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经济学通识》四、贸易与互惠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是贸易与互惠。
    先说说发生在1999年11月的西雅图暴乱事件。事情是这样,当时啊,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到西雅图,他们的目标是抵制世界贸易组织也就是WTO召开的部长级会议。示威者们爬上屋顶、阻断交通向世贸组织发起攻击,以此表明他们反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度。示威者摇旗呐喊说:“WTO杀人,要摧毁WTO”,他们指责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破坏了世界各地原有的风土,把开罗变成了洛杉矶,把新德里便成了伦敦。并且实施自由贸易,会迫使第三世界国家的贫苦人民沦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使他们过着穷苦卑微的生活。他们要求关闭发展中国家的“血汗工厂”。
    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使西雅图会议草草收场,WTO面临成立半世纪以来最大的危机。但是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是主宰世界的巨兽,全球化的趋势无人可挡。中国也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加入WTO对我国有巨大的意义,它使我国快速的、更好的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把我国的大量人口卷入到了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当中。快速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增长。
    那么在当时看来,世贸组织对于人类究竟是利还是弊呢?如果是利,为什么有这么多组织和团体都要反对它呢?如果是弊,五十年来为什么其推动者和加入者都不惜余力,摩拳擦掌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自由贸易,由于生产资料在不同国家的分布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成本是不一样的。如果每一个国家都集中精力生产自己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然后与别国进行贸易,那么所有国家的生活都会比各自自食其力时要好得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尔盖茨即时在编程和做饭二方面都干的比他的保姆出色,但是呢,他还是应该集中精力编程,而把做饭这个事情交给比他逊色的保姆来做。这样两个人的处境就都会更好。
    原来我们也说过,那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买一个东西比你在家做这个东西还要便宜的话。那么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出去购买。这也是最简单的生活智慧。
    对于西雅图这个事情,在1999年12月3日薛兆丰发表评论《谴责西雅图暴乱》。
    他说试问,当朝鲜人民忍饥挨饿把树皮都全部吃光的时候,当地谁还能奢谈什么环保?当看到一个男孩儿为了生存企图偷渡,被汹涌的海水吞没时,人们难道还认为“血汗工厂”是不能容忍的选择吗?的确啊,第三世界的加工厂里,工人们工作辛苦,生活环境恶劣,出现童工的问题,并且工人安全没有保障。但是,这是他们目前最好的选择啊。如果他们不选择在这里工作,那他们面对的就是饥饿和死亡啊。
    有人说,发达国家在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加工品的时候,心里应该感到愧疚,应该给这些工人提供更为优厚的待遇。当时美国可能是自由贸易、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美国工会同样参与了西雅图暴乱的示威游行。美国工人还宣称自由贸易使得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工人失业呢。所以啊,资本家到发展中国家开设工厂,就是看中了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如果以行政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待遇,只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个是一小部分劳工的工资得到提高,而其他大多数人失业。第二个是彻底赶走资本家。理论上的高工资,实际上的零工资。
    再说环境污染的问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确是经济发展的副作用。但是经济发展的好处往往大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坏处。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人否认,堵车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像我一样渴望拥有自己的小车。这可没有人逼我吧?确实啊,新德里变得像伦敦,开罗变得像洛杉矶,是会让游客大失所望。游客当然希望别人保持文明前的特色,但是,难道游客的满足比当地居民脱贫更重要吗?
    西雅图暴乱事件里的示威者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自己要享受现代化的成果,但是却呼吁要让别人选择落后!
