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中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

    C#中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是什么呢?异步和多线程两者都可以达到避免调用线程阻塞的目的,从而提高软件的可响应性。甚至有些时候我们就认为异步和多线程是等同的概念。但是,异步和多线程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而这些区别造成了使用异步和多线程的时机的区别。

    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之异步操作的本质

    所有的程序最终都会由计算机硬件来执行,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异步操作的本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硬件基础。 熟悉电脑硬件的朋友肯定对DMA这个词不陌生,硬盘、光驱的技术规格中都有明确DMA的模式指标,其实网卡、声卡、显卡也是有DMA功能的。DMA就是直 接内存访问的意思,也就是说,拥有DMA功能的硬件在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可以不消耗CPU资源。只要CPU在发起数据传输时发送一个指令,硬件就开 始自己和内存交换数据,在传输完成之后硬件会触发一个中断来通知操作完成。这些无须消耗CPU时间的I/O操作正是异步操作的硬件基础。所以即使在DOS 这样的单进程(而且无线程概念)系统中也同样可以发起异步的DMA操作。

    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之线程的本质

    线程不是一个计算机硬件的功能,而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逻辑功能,线程本质上是进程中一段并发运行的代码,所以线程需要操作系统投入CPU资源来运行和调度。

    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之异步操作的优缺点

    因为异步操作无须额外的线程负担,并且使用回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设计良好的情况下,处理函数可以不必使用共享变量(即使无法完全不用,最起码可以减少 共享变量的数量),减少了死锁的可能。当然异步操作也并非完美无暇。编写异步操作的复杂程度较高,程序主要使用回调方式进行处理,与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有些 初入,而且难以调试。

    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之多线程的优缺点

    多线程的优点很明显,线程中的处理程序依然是顺序执行,符合普通人的思维习惯,所以编程简单。但是多线程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线程的使用(滥用)会给系统带来上下文切换的额外负担。并且线程间的共享变量可能造成死锁的出现。

    适用范围

    在了解了线程与异步操作各自的优缺点之后,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线程和异步的合理用途。我认为:当需要执行I/O操作时,使用异步操作比使用线程+同步 I/O操作更合适。I/O操作不仅包括了直接的文件、网络的读写,还包括数据库操作、Web Service、HttpRequest以及.net Remoting等跨进程的调用。

    而线程的适用范围则是那种需要长时间CPU运算的场合,例如耗时较长的图形处理和算法执行。但是往 往由于使用线程编程的简单和符合习惯,所以很多朋友往往会使用线程来执行耗时较长的I/O操作。这样在只有少数几个并发操作的时候还无伤大雅,如果需要处 理大量的并发操作时就不合适了。

    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实例研究

    说了那么理论上的东西,可能有些兄弟早就不耐烦了,现在我们来研究几个实际的异步操作例子吧。

    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实例:由delegate产生的异步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家可能都知道,使用delegate可以“自动”使一个方法可以进行异步的调用。从直觉上来说,我觉得是由编译器或者CLR使用了另外的线程来执行目标方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用一段代码证明一下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Threading;
    namespace AsyncDelegateDemo
    {
    delegate void AsyncFoo(int i);
    class Program
    {
    /// ﹤summary﹥
    /// 输出当前线程的信息
    /// ﹤/summary﹥
    /// ﹤param name="name"﹥方法名称﹤/param﹥
    static void PrintCurrThreadInfo(string name)
    {
    Console.WriteLine("Thread Id of " + name + " is: " + Thread.CurrentThread.ManagedThreadId + ", current thread is "
    + (Thread.CurrentThread.IsThreadPoolThread ? "" : "not ") + "thread pool thread.");
    }
     
     
    /// ﹤summary﹥
    /// 测试方法,Sleep一定时间
    /// ﹤/summary﹥
    /// ﹤param name="i"﹥Sleep的时间﹤/param﹥
    static void Foo(int i)
    {
    PrintCurrThreadInfo("Foo()");
    Thread.Sleep(i);
    }
     
     
    /// ﹤summary﹥
    /// 投递一个异步调用
    /// ﹤/summary﹥
    static void PostAsync()
    {
    AsyncFoo caller = new AsyncFoo(Foo);
    caller.BeginInvoke(1000, new AsyncCallback(FooCallBack), caller);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ntCurrThreadInfo("Main()");
    for (int i = 0; i < 100; i++)
    {
    PostAsync();
    }
    Console.ReadLine();
    }
     
     
    static void FooCallBack(IAsyncResult ar)
    {
    PrintCurrThreadInfo("FooCallBack()");
    AsyncFoo caller = (AsyncFoo)ar.AsyncState;
    caller.EndInvoke(ar);
    }
    }
    }

    异步和多线程的区别实例代码的输出如下:

    Thread Id of Main() is: 1,

    current thread is not thread pool thread.

    Thread Id of Foo() is: 3,

    current thread is thread pool thread.

    Thread Id of FooCallBack() is: 3,

    current thread is thread pool thread.

    Thread Id of Foo() is: 3,

    current thread is thread pool thread.

    Thread Id of Foo() is: 4,

    current thread is thread pool thread.

    Thread Id of Foo() is: 5,

    current thread is thread pool thread.

    Thread Id of FooCallBack() is: 3,

    current thread is thread pool thread.

    Thread Id of Foo() is: 3,

     转自:http://www.cnblogs.com/tianzhiliang/archive/2010/08/31/1813629.html

  • 相关阅读:
    DataSingleton单例
    iOS平台XML解析类库对比和安装说明
    ASIHTTPRequest类库简介和使用说明
    IOS开发之格式化日期时间
    iOS多线程编程之NSThread的使用
    Django的Xadmin后台集成富文本Ueditor
    Django DEBUG=False后静态文件加载失败
    Python多进程
    linux平台虚拟环境依赖安装
    SQLite基础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uihongyu3503319/p/267226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