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图
网关
负责路由转发+过滤器;他是系统的唯一对外的入口,介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中间层,处理非业务功能,提供路由请求、鉴权、监控、缓存、限流等功能
服务注册发现
调用和被调用方信息维护;服务启动的时候,都注册到注册中心里,这样的话别人调用的时候,就知道有哪些ip地址和端口号了
配置中心
管理配置,动态更新
链路追踪
分析调用链路耗时;例如:下单、查库存、减库存、付款、下单完成
负载均衡器
分发负载;例如:nginx
熔断
保护自己和被调用方,类似于家里的保险丝,为了防止整个系统故障
降级
服务降级是当服务器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业务情况及流量对一些服务和页面有策略的降级,以此释放服务器资源以保证核心任务的正常运行。
熔断和降级区别
相同点
- 从可用性和可靠性触发,为了防止系统崩溃
- 最终让用户体验到的是某些功能暂时不能用
不同点
- 服务熔断一般是下游服务故障导致的
- 服务降级一般是从整个系统负荷考虑,由调用方控制
抛弃一些非核心的接口和数据,例如:双11,支付宝将查询当月账单功能临时降级等等
什么是微服务的注册中心
服务管理,核心是有个服务注册表,心跳机制动态维护
服务提供者
启动的时候向注册中心上报自己的网络信息
服务消费者
启动的时候向注册中心上报自己的网站信息,拉取提供者的相关网络信息
为什么要用注册中心
微服务应用和机器越来越多,调用方需要知道接口的网络地址,如果靠配置文件的方式去控制网络地址,对于动态新增机器,维护起来很麻烦
主流的注册中心
- zookeeper
- eureka
- consul
- etcd
- nacos
- 等
分布式应用CAP理论知识
定理
指的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不可同时获得。CAP理论就是说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最多只能实现上面的两点。而由于当前的网络硬件肯定会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所以分区容错性是我们必须需要实现的,所以我们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
一致性(C)
在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备份,在同一时刻是否同样的值(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的数据完全一致,越多数据同步越耗时)。
可用性(A)
负载过大后,集群整体是否还能响应客户端的读写请求(服务一直可用,而且是正常响应时间)。
分区容错性(P)
分区容忍性,就是高可用性,一个节点崩了,并不影响其他的节点。
CA(一致性、可用性)
数据同步(C)需要时间,也要正常的时间内响应(A),那么机器数量就要少,所以P就不满足。
CP(一致性、分区容错性)
数据同步(C)需要时间,机器数量也多(P),但是同步数据需要时间,所以不能再正常时间内响应,所以A就不满足。
AP(可用性、分区容错性)
机器数量也多(P),正常的时间内响应(A),那么数据就不能及时同步其他节点,所以C不满足。
注册中心选择
Zookeeper:CP原则,保证了一致性,集群搭建的时候,某个节点失效,则会进行选举新的leader,或者半数以上节点不可用,则无法提供服务,因此可用性没法满足
Eureka:AP原则,无主从节点,一个节点挂了,自动切换其他节点可以使用,去中心化
服务间调用方式
RPC
远程过程调用,像调用本地服务(方法)一样调用服务器的服务,支持同步、异步调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TCP连接,可以一次建立一个,也可以多个调用复用一次连接
REST(Http)
http请求,支持多种协议和功能,开发方便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