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习java技术时候,对于排序的应用需要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够确保学习时候能够有扎实的基础能力。
经典的排序算法有八种,分别为:
Ø 冒泡排序
Ø 选择排序
Ø 插入排序
Ø 归并排序
Ø 希尔排序
Ø 快速排序
Ø 堆排序
Ø 基数排序
其中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称为三大基本排序。
虽然这三大基本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都是O(n2),但是其实细细讨论之下,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法的思路
基本思路:
假设我们需要进行升序排列
进行N轮的比较,每一轮将相邻的两个元素依次比较,根据大小进行交换,每轮比较结束后,将最大的元素依次‘冒’到数组的末尾,经过几轮比较后,数组就会呈现有序的状态。
图解:
假设对5个元素进行冒牌排序,先准备5个随机元素:
1)第一轮中,将第一个元素(10)与相邻的元素(20)进行比较,因为20比10大所以无需进行交换。再将第二个元素(20)与相邻的元素(5)比较,因为20比5大,所以需要往上‘冒’,因此需要与5进行交换
接着将第三个元素(20)与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这样经过与14和1的比较之后,因为20最大,所以被冒到了最后的位置
2)后面每轮都按照此方法进行比较,但是需要注意,此后的每一轮都需要比前一轮少比较一次,因为前面已经确定了最大元素的位置,为了提高性能,可以不用再和后面确定了位置的元素进行比较。
3)由此可以确定,当数组的长度为N时,需要比较的轮数为N-1轮。每轮中从第一个元素开始相邻元素两两进行比较,第一轮需要比较N-1次,第2轮需要比较N-2次,依次类推,实现整体排序
冒泡排序法的代码实现
Ø 首先通过一个外层的for循环确定比较的轮数,循环元素数量-1轮。
Ø 内部通过一个for循环实现每轮的两两元素比较的效果。每轮需要比较的次数都会比上一轮减少一次,通过j
Ø 元素两两比较通过array[j] > array[j+1]来实现。
冒泡排序法优化
以上的冒泡排序法还有优化的空间。因为如果一个数组已经是完全有序的情况下,冒泡排序法仍然会进行逐轮的比较,这无疑是浪费性能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当冒泡的比较中,有一轮如果没有发生交换,则可以确定当前数组已经完全有序,后面的轮数完全不必在进行。故做以下的调整:
通过定义一个标识符isSort,如果有一轮没有发生任何交换,则isSort就会为true,下次直接break,后面的轮数就不用再进行比较了。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思路
基本思路: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不同,选择排序会通过一轮比较,选出最小的那个元素的下标,然后和第一个元素进行交换,这样第一个元素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
第二轮如法炮制,从第二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选出最小的元素的下标,和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这样第二小的元素位置就确定了。
后面依次类推,直到整个数组呈现有序状态。
选择排序法的代码实现
Ø 选择排序比较的轮数和冒泡排序比较的轮数是一样的
Ø K表示当前最小值的下标,当前是第几轮,k就先代表第几个元素的下标,然后依次和后面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比k位置元素小的元素时,改变k的下标,这样一轮过后k代表的位置就是本轮最小的元素,和i进行交换即可
Ø 如果一轮过后k==i,则说明i本来就是最小的元素,则无需交换提高性能。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思路
基本思路
假设一个数组已经基本有序,则这个时候插入排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插入排序是先保证左边元素是基本有序的,然后将后面的元素依次和左边元素进行比较,如果比较到一个比自己小的元素时就可以停止比较了,因为左边已经呈现有序状态,找到比自己小的元素时,就不用再往后比较了。
插入排序的代码实现
Ø 插入排序的轮数和冒泡排序一样,但是i从1开始,因为我们假设第一个元素已经是呈现有序状态了。
Ø 内部循环依次从当前位置开始,和前面元素进行比较,如果找到了比自己小的元素,则停止比较,直接退出本轮比较,进行下一轮比较
总结
Ø 虽然三种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2),但是不同的场景还是会有不同的性能差异。
Ø 冒泡排序法是性能最差的算法,正式运用中,基本不会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Ø 选择排序将交换次数降到最低,但是比较次数仍然很大。当数据量小,并且交换耗时相对于比较耗时更多的情况下,选择排序是个不错的选择。
Ø 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插入排序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数据基本逆序的情况下,插入排序的性能和冒泡排序就基本一样了。
Ø 从平均情况下来看,插入排序性能会比选择排序略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