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http的一些知识

    TCP/IP协议分层

    应用层

    • TFP
    • DNS

    DNS域名解析的过程
    在浏览器DNS缓存中搜索		
    读取系统的hosts文件,查找其中是否有对应的ip
    向本地配置的首选DNS服务器发起域名解析请求
    

    • HTTP

    传输层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el,传输控制协议)
    1、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1. 发送端首先发送一个带SYN(synchronize/'sɪŋkrənaɪz/同步 星课耐子)标志的数据包给接收方
    2. 接收方收到后,回传一个带有SYN/ACK(acknowledegment/ək'nɑlɪdʒmənt/确认回单)标志的数据包以示传达确认信息
    3. 最后发送方再回传一个带ACK标志的数据包,代表握手结束
    4. 在这过程中若出现问题中断,TCP会再次发送相同的数据包。建立之后开始数据通信。

    问题1: 为什么不能是二次

    三次握手不是TCP本身的要求, 而是为了满足"在不可靠信道上可靠地传输信息"这一需求所导致的,三次通信是理论上的最小值。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失效的连接请求:若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的连接请求丢失,客户端等待应答超时后就会再次发送连接请求,此时,上一个连接请求就是『失效的』,如果那个失效的连接请求抵达了服务端,由于只有两次握手,服务端收到请求就会进入接收状态,等待发送数据或主动发送数据。但此时的客户端早已进入CLOSED状态,服务端将会一直等待下去,这样浪费服务端连接资源。三次就可以四次就浪费了资源。

    2、断开的四次挥手
    1. 客户端A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A到服务器B的数据传送
    2. 服务器B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
    3. 服务器B关闭与客户端A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A
    4. 客户端A发回ACK报文确认

    问题1: 为什么挥手需要四次

    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通知时,它仅仅表示对方没有数据发送给你了;但未必你所有的数据都全部发送给对方了,所以你可能未必会马上会关闭连接,也即你可能还需要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之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你同意现在可以关闭连接了,所以它这里的ACK报文和FIN报文多数情况下都是分开发送的。

    问题2:四次挥手释放连接时,等待2MSL的意义

    为了保证A发送的最有一个ACK报文段能够到达B。这个ACK报文段有可能丢失,因而使处在LAST-ACK状态的B收不到对已发送的FIN和ACK 报文段的确认。B会超时重传这个FIN和ACK报文段,而A就能在2MSL时间内收到这个重传的ACK+FIN报文段。接着A重传一次确认

    UDP(用户数据协议)

    问题1: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是什么?

    1. TCP协议是有连接的,有连接的意思是开始传输实际数据之前TC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必须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会话结束之后也要结束连接。而UDP是无连接的
    2. TCP协议保证数据按序发送,按序到达,提供超时重传来保证可靠性,但是UDP不保证按序到达,甚至不保证到达,只是努力交付,即便是按序发送的序列,也不保证按序送到。
    3. TCP协议所需资源多,TCP首部需20个字节(不算可选项),UDP首部字段只需8个字节。
    4. TCP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UDP没有,网络拥堵不会影响发送端的发送速率
    5. TCP是一对一的连接,而UDP则可以支持一对一,多对多,一对多的通信。
    6. TCP面向的是字节流的服务,UDP面向的是报文的服务。

    网络层

    在众多链路中,找到一条合适的传输路线,就是Ip
    

    链路层

    硬件上的范畴均在链路层上
    

    发起HTTP请求

    请求方法
    1. TRACE:追踪路径
    2. OPTIONS:询问支持的方法
    3. DELETE:删除
    4. HEAD:获取报文首部
    5. PUT:增
    6. POST:传输实体主体(改)
    7. GET:获取资源(查)

    问题1:get和post方法有什么区别

    1. GET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
    2. 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而POST不可以。
    3. 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4. 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5. 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6. 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么有。
    7.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
    8. 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9. 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10. 本质的区别: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
      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
      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
      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问题2:get为什么有长度限制?

