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腾讯传》三、马化腾与“幸运女神”那些令人脸红的事

     

    之前我们说了1998年和1999年这两年,对于全球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个创世纪的时期。国外的雅虎已经铸就了一段传奇,而google也开始上路。回看国内,三大门户搜狐、新浪、网易如日中天。阿里、京东、当当、携程、百度、九城、盛大等等这些日后呼风唤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也在这时间点扬帆起航!

     

    他们是当代中国企业的黄金一代,拥有着前辈们望尘莫及的学士和专业背景。他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全球化的行业,霸道的国有企业从一开始就被驱逐在外,他们也无须与政府进行任何的寻租博弈,他们是阳光下创业的一代。还有,他们是带着翅膀的创业者,是被风险投资催化的一代。
     
     
     
    1、错误的起点
    这个时候啊,互联网创世纪的大戏已经拉开巨幕,然而啊,我们的主角腾讯不过是舞台边缘的花脸小厮,它不属于门户网站、搜索、电子商务或者是网络游戏这些任何的互联网流行概念。还不是看不起它的问题,压根就是看不见,甚至腾讯一开始出发的起点都选错了。那么初创的腾讯,到底在做什么呢?

     

    绝大多数人的创业,都是过往经验的一种延续,马化腾也不例外。五个人聚在一起,马化腾兴奋的和他们说,我们的主打产品叫做“无线网络寻呼台系统”。我们可以把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与非常普及的寻呼机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呢,用户可以在BB机上接收到来自互联网端的呼叫,可以接收新闻和电子邮件等等。而我们的销售对象呢,就是全国各地的寻呼台。怎么样?

     

    这个创意当时看上去还是不错的,与马化腾在润迅的专业相关,又有他之前开发过的股票系统的影子,还受到了丁磊“卖邮箱系统”的启示。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件事情是相当的不靠谱。

     

    它之所以不靠谱,并不是因为这个系统技术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从1998年开始,随着手机的普及,BB机逐渐成为一个被淘汰的通讯工具。当时摩托罗拉是BB机市场的老大,摩托罗拉中国合资公司的年利润都可以高达3亿元。但是就是在1998年,摩托罗拉的BB机部门都被整体撤销。所以我们现在复盘当时的情况可以明显的看到,寻呼机市场是一个正在陡然下滑的市场,人们其实都是在惊恐的等待着行业消失的那一天。

     

    那么,在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任何的创新都是没有意义的,即便马化腾的产品与新兴的互联网搭上了边,但是显然无法挽救BB机被抛弃的命运。如果你想充当一个没落行业的救世主,那么最终的结果你只会变成它的殉葬者。

     

    腾讯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苦战,主营业务搁浅,只有一些零散的软件开发的小订单,资金入不敷出。

     

    故事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吴晓波说,创业之神就是这样的,它喜欢在极限的状态下挑战人们的意志和想象力。它常常带着一丝戏谑的微笑堵住命运的正门,然后却在腋下留出一条缝隙,马化腾的好运气来了,这条很小的缝隙,叫做OICQ!
     
     
     
    2、QQ的降生
    就在腾讯奄奄一息的时候,曾李青发现广州电信要招标一个产品。是一个IM系统,就是即使通讯系统。

     

    当时国外出现了一个叫做ICQ的IM产品,是1996年的时候,三个以色列小伙子刚刚服完兵役回来躲在家里开发出来的。两年之后98年,IC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一千万。这个时候美国在线花了四亿美金把他收购了。四亿美金,我的天。一个小小的即使通讯系统居然值这么多钱。

     

    不过ICQ和美国在线后来的命运还是比较悲惨,被收购了之后三个以色列小伙不想离开以色列就退出了,美国在线呢,有钱任性,也没好好的运营ICQ。主要是它这个时候刚收购了网景浏览器,在正面战场与微软的IE浏览器硬钢,结果被比尔盖茨用免费和与Windows系统捆绑销售的战略把网景浏览器吊打成渣。美国在线这个曾经能和微软叫板的巨无霸,后来一路萎靡,勉强坚持到2015年最终还是难逃被收购的命运。

