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FZU软工第三次作业-原型设计

    00.前言:

    01.PSP表格: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Planning 计划 30 25
    • Estimate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30 25
    Development 开发 640 670
    • Analysis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200 150
    • Design Spec • 生成设计文档 30 20
    • Design Review • 设计复审 20 20
    • Coding Standard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30 40
    • Design • 具体设计 240 280
    • Coding • 具体编码 0 0
    • Code Review • 代码复审 0 0
    • Test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120 160
    Reporting 报告 90 110
    • Test Repor • 测试报告 40 60
    • Size Measurement • 计算工作量 20 15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事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30 35
    合计 760 805

    02.需求分析——NABCD模型

    N—— Need 需求

    • 用户提出需求:需求的对象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希望能在毕业前完成一篇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论文,但是不知道近几年顶会(计算机视觉的三大顶会CVPR、ICCV、ECCV)的热门领域研究方向,根据论文list去一篇一篇查找总结效率又着实太低,于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平台来帮他解决问题。
    • 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用户的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 通过给定的论文列表,爬取出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原文链接。
      • 可以对论文列表进行增删改的操作(今年、近两年、近三年)。
      • 可以对论文的属性进行分析
      • 可进行论文检索
      • 可以通过论文分析Top10的热门领域。
      • 可以对论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和热词进行分析。
    • 在用户所提出的需求之外,我们有设计了如下几个功能:
      • 提供在线阅读编辑的功能,可以边阅读边做笔记。
      • 提供了收藏功能,用户可以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收藏,方便之后的阅读
      • 我们会推送一些实时热点提供给用户阅读

    A—— Approach 做法

    • 平台实现:首先我们决定用web的方式来实现这个平台。通过web来实现,用户访问只需要有一个可以识别网址的浏览器,随时随地就能打开进来浏览。
    • 论文导入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本地文件中批量上传论文列表,可采用拖拽。
    • 论文管理功能:用户可以输入论文编号、题目、关键字来快速检索论文
    • 论文分析功能:通过图片的形式,在图片上展示论文中出现的热词
    • 论文查看功能:展示出论文的题目关键字和摘要,并提供论文的链接
    • 热词分析功能:对近几年热词的形式进行分析,并已折线图的形式体现出来
    • 总体思路框架如下图

    B—— Bnefit 好处

    • (1)操作简单:我们产品的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是一款完全为用户提供论文检索的平台,不会有任何的广告和其他影响用户观看和使用体验的东西。
    • (2)节省时间: 我们的产品可以减少用户的查询时间,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或者和论文有关的东西,就能返回出用户想要的相关论文。
    • (3)功能多样化: 我们设计了笔记的功能,笔记可以增加阅读时和文章的互动性,并且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而且如果其他人愿意分享,还可以看其他人的笔记,说不定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增加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使得阅读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 (4)随心收藏:当你遇到了喜欢或者对你有帮助的论文,或者是阅读到一半时因为别的事情不得不终止,你只需要点击收藏功能,下次回来时就可以在个人收藏夹找到这篇论文接着阅读。
    • (5)舒适阅读: 我们的背景采用都是一些色彩柔和的图片,配合文章使得用户在阅读的时候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
    • (6)定时提醒:我们会在后台累计用户的在线阅读时间,如果用户长时间阅读,会提醒他注意休息,为用户的健康考虑

    C—— Competitors 竞争

    • 我们的优势
      • (1)门槛低:我们这个平台上手非常简单,门槛低,并没有很困难的操作,只要喜欢阅读的人,都可以在我们平台开始他的阅读
      • (2)增加互动性: 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阅读平台,我们让不同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比较的形式进行交流,并且我们平台也不是冷冰冰的程序,会提醒用户注意休息,让用户体会到和平时阅读不一样的乐趣。
    • 我们的不足
      • 在现在追求美的时代,可能用户对于平台不仅仅只是可以使用,有的还会开始注重于平台的界面设计和背景切换,我们过于单一的背景可能不能让这一部分得到满足,但是不用担心,随着平台都推广,我们会通过用户的反馈来调整平台的界面。

    D—— Delivery 推广

    • 由于需求的提出者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而我们也正好是大三的学生,所以我们会首先在班级和年级之间进行使用推广,回收同学们的使用体验,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在初期推广之后,我们将到我们所在的服务与软件外包实验室让学长学姐以及老师们协助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反馈在进行改进。然后进入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
    • 我们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让用户实时反馈问题,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解决。