    1. HTTP 协议 未规定 GET 和POST的长度限制
    2. GET的最大长度显示是因为 浏览器和 web服务器限制了 URI的长度
    3. 不同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限制的最大长度不一样
    4. 要支持IE,则最大长度为2083byte,若只支持Chrome,则最大长度 8182byte
    状态码
    1**:信息性状态码
    2**:成功状态码
    200:OK 请求正常处理
    204:No Content请求处理成功,但没有资源可返回   form提交,之后不跳转
    206:Partial Content对资源的某一部分的请求   文件大,分段请求的情况
    
    3**:重定向状态码
    301:Moved Permanently 永久重定向   从响应头的location中取重定向地址
    302:Found 临时性重定向
    303:与302状态码有相似功能,只是它希望客户端在请求一个URI的时候,
         能通过GET方法重定向到另一个URI上
    304:Not Modified 缓存中读取
    307: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只是强制要求使用POST方法
    
    4**: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400:Bad Request 请求报文中存在语法错误
    401:Unauthorized需要有通过Http认证的认证信息
    403:Forbidden访问被拒绝
    404:Not Found无法找到请求资源
    
    5**:服务器错误状态码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端在执行时发生错误
    502:对用户访问请求的响应超时造成的
    503:Service Unavailable 服务器处于超负载或者正在进行停机维护
    

    HTTP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格式

    请求报文包含四部分:

    • a、请求行:包含请求方法、URI、HTTP版本信息
    • b、请求首部字段
    • c、请求内容实体
    • d、一个空行

    响应报文包含四部分:

    • a、状态行:包含HTTP版本、状态码、状态码的原因短语
    • d、一个空行
    • c、响应内容实体
    • b、响应首部字段

    请求头

    5A 5C D H 5I 2R U 20

    Header 解释 示例
    Accept 指定客户端能够接收的内容类型 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application/json
    Accept-Charset 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码集。 Accept-Charset: iso-8859-5
    Accept-Encoding 指定浏览器可以支持的web服务器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 Accept-Encoding: compress, gzip
    Accept-Language 浏览器可接受的语言 Accept-Language: en,zh
    Accept-Ranges 可以请求网页实体的一个或者多个子范围字段 Accept-Ranges: bytes
    Cache-Control 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 Cache-Control: no-cache
    Connection 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 Connection: close
    Cookie HTTP请求发送时,会把保存在该请求域名下的所有cookie值一起发送给web服务器。 Cookie: $Version=1; Skin=new;
    Content-Length 请求的内容长度 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Type 请求的与实体对应的MIME信息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Date 请求发送的日期和时间 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Host 指定请求的服务器的域名和端口号 Host: www.zcmhi.com
    If-Match 只有请求内容与实体相匹配才有效 If-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Modified-Since 如果请求的部分在指定时间之后被修改则请求成功,未被修改则返回304代码 If-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If-None-Match 如果内容未改变返回304代码,参数为服务器先前发送的Etag,与服务器回应的Etag比较判断是否改变 If-None-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Range 如果实体未改变,服务器发送客户端丢失的部分,否则发送整个实体。参数也为Etag If-Range: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Unmodified-Since 只在实体在指定时间之后未被修改才请求成功 If-Un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Range 只请求实体的一部分,指定范围 Range: bytes=500-999
    Referer 先前网页的地址,当前请求网页紧随其后,即来路 Referer: www.zcmhi.com/archives...
    User-Agent User-Agent的内容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 User-Agent: Mozilla/5.0 (Linux; X11)

    响应头

    3A 7C date 2 (E L S) 17

    Header 解释 示例
    Accept-Ranges 表明服务器是否支持指定范围请求及哪种类型的分段请求 Accept-Ranges: bytes
    Age 从原始服务器到代理缓存形成的估算时间(以秒计,非负) Age: 12
    Allow 对某网络资源的有效的请求行为,不允许则返回405 Allow: GET, HEAD
    Cache-Control 告诉所有的缓存机制是否可以缓存及哪种类型 Cache-Control: no-cache
    Content-Encoding web服务器支持的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anguage 响应体的语言 Content-Language: en,zh
    Content-Length 响应体的长度 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Location 请求资源可替代的备用的另一地址 Content-Location: /index.htm
    Content-Range 在整个返回体中本部分的字节位置 Content-Range: bytes 21010-47021/47022
    Content-Type 返回内容的MIME类型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Date 原始服务器消息发出的时间 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ETag 请求变量的实体标签的当前值 ETag: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Expires 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 Expires: Thu, 01 Dec 2010 16:00:00 GMT
    Last-Modified 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Last-Modified: Tue, 15 Nov 2010 12:45:26 GMT
    Location 用来重定向接收方到非请求URL的位置来完成请求或标识新的资源 Location: www.zcmhi.com/archives...
    Server web服务器软件名称 Server: Apache/1.3.27 (Unix) (Red-Hat/Linux)
    Set-Cookie 设置Http Cookie Set-Cookie: UserID=JohnDoe; Max-Age=3600; Version=1