     

    说回ICQ,所有的互联网创新产品在中国都能找到它的效仿者,其实在一年之前,就是97年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做汉化版的ICQ。市场上已经有什么CICQ,PICQ还有“网际精灵”也是个类ICQ产品。而曾李青带回了这个广州电信的招标信息之后,马化腾他们决定自己开发一个产品去应标。结果呢,人家早就已经内定了,是广州电信旗下的一家公司来做,做出来叫做PCICQ。

     

    那咋办?没办法呗,不过呢马化腾他们还是觉得,管他的,做都做出来了,就养着吧,于是给这个IM起了一个名字叫做OICQ。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账号编码只设置了5位数,因为他们想着能有99999个人用就不错了,就是十万用户是极限,现在注册QQ号已经是多少位?十位数了对吧?现在再想去弄一个五位数的QQ号已经买都买不到了,就算有卖的也是天价。
     
     
     
    3、中国式创新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腾讯开发OICQ的时候,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汉化ICQ产品被投放使用。那么腾讯是怎么后来居上的呢?

     

    其实国内的类ICQ产品,其实都是对它的照搬,而腾讯对OICQ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

     

    • 首先,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当时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网速非常慢,拨号上网,带宽只有几十K。而一个IM程序体积起码是5M。下载一个需要几十分钟,非常的痛苦。腾讯发挥了技术天分,把OICQ的体积缩小到了只有220K。着无意是一个杀手级别的技术创新。

     

    • 紧接着OICQ做了很多的微创新,比如说可以添加陌生网友为好友,这就在网络上第一次拓展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可以发离线消息,比如说卡通头像,和那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滴滴的消息提示音,这个声音你猜是怎么来的。这就要说马化腾浓重的BB机情节了,这个滴滴的声音是它关上房门从自己的摩托罗拉BB机上录下来了,是的,它自己录的。这就成为了最为经典的腾讯音。

     

    • 最重要的是,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我们的用户会在哪里上网呢?ICQ所在的美国市场,98年个人电脑已经非常的普及。而98年的中国呢?计算机普及率都远远不到1%。我们使用电脑的主要地方都是网吧。

       

      那么ICQ把用户内容和好友列表全部保存在本地电脑里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在中国,我换电脑登录IM,我的好友全部都消失了,这就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发现并且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腾讯。把所有的用户信息从本地存入服务器,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本土化创新。

     

    这一系列看似细微的创意和设计,导致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腾讯的OICQ是一款看上去源自ICQ,其实更属于中国用户的产品。它们的思考出发点都是用户的点滴体验!在后来的10多年里,这个即时通信工具先后迭代更新了100多个版本。

     

    在OICQ这款产品上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几乎是优秀的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们的共同特质:从互联网产业诞生的第一天起,中国人在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基本产品模式的发明上就不是美国同行的对手,他们从来就是一群大胆的“拿来主义者”。然而,在本土化的改造上,他们却进行了无数的应用性创新,这些微小的、细节性的、更为务实的创新让那些外国开发者望尘莫及,甚至难以找到规律。

     

    所以我们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我们本国人的产品就是这个道理,即便哪一天facebook,推特进入中国,他也未必能打得过我们自己的互联网公司。
     
     
     
    4、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OICQ从99年2月份上线,用户爆炸式增长,每90天就增长4倍。然而这却让服务器一次次的濒临崩溃。这只“滴滴”乱叫的小精灵很快就吃掉腾讯的所有现金,腾讯的团队一次次的被OICQ逼到墙角。

     

    • 一方面是技术困难,有这样一个笑话,话说马化腾发现OICQ的通讯协议是不加密的,这就涉及到安全问题。他就叫程序员小黄开发一个加密软件。两个星期过去了,马化腾想看看程序开发的如何,就跑去找小黄。结果没找到人,但是看到他的桌子上倒扣着一本叫做《加密原理》的书。马化腾拿起来一看,大惊失色,小黄正在读第一章,标题是“什么是加密”。

       

      所以在腾讯初创的那几年,所有人都是边学边干,虽然他们自己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后怕,但是在当时,如果不这样做还能如何呢?