    03.原型实现

    • (1)登录
      • 可以通过账号密码登录。
      • 如果没有账号和密码可以点击注册计入注册界面注册
      • 忘记密码可以点击忘记密码进入修改密码界面修改
    • (2)论文导入界面的功能是可以通过从本地上传或通过详细的论文信息爬取相关的论文信息,从而成功导入论文列表。
    • (3)论文管理可以对论文进行检索、筛选、删除和收藏操作,可支持批量操作
    • (4)论文收藏对于收藏的论文可以在论文收藏中查找和访问
    • (5)个人随笔可以在阅读时添加自己的收获、心得或者疑惑,以便于第二次阅读时可以想起之前阅读文章的心路历程
    • (6)随笔管理可以在随笔管理界面查看自己以前做的笔记,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 (7)论文查看可以知道论文的题目、关键字和摘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通过给出的论文链接去阅读论文
    • (8)热点推送我们会实时的推送热点话题,以便于读者更好的了解时事热点和Top话题
    • (9)热词分析可以对论文进行热词分析形成折线图,让读者简单明了的了解进几年来的热词变化
    • (10)热词图谱不同于热词分析的折线图,用户可以输入论文的属性和会议的种类,我们根据这两个内容形成热词图谱,可以让用户直观的看到近几年的热词内容

    演示功能

    04.结队过程

    • 实践过程和团队分工
      • 通过机缘巧合,我们就组队啦,刚开始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讨论,根据要求去学习了NABCD模式,一步步确立如何完成这次的原型作业。应该有哪些基本功能,还要添加什么其他功能,然后进行分工。
      • 团队分工:陈浩同学主要负责Axure的设计。吴志鸿同学负责博客的初步编写,最后两个人在一起讨论出最终的博客结果。
    • 讨论照片
    • 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对工具的不熟悉:由于两个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原型设计的工具Axure,所以开始在如何操作工具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之后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了一个Axure使用手册的pdf文件,通过一步一步学习来掌握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 刚开始无法理解题目意思,对于用户可给定的论文列表这一语句纠结了好久,之后通过询问同学,查看了三大会议的网站,理解了论文列表的意思。
      • 在寻找合适的背景图片上花费了许多时间,过程中两人对那个背景图片更适合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最后通过讨论进一步,耐心的寻找,最终找到了让两人都满意的背景图片。

    05.学习记录表


    第N周 新增代码(行) 累计代码(行) 本周学习耗时(小时) 累计学习耗时(小时) 重要成长
    1 1200 1000 20 20 VS初步学习,温习了c++ stl库
    2 500 1700 12 32 学习了Axure RP,理解了NABCD模型

    06.技能调查表(附加)


    skills 课前评估 课后评估
    Programming Overall 3 6
    Programming:Test 3 6
    Programming:Performance 3 5
    Programming:Design 2 5
    Programming:Implementation 2 5
    Programming Language 3 6
    Programming BigData 2 6

    07.阅读心得及个人小结

    • 看了构造之法3,8两章,我有挺多感想的。比如第三章提到,为啥大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类似,高级工程师工资更高。究其根本,肯定是因为高级工程师能力更强,这个毋庸置疑。衡量人的能力指标很多,个人能力,团队协助能力等。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可靠才是我们该做的。
    • 构造之法第八章主要讲了怎么进行需求分析,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并且给了一个挺实用的模型——NABCD模型。从需求到做法,再到好处竞争推广,五者看似分立,实则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例如好处影响你的竞争力,竞争力同时影响你的推广效率。可以说明NABCD模型的重要性。
    • 其实最近时间安排有点赶。一边忙着日常学业,一边忙着比赛,一边忙着跟队友沟通做好这次原型设计的作业。设计的还是有点粗糙,不过对于功能的构想我们是很用心的花了很多时间。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原型设计工具有了一定了解,为之后的项目开展打下一个基础。
  • 相关阅读:
    HDU 4069 Squiggly Sudoku
    SPOJ 1771 Yet Another NQueen Problem
    POJ 3469 Dual Core CPU
    CF 118E Bertown roads
    URAL 1664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POJ 3076 Sudoku
    UVA 10330 Power Transmission
    HDU 1426 Sudoku Killer
    POJ 3074 Sudoku
    HDU 3315 My Brut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nel/p/969297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