    URL、URN、URI

    1. URL和URN都是URI的子集
    2. URL类似于住址,它告诉你一种寻找目标的方式
    3. 一个人的名字看作是URN;因此可以用URN来唯一标识一个实体

    HTTPS

    https其实就是在HTTP跟TCP中间加多了一层加密层TLS/SSL。

    神马是TLS/SSL?

    通俗的讲,TLS、SSL其实是类似的东西,SSL是个加密套件,负责对HTTP的数据进行加密。TLS是SSL的升级版。现在提到HTTPS,加密套件基本指的是TLS。

    传输加密的流程

    原先是应用层将数据直接给到TCP进行传输,现在改成应用层将数据给到TLS/SSL,将数据加密后,再给到TCP进行传输。

    HTTPS是如何加密数据的

    非对称加密 与 对称密钥 结合 利用非对称加密来传输对称密钥

    公钥如何获取

    CA(证书颁发机构)网站向CA提交了申请,CA审核通过后,将证书颁发给网站,用户访问网站的时候,网站将证书给到用户

    数据传输仅单向安全

    HTTPS虽然用到了公开密钥加密,但同时也结合了其他手段,如对称加密,来确保授权、加密传输的效率、安全性。

    概括来说,整个简化的加密通信的流程就是:

    小明访问XX,XX将自己的证书给到小明(其实是给到浏览器,小明不会有感知)
    浏览器从证书中拿到XX的公钥A
    浏览器生成一个只有自己自己的对称密钥B,用公钥A加密,并传给XX(其实是有协商的过程,这里为了便于理解先简化)
    XX通过私钥解密,拿到对称密钥B
    浏览器、XX 之后的数据通信,都用密钥B进行加密
    注意:对于每个访问XX的用户,生成的对称密钥B理论上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小明、小王、小光,可能生成的就是B1、B2、B3

    image

    证书的安全性怎么保证

    数字签名、摘要是证书防伪非常关键的武器

    HTTPS握手流程

    • 网站是怎么把证书给到用户(浏览器)的
    • 上面提到的对称密钥是怎么协商出来的

    上面两个问题,其实就是HTTPS握手阶段要干的事情。HTTPS的数据传输流程整体上跟HTTP是类似的,同样包含两个阶段:
    握手、数据传输。

    握手:证书下发,密钥协商(这个阶段都是明文的)
    数据传输:这个阶段才是加密的,用的就是握手阶段协商出来的对称密钥

    http2

    二进制协议

    多路复用

    HPACK 头部压缩

    服务器推送

  • 相关阅读:
    JavaScript学习总结(三)——闭包、IIFE、原型、函数与对象
    JavaScript学习总结(二)——延迟对象、跨域、模板引擎、弹出层、AJAX示例
    CSS3与页面布局学习总结(八)——浏览器兼容与前端性能优化
    CSS3与页面布局学习总结(七)——前端预处理技术(Less、Sass、CoffeeScript、TypeScript)
    CSS3与页面布局学习总结(六)——CSS3新特性(阴影、动画、渐变、变形、伪元素等)
    CSS3与页面布局学习总结(四)——页面布局大全
    CSS3与页面布局学习总结(五)——Web Font与Sprite
    CSS3与页面布局学习总结(三)——BFC、定位、浮动、7种垂直居中方法
    CSS3与页面布局学习总结(二)——Box Model、边距折叠、内联与块标签、CSSReset
    HTML5 学习总结(四)——canvas绘图、WebGL、SVG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jinxinlove/p/846767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