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基础学习笔记》JAVA之静态(Static)

    一、静态(Static)概念:

    当成员被静态修饰后,就多了一个调用方式,除了可以被对象调用外,还可以直接被类名调用:类名.静态成员

    static 特点:

    1,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    也就是说:静态会随着类的消失而消失。说明它的生命周期最长。

    2,优先于对象存在。    明确一点:静态是先存在,对象是后存在。

    3,被所有对象所共享。

    4,可以直接被类名所调用。

    二、实例变量和类变量的区别:

    1,存放位置   
        a)类变量随着类的加载而存在于方法区中。   
        b)实例变量随着对象的建立而存在于堆内存中。

    2,生命周期   
        a)类变量生命周期最长,随着类的消失而消失。   
        b)实例变量生命周期随着对象的消失而消失。

    三、静态的使用注意事项:

    1,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成员(静态变量、静态方法)    非静态方法即可以访问静态成员,也可以访问非静态成员(非静态变量、非静态方法、静态变量、静态方法)

    2,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定义this,super关键字。    因为静态优先于对象存在,所有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出现this.

    3,主函数(main)是静态的。

    四、静态有利有弊

    1,利:对对象的共享数据进行单独空间的存储,节省空间(内存)。没有必要每个对象中都存储一份。       
        可以直接被类名调用。

    2,弊:生命周期过长。       
        访问出现局限性(静态虽好,只能访问静态)。

    五、静态的应用:

    每一个应用程序中都有共性的功能,可以将这些功能进行抽取,独立封装,以便复用!

    虽然可以通过建立ArrayTools的对象使用这个工具的方法,对数组进行排序、筛选等操作,却发现问题:

    1,对象是用于封装数据的,可是ArrayTools对象并未封装特有数据。
    2,操作数组的每个方法都没有用到ArrayTools对象中的特有数据。

    这时就考虑,让程序更严谨,是不需要对象的。
    可以将ArrayTools中的方法都定义成static的,直接通过类名调用即可。

    将方法都静态后,可以方便于使用,但是该类还是可以被其他程序建立对象,为了更加严谨,强制让该类不能建立对象。
    可以通过将构造函数私有化完成。

    六、什么时候使用静态?


    要从两方面下手:
    因为静态修饰的内容有成员变量和函数。

    1,什么时候定义静态变量(类变量)呢?
       a)当对象中出现共享数据时,该数据被静态所修饰。
       b)对象中的特有数据要定义成非静态存在于堆内存中。

    2,什么时候定义静态函数呢?
       a)当功能内部没有访问到非静态数据(对象的特有数据),该功能可以定义成静态的。
       /*
        * class Person
        * {
        *  String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
        *  {
        *   System.out.println("haha");
        *  }
        * }
        *
        * class StaticTest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Person .Show();
        *  }
        * }
        */

  • 相关阅读:
    第15章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虚拟内存(1)
    第14章 探索虚拟内存(2)
    第14章 探索虚拟内存(1)
    第13章 Windows内存体系结构
    第12章 纤程(Fiber)
    第11章 Windows线程池(3)_私有的线程池
    第11章 Windows线程池(2)_Win2008及以上的新线程池
    第11章 Windows线程池(1)_传统的Windows线程池
    第10章 同步设备I/O和异步设备I/O(4)_利用I/O完成端口实现Socket通信
    php+JQuery+Ajax简单实现页面异步刷新 (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xmsky/p/28457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