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仓库:http://www.github.com/dashnowords
博客园地址:《大史住在大前端》原创博文目录
2018年5月,我开通了自己的前端技术博客,名为【大史住在大前端】,那时距离2017年8月正式成为前端工程师还不到一年,庆幸地是自己坚持下来了,7个多月来累计共发表前端原创博文65篇,这种被量化了的进步让我觉得很欣慰也很踏实。
写作,也是一种学习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哪来那么多时间精力”,其实喜欢做的事情,你总有办法挤出时间的不是吗?我喜欢写作,喜欢前端,所以我总有办法拿出时间,可能是你睡觉做梦的时间,可能是你跟别人一起开黑打王者的时间,也可能是你坐在家里吃着零食看娱乐综艺的时间,这并没有什么好坏或者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选择不同罢了。有朋友说自己也想写,但是不知道写什么,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个借口罢了。泰勒本沙哈尔在《哈佛幸福课》中有一句很经典的描述对我影响很深,也是我在自己掌握知识及其有限的情况下愿意开始写博客的原因。
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就是上面的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费曼学习法”
的一种浓缩。你不知道写什么,那总有想学想了解的东西吧(说没有的那个同学你出去),学的过程中如果主动思考了,总会有心得体会的,可能是文中的某个难点,可能是自己做的练习,也可能是某些知识的延伸,这不就是素材么。最初的时候我也担心过不知道写什么可能造成博客断更,但事实证明完全是多虑,有关的东西根本就写不完。我讨厌重复别人写过的东西,觉得那很无聊。看到一些优质的文章时,我会直接把它推荐出来,或者将自己学习别人文章时的收获,疑问,反思等等提炼成文章。
一点小秘密
其实有些文章写成了以后觉得很系统很清晰,但写之前甚至写的过程中我自己都还一脸懵逼,这太正常了。我的写作逻辑是“想学什么,就去写什么”,而不是“我掌握了什么才去分享什么”。
意外收获
或许就像大家常说的“因为努力,所以幸运”吧,随着持续的写作,自己的基础补的很快(毕竟是半路出家的野生码农),知识体系也梳理地越来越清晰,慢慢开始有公司其他部门的交流活动邀请我去做分享,后来收获了一些粉丝,收到了很多技术社区运营和编辑的入驻邀请,也认识了很多比我更牛也比我更高产的博主,收到了很多猎头发来的职位推荐和面试邀请,也陆续收到几个很有影响力的出版社的编辑的书稿邀约,收到了社区给优秀博主奖励的一台kindle touch,圣诞节的时候还收到粉丝送的花,简直是爆棚了老夫的一颗年近30的少男心。
写作的初心,不过是写一些学习笔记罢了,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无论怎么看,都觉得生活待我不薄。
前端的发展方向
很多人想问,但我不敢说,不是藏着掖着,而是真的不懂,或者说觉得自己没资格说。记得在大学毕业那年,学校邀请樊登(就是樊登读书会那个樊登)来学校做分享交流,他当时讲了关于“关注圈”和“影响圈”的话题,让我至今都觉得很受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发生的事情会影响你但你只能被动接受或者压根跟你没什么关系你只是碰巧接收到了信息的,这些事情对个人而言并没什么价值,而影响圈发生的事情是指一个人有能力去改变现实的一个范围,比如油价涨跌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关注圈的事情,因为它或涨或跌,你都得开车通勤,但对于投资石油或者石油公司的决策者来说那就是影响圈的事情,因为信息会影响他们的决策,甚至他们的决策会促进信息的进一步变化。樊登的建议是适当关注“关注圈”,但是一定要持续在“影响圈”来投入精力,因为它可以带来真实的改变,随着你的努力,影响圈会越变越大,而影响圈和关注圈的交集,基本就代表了大多数人对成功的向往。
回到前端的方向来说,具体的发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前端之巅”这个公众号,几乎每1-2周就会将前端的前沿消息推送给你,但正如前面所说,这毕竟是关注圈的事情,几年以内可能都不会跟你有什么关系,而自己该如何进步和成长,才是影响圈的事情,我更在乎后者,或许跟很多人比自己算比较努力的了,但努力的程度还远远达不到去跟别人拼天赋,能做的事情,也不过就是题目中说的那句“笔耕不辍,无问西东”,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干就完了别BB”。
2019年想写什么
nodejs
,H5
,WebGL
,这是明年希望专注精进的方向,经过半年多的摸爬滚打,我觉得这是真正能鉴别前端工程师水平的东西,当然如何使用三大框架之一和其周边生态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做好的事情,也就不用多说了。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欢迎订阅我的技术博客,一起研究交流。期望新的一年里,看到更多的想变得更好的前端开发者行动起来。
最后一句
做个厉害的前端,做个温暖的人,这就是我对自己仅有的追求了。