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学子咋向农民问计?
文/孙玉良
5月16日,海翰集团上任第一天。
一个农民,从田间地头登堂入室,跨越式飞到北京海翰集团做顾问,多亏了第三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为媒。我受邀参加了该次盛会,接触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流,领会了国家领导人陈昌智等人关于创新的讲话精神,以及于丹、温元凯等名家的教诲,当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受益匪浅。
面对来之不易的与会机会,不管参会的其他人是怎样的敷衍态度,我是倍加珍惜的。“十二五”建设的蓝图已经展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也迈入了第二个五年,我们的国家,是否真的具有了创新精神?陈昌智强调,为形成“十二五”期间以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一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品开发、重要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二是要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四是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五是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陈昌智说的不错,能否落实是个大问题。我们的国家,历史上骄傲的,也就有四大发明,时不时就拿它说事。实际上,我们的现代化生活,现在更多的是得益于西方文明,得益于牛顿、爱因斯坦等外国科学家。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在创新问题上,我们大大落后于西方了,生活中不是早看到了,我们时时生活在盗版中,生活在复制中,生活在假冒伪劣中,哪里有丁点的创新意识?
同我一起“杞人忧天”的,还有一位参会的名流,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海翰集团总裁吴伯文先生。吴先生刚过不惑之年,一米八零左右的样子,头发稀疏,明亮的眼睛里透着睿智,一看就是一位学究。跟吴先生交谈,在“忧国忧民”问题上一拍即合,令我吃惊的是,没超过三个月,我收到了吴先生加盟海翰集团、共创明日辉煌的“邀请”。
“创新首先是思想上的创新,用人观念上的创新”,吴总说。刚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吴总就将会议精神马上付之实践。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啊,被人大学子邀请加盟,且职位为“顾问”,相当于军队的参谋长一级的人物,初闻此信,颇有点“受宠若惊”。但想想也就释然,我用亲自经历证明,“学历时代”真的结束了,同是公司员工,你就是手捧着清华、北大的招牌,也很有可能与大专生,甚至初、高中生“比翼齐飞”,至于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那得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谁更有能力,谁更有耐力了。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不就是请的诸葛村夫吗?我也是村夫一个,至于是不是诸葛得看将来在公司的成就了。吴总看中的是我的才,至于学历、经历只是一带而过。人大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文科生梦寐以求的地方,她也曾是我的一个梦。而今,我在不惑之年,梦被人大学子唤醒。对吴总的最深印象,就是他的创新精神。我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头脑不停飞转,几乎每天都有一个新的想法诞生,并召集员工将他的想法付之实践。海翰集团是一个以管理培训为主导的公司,在人们眼里,培训类的公司都是往企业家们兜里掏钱的,但吴总却说海翰是为企业“治病”的,他打造的是一家为企业治病疗伤的行家医院,这激发了我的兴趣,想一探究竟,看他如何为中国的民族企业治病疗伤。
吴总的创新,是培训界的自助式服务模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生病”是难以避免的。就象一个人步入中年常常生病一样。海翰打造的,就是专为企业治病的行家医院。一个企业哪个团队出了问题,海翰总能帮你配上一味最好的“药”。这“药”就是海翰旗下签约的三千讲师,海翰将自己的员工,打造成一个个为企业疗病的门诊专家,每天坐台“为人民服务”。
海翰每天都在敞开大门,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志同道合者的加盟。从吴总身上,我感受到人大这所中国最高管理学府,教书育人观念的转变,人大有一个品牌建筑,就是她的“求是楼”,从人大毕业的吴伯文先生,可以说深得人大精髓所在,那就是不务虚而务实。上班第一天,吴总就向我频频问计,我直言不讳地给吴总出了很多主意,得到了他高度认可。想当年,鲁讯弃医学文,为的是治疗人们心灵上的疾病。而今,吴伯文在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开设中国企业的内训医院,依托人大的优势,整合专家资源,给专家们的智慧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支点,这也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啊!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海翰提供了一个支点,就看专家们与企业联手,能不能拖起中国经济一个辉煌的明天了。
相关链接:我的智慧,来自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