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设计模式(十六)------23种设计模式(8):观察者模式

    定义: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菜单;再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就像eclipse开发时,只要修改了文件,eclipse就会自动将修改的文件部署到服务器中。这两个功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对象要时刻监听着另一个对象,只要它的状态一发生改变,自己随之要做出相应的行动。其实,能够实现这一点的方案很多,但是,无疑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主流的选择。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在最基础的观察者模式中,包括以下四个角色:

    • 被观察者:从类图中可以看到,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容器(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Vector在是安全的,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另外还有三个方法: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
    • 观察者:观察者角色一般是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update方法,在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这个方法就会被触发调用。
    • 具体的被观察者:使用这个角色是为了便于扩展,可以在此角色中定义具体的业务逻辑。
    • 具体的观察者:观察者接口的具体实现,在这个角色中,将定义被观察者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要处理的逻辑。

    发布者为ConcreteSubject对象,PlusObserver和SubObserver为观察者对象,接收到发布者的变化通知后分别做自增和自减操作,并打印结果;

    抽象主题

    复制代码
    package com.pichen.dp.behavioralpattern.observer;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Observer>();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public void notifyAllObservers(double value)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value);
            }
        }
        
        public abstract void change(double value);
    }
    复制代码

    具体主题

    复制代码
    package com.pichen.dp.behavioralpattern.observer;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private double value;
    
        /**
         * @return the value
         */
        public double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
         * 〈一句话功能简述〉
         * 〈功能详细描述〉
         * @see com.pichen.dp.behavioralpattern.observer.Subject#change()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ge(double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System.out.println("original value:" + value);
            this.notifyAllObservers(value);
        }
    
    
    
        
    }
    复制代码

    抽象观察者

    package com.pichen.dp.behavioralpattern.observ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double value);
    }

    具体观察者

    复制代码
    package com.pichen.dp.behavioralpattern.observer;
    
    public class Plus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
    
        public PlusObserver(Subject subject) {
            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double value) {
            System.out.println("After plus: "+ (++value));
        }
    }
    复制代码
    复制代码
    package com.pichen.dp.behavioralpattern.observer;
    
    public class Sub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
    
        public SubObserver(Subject subject) {
            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double value) {
            System.out.println("After sub: "+ (--value));
        }
    }
    复制代码

    调用示例

    复制代码
    package com.pichen.dp.behavioralpattern.observ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new SubObserver(subject);
            new PlusObserver(subject);
    
            subject.change(3.0);
    
            subject.change(10.2);
        }
    }
    复制代码

    结果打印

    original value:3.0
    After sub: 2.0
    After plus: 4.0
    original value:10.2
    After sub: 9.2
    After plus: 11.2

     


    运行结果

    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只调用了Subject的方法,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同时调用了。仔细看一下代码,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在Subject类中关联一下Observer类,并且在doSomething方法中遍历一下Observer的update方法就行了。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属于轻度的关联关系,并且是抽象耦合的,这样,对于两者来说都比较容易进行扩展。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机制,它形成一条触发链,依次对各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同时,这也算是观察者模式一个缺点,由于是链式触发,当观察者比较多的时候,性能问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并且,在链式结构中,比较容易出现循环引用的错误,造成系统假死。

     

    总结

           java语言中,有一个接口Observer,以及它的实现类Observable,对观察者角色常进行了实现。我们可以在jdk的api文档具体查看这两个类的使用方法。

           做过VC++、javascript DOM或者AWT开发的朋友都对它们的事件处理感到神奇,了解了观察者模式,就对事件处理机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要设计一个事件触发处理机制的功能,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WT中的事件处理DEM(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就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的。

  • 相关阅读:
    删除当前目录下除了system目录的其他文件
    单例设计模式
    系统工程师
    字符串翻转
    教育
    得到b相对于a的路径
    一段处理事务的代码
    搭讪
    win 8 ,vs2011 编程环境下,动软生成器无法连接上 sql server 2008 r2
    从asp网站编程转行到asp.net网站编程的过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z-blogs/p/938097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