left+k-1
        if(n<=r){
          InsertSort(left, right);
          return left+k-1;
        }
        for(int i = 1;i<n/r; i++){
          //二次取中规则求每一组的中间值
          InsertSort(left+(i-1)*r,left+i*r-1);
          //将每组的中间值集中存放在子表前部
          Swap(left+i+1,left+(i-1)*r+Ceil(r,2)-1);
        }
        int j = Select(Ceil(n/r,2),left,left+(n/r)-1,r);//求二次中间值,其下标为j
        Swap(left,j);//二次中间值为主元,并换至left处
        j=Partition(left,right);//对表进行分划操作
        if(k==j-left+1)
          return j;//返回k小元素下标
        else{
          if(k<j-left+1)
            return Select(k,left,j-1,r);//在左子表中求第k小元素
          else
            return Select(k-(j-left+1),j+1,right,r);//在右子表中求第k-(j-left+1)小元素
        }
      }

    斯特拉森矩阵乘法

    普通的矩阵乘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Θ(n3)

    分治法

    假定n是2的幂,n=2k。如果相乘的矩阵不是方阵,可以通过增加全零行或列来成为2的幂的方阵。当分治法用于求解矩阵相乘问题时,可以采用对矩阵分块的方法将其分解为4个(n/2)×(n/2)的矩阵,

    [A11A21A12A22][B11B21B12B22]=[C11C21C12C22]C11=A11B11+A12B21C12=A11B12+A12B22C21=A21B11+A22B21C22=A21B12+A22B22

    如果子矩阵还不够小,则还需要进一步划分,直到每个子矩阵只含有一个元素,可以直接计算其乘积。

    但是这种分治法的时间复杂度仍为O(n3)

    斯特拉森分治法

    斯特拉森通过减少子矩阵的乘法次数来降低时间复杂度。其处理方式是,先执行7次子矩阵的乘法和10次加(减)法得到7个中间子矩阵:

    P=(A11+A22)(B11+B22)Q=(A21+A22)B11R=A11(B12B22)S=A22(B21B11)T=(A11+A12)B22U=(A21A11)(B11+B12)V=(A12A22)(B21+B22)

    然后再使用8次子矩阵加(减)法得到:

    C11=P+ST+VC12=R+T;C21=Q+S;C22=P+RQ+U

    于是

    T(n)={b7T(n/2)+dn2 n2 n>2

    T(n)=Θ(nlog7)Θ(n2.81)

    在Strassen之后又有许多算法改进了矩阵乘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目前最好的计算时间上界是
    O(n2.376)

  • 相关阅读:
    编程ING:人人都能学会程序设计
    以拯救之因
    使用交互环境
    使用交互环境 连载3
    深入理解Oracle Exadata
    字符编码
    多语境的操作
    挖掘用户需求
    神一样的产品经理——基于移动与互联网产品实践
    产品各类型之间的关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orn2run/p/958137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