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了这位老兄的文章(传送门),写的还是比较详细的。
不废话直接来正经的。
1、docker pull mongo
从docker hub拉取最新的mongo镜像文件,300多M大小。
2、docker run --name mymongo -d mongo:latest
启动镜像,创建一个容器,--name作用是设置容器名字,-d表示守护态运行,最后是镜像的名字加tag
3、docker run --name mymongo -v /home/mongo/data:/data/db -d mongo:latest
将数据库文件存储到本地目录,-v命令作用是映射文件夹,即镜像针对/data/db的操作都同步到/home/mongo/data中,这样数据库文件就会在本地存储,这样即使删除了容器或镜像至少数据库文件还在,数据不会丢失。
4、docker run -p 0.0.0.0:27017:27017 --name mymongo -d mongo:latest
将宿主机的27017端口映射给容器的27017端口,这样就能在其它机器上通过robo 3t这种可视化的工具连接docker中的mongo了,很有用。其中-p命令的作用是暴露本机端口映射到容器的端口上,这样对本机指定端口的操作就会转移到容器上。
今天先记录这么多,后面身份认证啥的有空研究了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