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中国沪工集团 LJ18A3-8-Z/CX (四线制 NPN 常开-常闭)
目的:将接近开关的信号赋给蜂鸣器,但是接近开关一般接24VDC,假如有高电平的输出,那么不能直接接到FPGA引脚或者单片机的IO口上,我知道的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光电隔离
我这里采用的是TLP-521-4
电路图如下:
方法二:http://bbs.21ic.com/icview-167011-1-1.html
joyme的话:(自己去理解)
段落一:没有必要那么复杂,传感器信号无非是高电平或低电平,所以检测时只考虑把IO拉低就好,高电平阻止进入MCU
如果NPN是OC(集电极开路输出)则直接接到MCU IO口,IO口上拉一个电阻就好了
如果NPN输出不是OC,接一个二极管阻止24V串入MCU就好
段落二:有什么干扰?为什么24V对单片机会毁灭性打击?
1、接近开关既没有大电流、高电压,又没有高频切换,何来你说的那么严重的干扰?
2、24V是接近开关的电源,你也不会傻到直接把24V连到单片机上吧
我前面的帖子说了,接近开关多数为OC输出,即只会拉低,不会主动输出高电平(估计也是考虑设计兼容性),所以只需加上拉电阻到单片机电源就可以把信号直接接MCU的IO口
即使不是OC输出,高电平是24V,也可以用我说的另一种方式加一个二极管阻止高电平到IO口就搞定了
FPGA程序(很简单):
`timescale 1ns/1ns
module clk_ctrl(clk,rst_n,clk_out,signal_in,signal_out);
input clk;//50MHZ,T=20ns
input rst_n;
input signal_in;
output clk_out;
output signal_out;
reg clk_out_reg;//T=2*(50000*20)=2000000ns,即500HZ
reg[15:0] cnt;
reg signal_out;
reg signal_reg;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rst_n)
begin
cnt <= 16'b0;
end
else
if(cnt == 16'b1100_0011_0101_0000)
cnt <= 16'b0;
else
cnt <= cnt + 1'b1;
end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rst_n)
begin
clk_out_reg <= 1'b0;
end
else if(cnt == 16'b1100_0011_0101_0000)
begin
clk_out_reg <= ~clk_out_reg;
end
end
assign clk_out = clk_out_reg;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signal_reg = signal_in;
signal_out = signal_reg;
end
endmodule
其中:signal_in是信号输入(黑色线),signal_out绑定蜂鸣器的引脚。
关于NPN接近开关的简单介绍:
PNP与NPN型传感器根本的区别在哪?
PNP与NPN型传感器其实就是利用三极管的饱和和截止,输出两种状态,属于开关型传感器。但输出信号是截然相反的,即高电平和低电平。NPN输出是低电平0,PNP输出的是高电平1。
PNP与NPN型传感器(开关型)分为六类:
1、NPN-NO(常开型)
2、NPN-NC(常闭型)
3、NPN-NC+NO(常开、常闭共有型)
4、PNP-NO(常开型)
5、PNP-NC(常闭型)
6、PNP-NC+NO(常开、常闭共有型)
PNP与NPN型传感器一般有三条引出线,即电源线VCC、0V线,out信号输出线。
1、PNP类
PNP是指当有信号触发时,信号输出线out和电源线VCC连接,相当于输出高电平的电源线。
对于PNP-NO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VCC电源线和out线断开。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VCC电源线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电源线VCC连接,输出高电平VCC。
对于PNP-NC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VCC电源线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电源线VCC连接,输出高电平VCC。当有信号触发后,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VCC电源线和out线断开。
对于PNP-NC+NO型,其实就是多出一个输出线OUT,根据需要取舍。
2、NPN类
NPN是指当有信号触发时,信号输出线out和0v线连接,相当于输出低电平,ov。
对于NPN-NO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0v线和out线断开。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OV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0V线连接,输出输出低电平OV。
对于NPN-NC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0V线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0V线连接,输出低电平0V。当有信号触发后,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0V线和out线断开。
对于NPN-NC+NO型,和NPN-NC+NO型类似,多出一个输出线OUT,及两条信号反相的输出线,根据需要取舍。
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OC门(理解)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
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图2中的开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这时电平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
再看图三。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于开关闭和时电阻为0(方便我们的讨论,实际情况中开关电阻不为0,另外对于三极管还存在饱和压降),所以在开关上的电压为0,即输出电平为0。如果开关断开,则由于开关电阻为无穷大(同上,不考虑实际中的漏电流),所以流过的电流为0,因此在1K电阻上的压降也为0,所以输出端的电压就是5V了,这样就能输出高电平了。但是这个输出的内阻是比较大的(即1KΩ),如果接一个电阻为R的负载,通过分压计算,就可以算得最后的输出电压为5*R/(R+1000)伏,即5/(1+1000/R)伏。所以,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电压的话,R就不能太小。如果R真的太小,而导致输出电压不够的话,那我们只有通过减小那个1K的上拉电阻来增加驱动能力。但是,上拉电阻又不能取得太小,因为当开关闭合时,将产生电流,由于开关能流过的电流是有限的,因此限制了上拉电阻的取值,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当输出低电平时,负载可能还会给提供一部分电流从开关流过,因此要综合这些电流考虑来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
如果我们将一个读数据用的输入端接在输出端,这样就是一个IO口了(51的IO口就是这样的结构,其中P0口内部不带上拉,而其它三个口带内部上拉),当我们要使用输入功能时,只要将输出口设置为1即可,这样就相当于那个开关断开,而对于P0口来说,就是高阻态了。
对于漏极开路(OD)输出,跟集电极开路输出是十分类似的。将上面的三极管换成场效应管即可。这样集电极就变成了漏极,OC就变成了OD,原理分析是一样的。
另一种输出结构是推挽输出。推挽输出的结构就是把上面的上拉电阻也换成一个开关,当要输出高电平时,上面的开关通,下面的开关断;而要输出低电平时,则刚好相反。比起OC或者OD来说,这样的推挽结构高、低电平驱动能力都很强。如果两个输出不同电平的输出口接在一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有可能将输出口烧坏。而上面说的OC或OD输出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比较小。如果是推挽输出的要设置为高阻态时,则两个开关必须同时断开(或者在输出口上使用一个传输门),这样可作为输入状态,AVR单片机的一些IO口就是这种结构。
试验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