       

    • 另一方面就是资金的困难,用户暴涨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要添加服务器,这可是真金白银往里丢啊。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服务器很便宜,人工成本很贵。而中国正好相反,服务器超级贵。马化腾他们到处接活,做网站,做设计,把赚来的几万块钱甚至是几千块钱全部拿去喂“滴滴”叫唤的OICQ。许晨晔开玩笑的说,当时我们一听到“滴滴”的叫声就会胆战心惊,它好像是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而这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最终还是把腾讯推入到了一个极速狂飙的疯狂世界。

     

    在距离产品发布9个月之后,OICQ用户超过了一百万,其他IM全部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但是它却没有任何的盈利模式,这个问题将一直困扰腾讯很长时间。而腾讯公司的账面上只剩下一万块钱了。马化腾他们赚来的碎银子已经根本不够继续喂养OICQ。

     

    马化腾这个时候一度想把腾讯卖掉。ICQ用户千万,被4亿美元收购。而OICQ呢现在用户百万,马化腾开价300万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最起码有6家公司拒绝了马化腾,想卖都卖不掉!

     

    那怎么办呢?腾讯马上就要饿死了,或者说OICQ要饿死了,几位创始人只有到处腆着脸去借钱。其中有一个故事,马化腾它自己亲口否认,但是吴晓波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真的。

     

    话说有一个人借了20万给马化腾,马化腾就说我暂时没有钱还你,你看我给你腾讯的股票行不行?那个人说,我和你爸爸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个钱给你我就没打算要回来,你不还也没有关系,但是你们的股票我是不要的,这个公司是肯定不会有前途的。不知道这位朋友现在后悔了没有。
     
     
     
    5、救命稻草——IDG、盈科
    就在这个时候,马化腾的好运气又来了。

     

    原来我们的商业世界还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要的不是一家现在就能赚钱的公司,而是未来能赚大钱的公司,他们不从眼前的利润中获利,而是通过上市或者再出售,到资本市场上去套利,这批人叫做VC,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这个名词,是在1999年底,就是马化腾他们马上就要断气的时候突然热起来的。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在1994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但是由于政策和产业环境的不配套,一直没有什么发展,随着互联网公司的崛起,VC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对象。

     

    当时中国有一家风投公司叫做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在我国知名度很高。IDG的负责人叫做王树。他在这个时候听说有一家公司开发出了中国的ICQ,注册用户疯涨,已经有几百万。但是没有盈利模式,没有钱,奄奄一息,于是王树决定去看看,便与曾李青联系上了,这是一次很有戏剧性的见面。

     

    这个时候马化腾和曾李青知道,救命稻草啊,一定要抓住。当他们二人相约坐在王树面前的时候,王树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王树说:“如果我现在不给你们钱,你们马上就会死。但是我如果给你们钱,前景也是不明朗啊。”他问马化腾说:“你怎么看腾讯的未来?”当时恰巧马化腾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是坚持着来与王树见面。马化腾病怏怏的说:“我也不知道啊!”曾李青坐在旁边,脸色大变,张着嘴瞪着马化腾。

     

    很多年之后,王树回忆说,正是马化腾的回答让他更有信心。由此判断马化腾是一个很实在的领导者,值得信赖的合作对象。

     

    最后促成IDG冒险投资腾讯的原因有两个:

     

    • 一个是尽管没有人知道它怎么赚钱,但是OICQ的用户持续增长,它确实非常受欢迎。

       

    • 二个就是有美国在线斥巨资收购ICQ的案例在先,那么作为中国最成功的ICQ效仿者,它应该值点钱。

       

    在IDG同意投资之后,曾李青又找到了香港盈科,李嘉诚二公子小超人李泽楷的企业。李泽楷一直试图进军内地市场,投资腾讯也许是可以试验的棋子之一。

     