    就连中国加入WTO我们也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有人说,即使不加入WTO,中国也照样改革,照样经济发展,并且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管理会受到其规则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就要说其实1979年到2001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开放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是市场开放的阶段。而2001年正式加入WTO是我国从“市场开放阶段”过渡到“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我们姑且把加入WTO之后的“规则、制度开放阶段”称为我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它的意义和作用比第一次改革开放还要大。
    薛兆丰把第一次改革开放的过程称为“酌情处理”,把第二次改革开放作为建立“事前规则”。
    当我们问:“中国搞自由贸易好不好?”回答肯定是“好。”这是事前规则。而当我们问“中国开放农业产品好不好?开放电信市场好不好?开放汽车工业好不好?”那么答案就是五花八门,辩论到无穷无尽、不胜其烦。这就是酌情处理了。
    用一句话总结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的进程,就是:“知易行难”。改革的困难,就是过渡的困难。经济改革如果不订下事前规则,而靠酌情处理来推进,就必然阻力重重。
    因此中国加入WTO建立事前规则,就是为了避免大量无休止的酌情争论的情况出现。其意义非同寻常。
    有人支持加入WTO的理由,是可以刺激出口,但是这部分人同样会因为进口反对WTO。同学们都知道,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必定相等,一个国家需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赚钱来支付进口。
    另外中国加入WTO确实会对我国落后产业造成冲击,造成失业。但是并不代表仅仅为了补贴一部分人,就非要撑起一间落后工厂,撑起一个落后行业。以上这两点我在解读《一课经济学》中已经说的很清楚,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不了解的同学们可以出门右转,听下之前的节目就都明白了。
    我们要着重说一下的是很多人都认同“贸易对等原则”。意思就是说如果别人对我们施加贸易制裁,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其进行还击。但是薛兆丰给出的最佳解决办法是口头上扬言报复,而行动上则进一步开放,绝不报复!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皮子贱吗?被人打了一嘴巴,我们还要跪下亲吻他的屁股?
    “报复理论”声称,自由贸易虽好,但是不切实际。我们想公平交易,可是总有贱人不干。我们只好如法炮制,以便自卫。
    薛兆丰举个简单的例子反击,假如附近村子为了不和我们做买卖,故意捣毁了他们村门口的道路,那么作为报复,我们是否应该也捣毁自己门口的道路呢?正确答案显而易见是绝不。
    实际上,贸易制裁所造成的伤害不是单方面的。在制裁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进行交易永远是能够使双方受益,而不是单方。那么禁止交易带来的伤害也是如此。
    想当年美国年复一年的讨论对中国的所谓“最惠国待遇”。其实“最惠”个毛线啊,“最惠”只是不刁难。只是实现平等自由贸易而已。而美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对部分国家实施的经济制裁,其实就是损人害己的做法。
    禁止贸易就是捣毁道路,别人既然愚蠢的捣毁了贸易道路,对双方已经造成了损害,我们不应该进一步捣毁道路来已于报复。明智的对策是:你毁你的独木桥,我修我的阳关道。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贸易逆差和贸易争端的话题。贸易逆差是不是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贸易争端呢?要对问题建立一个清晰的观念,我们先来做点铺垫,别急。
    首先,世界上没有不公平的交易,任何交易,都是自愿的。我们不能主观的说是哪一边赚了,而是应该认为他们取得了双赢。交易是一个取长补短,各取所需的过程。
    10年前中国用八亿件衬衣换了法国人一架大型客机,在这个交易里我们和法国人都是觉得划算的。我们用制造八亿件衬衣的力量造不出这么好的飞机,法国人用造飞机的力量造不出这么多衬衣。那么既然每次交易都是双赢的,为什么会出现贸易逆差呢?
    这就如同我们和出租车司机的关系,因为我们总是购买出租车的服务,出租车司机总是在赚我们的钱,而我们从来不赚出租车司机的钱,所以我们对出租车司机就存在贸易逆差。但是有关系吗?没有!我们作为乘客,也不是只花钱打车而不赚钱的,我们虽然不直接向出租车司机提供服务,但是我们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赚钱。而司机也不可能只赚钱不花钱,他至少要到加油站花钱加油的吧?