    曾李青奔波于深圳、广州和香港三地,整个投资谈判过程还算顺利。最终敲定腾讯估值550万美元,出让40%股份,募资220万美元。盈科和IDG一家一半,占股20%。

     

    就在协议敲定的过程中,腾讯已经弹尽粮绝。因为要起草很多法律文件,而且公司的钱在境外,手续复杂,钱要一个月才到账,可是一个月以后腾讯就死掉了。于是王树帮忙找了一个朋友先垫子了450万给腾讯救急。

     

    而就是这样十万火急的敲定投资拿到钱,才让腾讯躲过了一场全球互联网的浩劫。也真是佛祖保佑啊,老马家的祖坟再冒青烟啊!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整个互联网世界盛极而衰的窗口时期。
     
     
     
    6、世界互联网大股灾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互联网经济突然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概念。主要以互联网公司股票构成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1991年4月只有500点,到1998年7月跨越了2000点大关之后,猛然走出一波痛快淋漓的跨年大行情,到2000年的3月9日,纳斯达克指数赫然突破5000点,举世一派欢腾,市场的繁荣把人们对互联网的热情推到了沸腾的顶点。

     

    与世界资本市场相呼应,中国的股市也在1999年的5月19日突然出现井喷行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一举冲到1700点,涨幅超过50%。

     

    中国仅有的几家互联网公司也受到了北美投资人的青睐。1999年7月14日,由一名香港商人创办的中华网抢先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9600万美元。中华网是干嘛的呢?它除了收购过几家国内网络公司之外,并无重大作为,它就靠拥有那个www.china.com的域名,就可以受到美国股市的大肆追捧。
     
    1999年11月,中国加入WTO,中华网股价一天之内飙涨75%,公司市值50多亿美元,相当于电信制造业巨头爱立信当时的市值。就因为它拥有那个china.com的域名,你说说是不是疯了。

     

    到了2000年,三大门户网站也相继登录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交易。

     

    可以说,IDG与盈科在短短的三四个月里,决定对毫无盈利模式的腾讯进行投资,正是这股超级大热浪中的一个极小的插曲。然而,崩溃在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时刻发生了。

     

    从2000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开始,一路上飙的纳斯达克指数在毫无预兆的情形下突然调头下坠,综合指数在半年内从最高的5132点跌去四成,一半都跌没了,8.5万亿美元的公司市值蒸发,这个数值超过了除美国之外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年收入。仅美国在线一家公司就损失了1000亿美元的账面资产。几乎所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遭遇重挫,雅虎从937亿美元下跌到97亿美元,亚马逊则从228亿美元下跌到42亿美元。

     

    在这轮大股灾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几家中国公司也不能幸免,新浪的股价跌到1.06美元的低点,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更惨,它的股价一度只有53美分,遭到交易所发出的“退市警告”。泡沫破灭了,互联网的冬天将持续到2001年的5月,期间,哀鸿遍野。

     

    很多年后,回顾这段经历,腾讯的几位创始人仍然心有余悸。

     

    从1999年11月出现资金危机到2000年4月完成融资,同时,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留给腾讯的时间其实只有6个月。在这6个月里,如果马化腾和曾李青没有及时地找到IDG和盈科,如果IDG不愿意冒险,如果盈科不那么有钱,甚至,如果王树没有在协议签订之前就“超出责任”地划出了450万元,也许,失血殆尽的腾讯将倒在2000年的那场互联网股灾中。在所有的商业故事里,运气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几乎有一半的创业者“死”在运气这件事上,而且,你无法解释。

     

    所以我为什么在这期节目里一再的说,马化腾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到了2000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企鹅的处境依然是令人担忧。原因很简单:

     

    • 一,公司产品只有一个QQ,虽然用户在持续的增长,但是没有任何的盈利模式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完全在资本的供养之下,输血活到了现在。

       

    • 二,投资人们还处在世界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阴影当中,都渐渐的失去了信心。

     

    对于IDG来说,他在中国前后投资了80多家企业,除了其中的一家叫做金蝶的软件公司成功上市之外,其余的全部都倒在了这次浩劫之中。IDG自己都要玩死了,需要一次套现存活的机会。

     

    而李泽楷的盈科呢?他收购了香港电讯举债过多,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他自己也很需要钱。

     

    这次泡沫的破灭让IDG和盈科重新审视腾讯,觉得企鹅的商业模式并不受到主流资本市场的青睐,他们不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腾讯还有溢价增发的空间,很难会有人来接盘,而且QQ简直就是碎钱机,太烧钱了,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然而这个时候,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又开始滴滴的叫唤着肚子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IDG和盈科都不可能再继续追加投资。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套出来的220万美元就这样给腾讯陪葬吧。虽然希望比较渺茫,但他们都还是在想办法寻找新的买家。

     

    他们先后去找了搜狐的张朝阳,找了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就算了吧,差点退市,自己的屁股还被海风吹着呢,还找了雅虎中国,找了联想集团甚至还找了香港导演王晶,看看能不能把QQ的用户和电影业结合起来,结果全部都被拒绝了。

     

    而就在眼看着山穷水尽又要饿死的时候,马化腾的好运又发功了!
     
     
     
    7、幸运女神钻被窝
    翻过年2001年的1月份,一个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美国佬找到了马化腾。他自我介绍说叫网大为,是南非MIH中国的副总裁。当时在中国知道MIH这个名字的人不会超过100个。他是南非最大的付费电视的运营商,跑来中国找项目投资。结果他去到我们中国一个网吧一看啊,几乎所有的电脑桌面上都挂着一个OICQ的程序,所以他觉得这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好吧,财神爷降临,MIH对腾讯的投资非常坚决!协商下来对腾讯的估值6000万美元,一下就翻了11倍,IDG和盈科的嘴都笑歪了。IDG出让了12.8%的股份,盈科则把20%全部出让,套现了1260万美元。一年多的时间,投资腾讯就让李泽楷赚了1000多万,还是美金。当时一定很开心,但是我们现在在来看的话简直就是悲剧了,是吧?因为如果当时李泽楷选择留下这20%的股份,那今天的首富就不是什么王健林了,去年胡润富豪榜公布的中国首富王健林是2150亿人民币,李泽楷单单腾讯20%的股权到今天就已经是1.5个王健林了,4000多亿港币。这也许就是李泽楷一生中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吧。

     

    那么与与第二次融资成功相比,同时还有2件事情是值得提一下的。

     

    • 第一个,2001年5月,纳斯达克指数触底反弹,互联网的大寒冬即将结束

       

    • 第二个,也是在这个月,QQ的注册用户达到1亿。

       

    这就是创业了两年的腾讯,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这已经不是幸运女神眷顾的问题了,简直就是幸运女神钻了马化腾的被窝了。对吧?现在腾讯找到了核心产品,拥有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虽然它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赚到钱,不过呢?已经有人愿意为它的未来买单了。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漫天雪灾中,腾讯就这样挣扎着熬过了生死线。后来的腾讯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渐渐走到了互联网行业的舞台中央,之后又变成一个与全世界为敌的大魔头的呢?
     
  • 相关阅读:
    geoserver发布地图服务WMTS
    geoserver发布地图服务WMS
    geoserver安装部署步骤
    arcgis api 3.x for js 入门开发系列十四最近设施点路径分析(附源码下载)
    arcgis api 3.x for js 入门开发系列十三地图最短路径分析(附源码下载)
    cesium 之自定义气泡窗口 infoWindow 后续优化篇(附源码下载)
    arcgis api 3.x for js 入门开发系列十二地图打印GP服务(附源码下载)
    arcgis api 3.x for js 入门开发系列十一地图统计图(附源码下载)
    arcgis api 3.x for js 入门开发系列十叠加 SHP 图层(附源码下载)
    arcgis api 3.x for js入门开发系列九热力图效果(附源码下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964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