    就是说,在整个经济体中,虽然两个人或者两个国家之前存在贸易逆差,但是从全局而言,每个人或每个国家的贸易往来都是平衡的。有贸易逆差就有贸易顺差。没有只花钱不赚钱的,也没有只赚钱不花钱的。问题只是跟谁交易和交易早晚的问题。
    刚才我们说了交易是双赢,但是,交易往往使得第三方受损。理解这个有点困难,我们简单举个例子。
    以中美贸易为例,中国向美国出口价廉物美的产品,在这个交易中,中国的生产者和美国的消费者都受益了对吧?但是之前向美国提供产品的生产者就受损了。如果之前这些商品是美国本土的工厂提供的呢?你买中国的产品,不买我们的了,那我们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啊!再有甚者借助国际贸易收支失衡、血汗工厂泛滥以及市场竞争规则遭到破坏等高大上的理由,摇身一变变成“贸易保护主义者”。
    举个例子,话说在2003年中美因为配额问题发生贸易摩擦,当时美国启动了某些纺织品数量配额,限制来自中国的进口。美国这么做的理由是这样的。现在对进口的纺织品,实施数量配额可以有效提高提高进口产品的质量。这里面存在的内部逻辑我给大家说一下,比方说,既然要支付一笔固定的运费,那么邮寄好苹果就比邮寄坏苹果划算。既然要支付一笔固定的旅费,那么派专业队伍出国参加比赛就比派业余队要划算。既然要交高额的营业税,那么把办公室装修的豪华一点就更划算。
    同样的,我们现在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数量受到配额的限制,这配额就是有价的,他只不过没有通过明码标价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私相授权等其他成本方式反映出来。那么获取配额的成本越高,就如同高运费和高旅费一样,出口商品的质量要越高才合算。
    然而,虽然对美国来说提高了进口商品的质量,但是配额贸易制度依然是一种坏的经济政策。问题恰恰就出在高质量上。如果没有配额,质量层次不齐的商品就会流入本地市场。价格也就是层次不齐的。而很多人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就是乐于购买质量稍微差一些但是便宜的商品。现在实施了配额,其实是提高了当地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所以啊,贸易保护着的口号都是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背道而驰的。当他们假借消费者需求质量更高的产品借口,限制了消费者选择劣质产品的自由。他们这么做,背后的驱动力就是利益。
    很多反自由贸易示威者都呼吁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其实背后的底牌就是想提高雇主雇佣廉价劳动力的成本,削弱发展中国家工人的竞争力嘛!
    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美国汽车运输开始普及。生意受到威胁的美国铁路运输联合会跑到美国国会,游说他们通过了法案,要求运营的卡车必须加装一种特别的刹车阀,说是要保障卡车司机的安全。后来,美国公民公路联合会也不甘示弱,也去国会搞这一套,通过法案要求运行火车全部安装灭火器。他们的说辞都是光面堂皇,都是要保障火车司机,客运司机的生命安全。但是解开美丽面纱后的嘴脸其实都是一样的丑陋,无非就是想通过提高对方成本来削弱对方的竞争力而已。
    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贸易争端,背后的主角都是在竞争中失利的商人。不管他们宣称的目的多么的高大上。最终付出代价的总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和广大的消费者们。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梳理下本书中薛教授对于贸易的观点:
    1、建立平等、自由的全球化贸易,是全人类的福祉。
    2、任何交易都是双赢的,相对的,破坏交易造成的伤害也是双方面的。
    3、“贸易逆差”也就是“贸易赤字”不是事儿,进口和出口一样重要。
    4、贸易争端的缔造者便面上是高大上,其实是包藏祸心。背后肯定是利益驱动。
    5、面对贸易不平等政策的时候,对方的愚蠢不是我们自己跟着犯糊涂的理由。你毁你的独木桥,我修我的阳关道。没有必要跟贱人、傻X一般见识。
  • 相关阅读:
    adb命令使用总结
    python os.system()和os.popen()
    Source Insight 中文注释为乱码解决办法(完美解决,一键搞定)
    Source Insight 常用设置
    Source Insight 有用设置配置
    Source Insight 常用设置和快捷键大全
    Source Insight 4.0常用设置
    远程桌面中Tab键不能补全的解决办法
    python中if __name__ == '__main__': 的解析
    python os用法笔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836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